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阿哥 也可 JamieChao 看雲 孫立人的粉絲 烈日春風 天路(今日當如何) 小樹rabenta 珊●珊 Dolphinlady
more...
卫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 章诒和 《四手联弹》 读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中国有个大汉奸,叫汪精卫。中日战争期间,全国人民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战,唯独他投靠日本,出卖国家。蒋介石也是假抗战,真反共。那时的教科书都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宣传的。回到家中讲给父亲听,他哈哈大笑,说:“课本上写错了,老师也讲错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 “老师和书本怎么都错了?”我颇为惊异。 “错了。”父亲点点头,语气颇为肯定:“蒋介石反共,但他是抗日的,还是领导抗日的领袖。” 我说:“领导抗日的,不是毛主席吗?” “那时没有毛主席,只有蒋委员长。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还高呼蒋委员长万岁呢。这不是造谣,我在场。” 父亲的话,我听得发沭又发呆。 提及汪精卫,父亲是一讲再讲,尽管每次说的很零星。他称汪精卫为汪兆铭,说这才是他的姓名。对他的看法,父亲归纳为三点:漂亮,才情,人品。首先,汪兆铭是美男子,最美的是那带着侠气的一双眼睛。男人看着也动情,不是连胡适都说自己若是男人就一定要嫁他吗? 其次,是汪精卫的才情,写得一手好诗文。 “好到什么程度?”我问。 父亲说:“汪兆铭诗文可以选人教科书!台上是领袖,提笔是文人。”父亲多次向我背诵他狱中所作《被逮口占》:“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汪精卫在决定亲赴北京行刺清朝摄政王载澧前,曾写有一封《致南洋同志书》。书中慨然道:“此行无论事之成败,皆无生还之望。即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人都门也。”父亲说:“那时的汪兆铭和戊戌变法的谭嗣同相比,毫不逊色,一样的壮怀激烈。”父亲又告诉我,那篇人人熟读的孙中山《总理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实则由汪兆铭代笔,孙中山未写一字。 说汪精卫有人品,我有些不解:“汉奸有什么人品?” 父亲说:“政治上从慷慨赴死,到涕泪登场,到客死异国,汪兆铭是一路下坡。但人品上,可以说他一辈子无可挑剔。不贪钱财,不近女色,不抽不嫖不赌。他有政治欲望,若和老蒋、老毛相比,是个没有太大政治野心的人。” 后来,我还知道了“人心思汉”的典故。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向全国派遣接收人员,大家管他们叫“劫收”大员,个个“五子登科”。所谓“五子”就是指他们所“劫收”的房子、票子、金子、车子和女子。国民党的接收,弄得民怨沸腾,当时的报纸就有载有“人心思汉”之说,成语本意是想念家国,但这裹的“人心思汉”,是暗指人心思念汉奸汪精卫,思念他的人品。 我再次发呆又发怵。 父亲从书房里,拿出一本可能是香港刊印的《双照楼诗词稿》,翻到《金缕曲》一页。说:“这是汪兆铭在狱中写给陈璧君的情诗,你读读。和你学的那些散曲相比,我看也是不差的。” 汪精卫入狱后,陈璧君直奔京城设法营救,并以密函向汪示爱,原以终身相托。汪精卫看后万分感动,遂改清初顾梁汾寄吴兆骞之《金缕曲》“季子平安否”旧作而成。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 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离愁万斗。 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携手。 一腔血,为君剖。 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衾循环细读,残灯如豆。 留此余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偎俄。愧戴却头颅如旧。 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 肠已断,歌难又。 《金缕曲》中有报国之志,亦有男女之情,都写得至纯至性,令人感动。我才明白所谓的汉奸,绝非我们印象中的白鼻粱小丑。在《金缕曲》后面,汪精卫又用血写了五个字“勿留京贾祸”,叫陈璧君赶快离京。几天后,汪收到陈璧君的一封信,信中再次向汪示好,建议“两人从现在起,在心中宣誓结为夫妇。”汪精卫被陈璧君的真情打动:自己被判无期徒刑,毫无出狱的希望。即使有相见之日,彼此已为垂暮之人,遂咬破手指,用血写下一个“诺”字。陈璧君接到汪的血字,痛哭了三日。 汪精卫从政一生,诗词也伴随了一生。据说,他病重时曾表示:不要留存文章,可留的只有诗词稿。他的诗篇咏山河,哀民生,痛名节,弥漫着悲苦凄凉,萦绕着忧国情思。词学大家龙榆生称汪诗为哀国之音。学者叶嘉莹认为,汪诗中蕴涵着一个“精卫情结”,所谓“情结”,即指一个人的内心始终存有一个追求和执着的理念。汪精卫的名字缘自《山海经》“精卫填海”的典故。 他有“卫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的诗句。“卫石”指的就是填海的精卫鸟。一个小鸟,想衔着小石子去填那破败中国的沧海,填得了吗?出于“曲线救国”的政治路线与“主和”思想,在民族危亡时刻,汪精卫希望能保全沦陷区一部份民众和土地,他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了。为达到这个理想,他跟日本谈判。日本人把条件说得很好,一旦迈出脚步,条件马上变了。加上老蒋的打击排挤,上了船的汪兆铭无可奈何了,也永难回头了。叶嘉莹说,精卫填海填得了填不了是一回事情,我有这种理念又是一回事。汪精卫所做,正是这种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于是才有一生的“卫石成痴绝”,才有一世的“沧波万里愁”。纵观汪诗,从壮怀激烈到一腔愁苦,这个“精卫情结”贯穿了始终。 二○○四年,汪氏幼子文悌内弟根据旧日“民信”“泽存”“永泰”诸本细加审定并附补遣重行刊印,成为目前最完善的版本。二○○五年九月,在美国工作的高伐林先生,受汪氏长女文惺之夫何文杰老人之托,携若干新本酌量赠予国内历史、文艺部门以供研究。高先生拿了两册,一册给我,一册赠我所供职的中国艺术研究院。 当夜捧读新本,边读边落泪。负罪人带着他的心魂走了,不知他进了天堂还是下了地狱?一往凄清,同诉飘零。无论灵魂停留于何处,我想,在夜的清幽裹,他也会显示出属于自己的魅力来。 “扫叶吞花足胜情,巨公难得此才清。”这是钱锺书的诗句。显然,他很感叹汪精卫——一个政坛人物有那么多的诗人的感情与才华!汪精卫许倬云 《许倬云谈话录》 宁汉分裂时,汪精卫是属于武汉一派,他跟蒋介石本来就有竞争,所以貌合心不合。但他代表的是国民党的老力量,都是孙中山的嫡系,蒋介石则是枪杆子出身。汪精卫讲话煽动性很强,也有组织能力,但是能不能真正办事,从来没试过。他做蒋介石的副手是心不甘情不愿,所以从南京第一次撤退到武汉,接着撤退到重庆,在武汉的短暂的时候,他就讲和平,要谈判。打不动,在谈判的时候拖出时间来建国,叫“低调俱乐部”,胡适先生都是“低调俱乐部”的一员。 在抗战最困难的时候,民穷力尽,真的是已经打不动了。汪精卫认为,再打下去我们国家会亡,不如忍一时屈辱。所以汪精卫自愿讲和,不是蒋介石派他去的,蒋介石没有这个能力,两人没有这份交情。汪精卫以为,日本也打得很苦,也试探和平。日本的意图是腾出这部分的力量,加上中国的资源,打太平洋的海上战争。汪精卫是笨,他没有料到签的是完全卡得死死的条约,他以为可以像南宋偏安之举,等到条约签出来,他悔之晚矣。陶希圣看了这个条约,甩手就走人。汪精卫不能逃,他手上就是陈公博这几个人,所以后来他的政府班底没有人,是日本人给他组织的,还不让他管华北。他甚至于管不着苏北,郝鹏举这些地方武力有时候投中央,有时候投日本,有时候投伪军,有时候和新四军合作,郝鹏举占了半个苏北,新四军占了半个苏北。 老实讲,汪精卫大概也不想做汉奸,他可能以为替国家留一些余地,挣取一些时间。汪精卫苦心,他不是为自己的权力,他以为可以像南宋一样。南宋偏安是高宗的主张,我们不能全怪秦桧......(后略)......
我只能收到部分開放節目。謝謝!
不要卌除,太好了!不必介意語氣,都是求真嘛!
1、感謝Amisgin 推介林思雲的----「真實的汪精衛」一文。不,是一本書,共96頁。我一口氣讀完了。
2、「溫故博客」的----「曲線救國的汪精衛」。表達不看法的人的真多。
3、提到許倬雲當年他在台大和李濟、宋文勳教授合開的----中國古代史,真精采。那是40多年的事了,記憶猶新。
老姜,莫僵了。我在台灣簡体字,"体"就簡体字其源有三;行書草書的正規化:----最多。我手寫字,大多是簡体字。復古: 如 旡 、礼 創新: 尘我很會唸,但不打不出來我發表過專文批評。手頭沒有電腦"挡",容後發表。不要否定它的存在,學著唸吧!明明是從《温故》的博客調出來的文章《章詒和、許倬雲:汪精衛的才情與“曲線救國”》,按個簡轉繁即可,何必故弄玄機?汪精衛、章詒和和許倬雲都是磊落的人,套你的話─學著吧!
是易水推介給我的,我不知----「溫故博客」。沒有故弄玄機。
我在職時推動辦公室電腦化,都會了,就是我不會,動嘴比動手容易。
退休後兒女不在身邊,逼著自已幹,不懂國音字母,覺得嘸蝦米快又好學。
退休17年了,81歲才敢上網,還得兒女幚忙。電腦技術很差,多多鼓勵。
我在台灣
簡体字,"体"就簡体字
其源有三;
行書草書的正規化:----最多。我手寫字,大多是簡体字。
復古: 如 旡 、礼
創新: 尘
我很會唸,但不打不出來
我發表過專文批評。手頭沒有電腦"挡",容後發表。
不要否定它的存在,學著唸吧!
早安
請問前輩是住對岸ㄇ
簡體字看的我好辛苦喔= ="
讀聯報合民意論壇五月四日紀念「五四」八十七週年,馬英九先生的《開創理性社會的新時代》一文,有關「正體字與簡體字的爭論」與我的看法不謀而合。 有必要作計畫性簡化 表達人類思想的文字,由單純而分化為繁雜,繁到很不方便時,就有秦漢間的簡化大改革。 ...
兩岸關係 》從繁簡文字功能與演變談兩岸「書同文」 -- 《海峽評論》186 期
許多當年曾在淪陷區上海住過的老人都有與樓主相同的想法.
記得多年前(大約1965年吧), 日本朝日新聞曾刊登了一封讀者來函, 據說是汪精衛生前交託在他死後二十年發表的. 其中汪精衛所申述的就是這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