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鼻要”進化到“不要算了”
2019/10/10 13:34:14瀏覽718|回應0|推薦0

.


孩子學說話是個有趣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所陪伴父母的,則是現代父母在快樂中的無解煩惱。

當孩子能夠表達自己的意見時,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在表達自己的拒絕或是反對做為開始。比方說,吃飯的時刻,母親抱著個小碗,碗中是美味的紅燒肉汁拌飯。做母親的捧著個碗,右手中的湯勺裝著一口飯,嘴巴中的甜言比對她老公說話還膩還親:

“來,baby乖,再吃一口嘛。”
那個圍著圍兜的小肉球,臉一扭的“鼻要”。
於是母親趕忙轉向的繼續奉承迎面:“再一口就好,baby乖乖”。
“鼻要”,臉又轉了個方向。
這個場景還好,天塌下來的不過是不吃拉倒!


蹲在了百貨公司的交通要道中,好言委屈的向著小肉球:“乖乖,我們已經玩過啦,現在要回家啦”!對不起,要回家你自己回去,baby只有二個字回覆:“鼻要”。

“那我們先去麥當勞買薯條好不好”?
已經從蹲在地板上,委屈到坐在地板上的baby依然不為所動:“鼻要”。
這個其實不怪baby不肯離開,而是要怪百貨公司的不務正業,怎麼連兒童遊樂場的都來了,還是巨大的氣墊堡壘,“你說是不是啊,Baby”!
所以baby有理,“鼻要”進展到躺臥地板!

扮演父親角色的那位,這個時候五官開始難看的堆疊,一臉兇相的面對baby:“不許躺在地板上,站起來回家了”。
Baby的答覆不為所動:“鼻要”依舊。
“父親”開始生氣,但是環顧四周,隨便瞄瞄的也知道正瞪著看的眼睛有多少,其中還有著“單鏡頭”“雙鏡頭”的,可能連“三鏡頭”都有。有直播沒直播的,反正都是YouTube見。
大聲責罵,這是父母不懂得管教;
膽敢惹的baby嚎啕大哭,這是父母不懂得如何做父母;
如果膽敢在鏡頭中呈現出作勢要打人的慢動作解讀,不得了,這立刻就會被指明是“犯了天下不容大錯”的“現行犯”。
好吧,“鼻要”最大。


母親識相,不到五十的體重,如果不識相的想抓著15公斤的baby敲屁股,可能自己的手臂會先脫臼;至於父親喔,baby才2歲吔,人生就僅有一次2歲,而活了2歲的直到今天,這還是第一次耍賴,就有請老爸投降算了吧,誰叫“兒子”是“皇帝”來著的呢!


這說的是前一階段的故事。
現在說昨天之前的,說的正是“成長的過程”,說的正是“學著說話”的過程,說的是人類的“語言進化”的表現。

母親沖好了牛奶,拿著奶瓶要去牽baby。
“我們去房間喝奶奶睡覺了好嗎“”?
正坐在茶几前堆疊著樂高的baby,頭也沒回的拒絕了,但是這次不是二個字,而是四個字,是字正腔圓的那種:
“不要算了”!

吆,這不正是昨天媽咪問baby要不要,baby說不要的時候,媽咪很生氣的回應嗎?
怎麼著,現在變成了baby的新詞彙了。


“不要算了”,現在取代了baby的“鼻要”但同時也變成了母子的共同語言。
“再吃一口”。
“不要算了”。
“好啊,不要算了,是你說的嗷,那你準備餓肚子吧”。
你看看,代溝就突然之間完全彌平。


然後,再進化到昨天。
小活寶去了“幼幼班”的第一個星期才結束,這天是星期天在家。

皮著皮著的,小活寶又闖禍了。
媽咪一臉兇的指令:“去罰站”。
小活寶沒二話的起身就自己走去了墻壁前。
才剛站好,母后還沒來得及眨眼,小活寶竟然轉身對著母后說:“我不要喜歡你了”
二歲五個月!


哎,所以的嘛,如果要別人“不要說我的壞話”不成,何不也大方一點的回應“不要算了”!
何苦動輒“提告”的繼而更加貽笑大方。眼前明擺的不就是“兒”“皇帝”架勢,有誰看了不歡心喜悅的,竟然連這個也要搞,急了半天的才拗出個“正常”嗎?
那麼相對映的“母后”二個字,不就要滅九族啦!



.

--------------------------------------------------

育嬰專家說的,語言能力的成長是從單音的重疊開始,而能夠建立第二個重複發音的時候,表示了對於“動作”的表達能力。典型的“糖糖”就是表示了“要糖”的意思,“抱抱”也就是“要抱”的意思表達,這是語言能力的跨進。
繼而在能夠建立不同發音的二個字的能力之後,就能進一步的建立更多的發音連續動作,在這之後就會完成構建完整字句發音的能力。

從“抱抱”開始到“鼻要”,三個月;
晉升到“不要算了”,又三個月;
然後就開始整天的,“十有八九”不知道他在說什麼的跟著猜;
然後,“電視教學”之下,父母的煩惱就成為夢魘,倒是更進而有了“玩伴”,這個進展就得解讀為“日進千里”,連愛恨的表達都已俱全啦!

語言的學習能力,這反而是腦袋已經“成熟”的大人搞不來的事情,想想從初中到大學的十年英文,誰學到了真正而實際的英語?
但如果將沒接觸過蝌蚪文字的小朋友,直接的就丟到英國的小學堂去,一個Term之後,他就已經能夠完全的和同學融合相處,並且逐步的追上學習進度。
長了腦袋的人反而搞不懂這雙向溝通的建立,是在什麼樣的模式和條件下完成的?
如果知道,那麼語言的啟蒙教育不就可以改寫途徑了?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eh1951&aid=12995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