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專家說的話
2023/07/15 21:00:45瀏覽48|回應0|推薦1

 

.

 

台北市的馬路上這是出了一個天坑,但才說了回填,第二天的天坑竟然還更擴大。

於是“專家”站在了新聞鏡頭前大聲:

這是因為淡水河的潮汐,將第一次回填的沙土吸走了。

拜託,上面的人是坐了直升機,難不成“專家”也是坐的直升機?

 

咱們只知道邏輯,所以說的是邏輯。

要說潮汐能影響到150 公尺之外的地層下沙土,人人都明白的,那就是說在淡水河及天坑之間必須有個地下的“通道”,在這個通道中,潮汐的作用力能夠傳遞到150公尺外,而沙土本身在積壓下不會移動,能讓它移動的是水的表面張力作用。

這個意思就是淡水河的水要能影響到150公尺外的這個位置,也就是要有個150公尺距離長的地下“流沙通道”。

 

大哉斯言!如果是這樣,那麼天坑就不是這麼說的,而是從這個天坑的位置直到河邊,全都在“漂浮”的基礎上!

有這麼不可思議嗎?

當然不是,因為道路上的天坑可多了,還就不在河岸邊。

至少就眼前這個來說,模型就可能是這樣:

道路基礎下的地下沙土,因為地下水而逐日累計擴大的張力,開始向著某個“疏鬆”的位置施壓,當這個疏鬆的位置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而不能支撐時,塌方就產生。

如果這個疏鬆的區域是有限的,表象的回填也就阻止了它的惡化。

但是今天在南京西路的案例,表示的這個“疏鬆的區域”不是第一次坍塌的有限範圍,而是在第一次回填的混凝土重力作用下,產生了對更大疏鬆範圍的擠迫,進而產生了更大范圍的坍塌壓縮。

是不是第二次的回填就能夠阻止這個事態。

邏輯上應該是,因為連著兩次的回填,所填入材料的立方體積,相對於道路寬度和坍塌範圍,已經是個“巨大的”數字。

如果地底的疏鬆範圍比這個數字更大,那麼災情顯然就不是這個模式,也不是等到今天。

 

關鍵是“咱們知道什麼?”

其實我們什麼都不知道,而就只是回填了材料。

所以,是否還有後續,那就是看是否有後續發生,一如大巨蛋的因為“不符合公安”而被勒令停工,那麼今天說的“趕在年底前啟用”,是否就是對“公安”拍了胸脯,那也就是要等到“公安是否發生”來做回答了!

 

 

 

----------------------------------

而同時,也就想到了今天的建築工程,就以中山北路那個“大飯店”的拆除,準備了重新新建說起:

說拆除,一棟原本12 層的高樓,拆到今天還就只拆到了第四層。

為什麼這麼“難拆”?

那是因為先用怪手擊碎混凝土結構,之後改用油壓鉗將所有的混凝土塊夾破,直到完全裸露出鋼筋為止,這兒說的裸露,是指的鋼筋上見不到任何的混凝土丁角,組成的是“資源回收”的有價物資。

這是第一筆“財富”收入。

接著是對於混凝土碎塊的繼續用油壓鉗和怪手衝擊擠壓,直到那些混凝土塊都成為“粉碎”,然後就是一車車的“高級”“回填料”。

這是第二筆“財富”收入。

所以一棟一般的九層樓,前後就得用三個月來“拆除”。那麼那棟大飯店已經拆了三個月也就不足為奇!

 

然後開始的是向下開挖地基,地下打算開挖五層,這是一車又一車的“台北沖積平原下的沙土”,這是第一等級的“回填料”

這也就是關鍵的第三筆“財富”收入。

然後是基礎開挖了之後,對於範圍外的“回填”,而這個回填本身是“無規格要求”的對象,所以別的地方的“廢土”就可以論車計費。

這是第四筆財富收入。

但是當大夥兒都開始計算前三筆財富了,那麼這第四筆

 

大夥兒都很聰明的,錢是怎麼賺的,不就人人都會動腦筋的。

所以民國百年不見馬路天坑,潮汐卻是今年才開始!

 

 

 

 

 

       .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eh1951&aid=1796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