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大賣場的自助結賬區虛設沒人?
程式的設計,系統的銷售公司,給的斬釘截鐵的答案只有一個:
“消費者程度太低,還不習慣,需要時間磨合。”
消費者,你咋說呢?
要以老頭來說,“自助結賬”就應該是“三部曲”。
以今天的半個AI就能搞定的事,偏就要將程式設計的“很有學問”,活像個“老師”那樣的不斷提問,搞清楚了,消費者是來消費的,不是來打電玩的,所以,請不要拿著“來打電玩”的心態去搞設計,然後批判是消費者的“程度”和“認知”問題,而是程式設計必須去“符合對象”的條件。
三部曲,能有什麼學問了?
第一步插卡,第二步掃描商品,第三部結賬出單,不就是這樣?
哪需要提出什麼問題了?
說會員?
銀行卡要連接會員系統的查核,這算是什麼困難複雜的程式要求?
銀行卡只負責賬款和聯名優惠,如果不是聯名卡,就單獨做會員消費登錄,而如果是會員,但結賬的銀行卡不是會員本人的,就直接請去人工結算櫃檯那兒。
銀行卡核對完成,就出個圖片,明確顯示條碼對正掃描窗口,加上個“開始掃描”的方塊,這就是第二步。
然後就是條碼顯示框的“繼續掃描”,加上角落的空菜籃圖案,標示“掃描完成”的方塊。這就是第三步!
是在這個第三步的選擇之後,才有需要加上“優惠”或是“要求”,包括了優惠券的掃描,停車免費的需求畫面的呈現和選項。
如果是“沒有”或是“不需要”,就直接按下“結賬”的方塊。
現在呢?
先就是一堆問題,是打算了將消費者“一網打盡”的姿態,那就是進了考試場。
然後呢,千萬別遇上老爺爺老奶奶,或是3C白癡。
問題就是出在程式設計的出發點,認為“全方位”最具有“對老闆的說服力”。
然後呢,是在遇到“檢討”的時候,將不能普遍歸咎於消費層面,將對於操作的質疑,以自己“專業”“高手”的角度,放低姿態辯論那是“簡單明白”的過程。
請記得,是消費者在面對那台機器,如果嫌“麻煩”,那是絕對不會去責怪自己“落伍”,而就是簡單的去了“人工結賬”,“簡單省事”,不是嗎?
所以“自助結賬”到今天,每個大賣場都有,每個大賣場都一樣,是每個大賣場前的人工結賬那兒都在排隊,而讓“自助結賬”成為了“跟上時代”的圖騰!
大賣場的老闆,你說呢?
有哪一次開檢討會的時候,程式高手提過了他們的腦袋可能走得“太先進”了?
如果是抱著“消費者必須跟上時代”的想法,那麼何妨去看看:“手機對著屏幕一掃”就完事走人,那是個什麼鬼了?
如果是那樣,“自助結賬”就只剩下了“兩步走”,不是,是“兩步驟”!
是拿著商品就在掃描儀前面過一下,接著手機對著屏幕再過一次,完事走人!
也說句小人話當結論:
“自助打包,自助貼標,然後自助結賬,老闆,這是你的人事成本可不是《自助者》的,那麼賬單打出來的時候,上面有個《自助折扣》沒有啦?
如果沒有,那麼自助者的“人事成本”也算上去,豈不就反而是《自助還比人工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