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破解台灣魔咒‧重建台灣價值
2008/03/23 18:41:04瀏覽450|回應0|推薦1

沒有鐘擺效應,沒有黃金交叉,沒有逆轉勝。「藍五十八%/綠四十二%」兩條「平行線」,從一一二立委選舉一直走到三二二總統大選,沒有絲毫游移。台灣選民以毫不猶豫的姿態,大步邁向他們所嚮往的民主下一站。甚至可以這麼說,這樣的選舉結果,早在兩年前民進黨貪腐風暴發生之時,已經注定。

國民黨贏得立院三分之二席次,馬英九亦已成為四屆民選總統中,得票數及得票率皆居最高的政治明星,面對「一黨獨大/完全執政」,國民黨應以謙卑承擔「完全責任」;民進黨則在立委選舉及總統大選皆告重挫,如今甚至高雄市、台南市皆變藍色,應知痛切反省。

此次大選最重要的憲政意義有三:一、完成「第二次政黨輪替」,亦即:國民黨及民進黨,至此皆曾經由公民直選而執政及下台,這對「民主鞏固」極具意義。二、國民黨「完全執政」,雖可能有「制衡」較弱的問題,卻躲過了「小總統/大制衡」所必然形成的「分裂政府」的憲政災難。三、今年是解嚴二十周年,甫滿二十歲的「解嚴兒女」參與投票。

這次總統大選,可以說是「台灣價值的選擇」,也可以說是「台灣價值的救贖」。開票結果,粉碎了台灣政治的三大詛咒:一、族群標籤,二、統獨惡鬥,三、外來政權。分述如下:

一、馬英九以「香港出生的外省人」,甚至捲入綠卡風波,卻能高票當選總統,此後「愛不愛台灣/是不是台灣人」的標籤皆可下市;二、馬蕭配在選季後期,陷入「一中市場」及「西藏事件」的強烈爭議中,竟然仍可有驚無險地安然度過,可見選民面對兩岸及統獨議題已趨理智,「賣台集團」、「中共同路人」的紅帽子已經失靈;三、選民繼立委選舉讓國民黨大勝,又選出了馬英九出任總統,今後「外來政權」之說應可淡出歷史。

民進黨不僅輸掉政權,更慘痛的是輸掉了「台灣價值/本土政權」代表人的地位。如前所述,民進黨對台灣政治下的三大詛咒,「外來政權/你不是台灣人/你是賣台集團」,皆已粉碎;而民進黨八年貪腐的失政敗德,使國家撕裂沉淪、內耗空轉,如今經立委選舉及總統大選兩場大敗,已受到台灣人民的嚴厲懲罰。

謝長廷在選季說:「陳水扁的時代已經結束!」開票後,這個問題已經變成:「民進黨的時代是否已經結束?」選民雖如此嚴厲地懲罰民進黨,我們仍然盼望,民進黨能夠反省與轉型,不要「結束」。此刻,民進黨應當自問:仍將繼續「正名制憲」嗎?仍將繼續對台灣下「三大詛咒」嗎?仍將把台灣分成「台灣人」、「非台灣人」兩塊嗎?或將走上街頭搞它的「小左派」(謝長廷語)?

民進黨敗選後的第一個政治工程,是必須果斷處置陳水扁。第一、陳水扁是民進黨此次敗選的罪魁禍首,他也是民進黨、台獨及台灣的「三合一罪人」,不懲治陳水扁,無以重建民進黨的價值體系;第二、倘若不能在第一時間就使陳水扁無法動彈,致民進黨再被其挾持,「陳水扁的時代」即不會結束,而「民進黨的時代」卻可能就此結束,淪為小黨,恐無再起之日。

馬英九及國民黨贏得了勝利,卻是一個「帶著問號的勝利」。第一、兩三年前就流傳一種說法:「民進黨若不下台,台灣死定了;但國民黨上台能否救得了台灣,卻是一個問號。」如今果然走到了這一天,台灣也早被民進黨的八年內耗空轉,摧殘得在精神上及實體上皆千瘡百孔,病弱相尋。馬英九贏得選舉尚不算勝利,要能救回台灣,才算完整的勝利。第二、國民黨勝選,七成是因民進黨受到選民極度的厭惡唾棄,三成是因選民對國民黨有積極評價;而在這三成中,應又有八成是因對於馬英九的人格形象之接納。這樣的勝利,自然也是「帶著問號的勝利」。例如,馬英九的「好人形象」能不能轉化成一個有才能的領袖?國民黨的整體表現又能否符合民眾的期待?國民黨必須以實際表現為這些問號釋疑,畢竟選舉勝利與治國成功不是一回事。

我們仍願以在選季提出的一句話,期勉新總統與國民黨,那就是:「陽光政治,幸福台灣!」近二十年來,政府及政治成了台灣最腐敗、最沉淪、最負面的部門,新總統與國民黨應以「陽光政治」自期;至於「幸福台灣」,也就是要從方方面面,修補治療這個撕裂、沉淪、衰退、耗弱的台灣,重建台灣價值。我們在選季曾經指出,台灣價值的三元素是:我們感、光榮感,與幸福感。新總統與國民黨應讓陽光穿透問號,讓台灣人民的幸福感來認同這次大選的勝利。

「公投綁大選」,陳水扁毀了「公投」的神聖性,也毀了謝長廷的「大選」。昨日投票,入聯案及返聯案皆以未逾投票率門檻而失敗;陳水扁在任內提出了四個公投案,每一案皆記錄著一段陳水扁玩弄民粹的操作陰謀,四案皆遭否決;另「反貪案」及「返聯案」,則是國民黨為了反制陳水扁而提出,遂使公投淪為政爭工具。入聯、返聯案失敗,但國人當然有重回國際組織的意願與期待,唯不能同意陳水扁如此玩弄公投,故以抵制公投來懲治陳水扁。

這次選舉,也再次呈現了台灣政治的一個深層難題。綠營在中央府院已呈絕對弱勢,但民進黨畢竟仍然維持了四成的社會支持。經過此次大選,綠營在體制上出路變窄,但這股民氣仍在;其實,台灣近三十餘年的治理難題,就一直是在如何引導此一在國家認同上另持立場的「強固的少數」,今後的難題亦復如此。

但願勝利的多數能更謙卑地面對少數,亦願受到挫折的少數也能思考多數形成抉擇的理由。畢竟,這已是台灣「第二次政黨輪替」,國人若能因此感知上台的執政者可有下台之日,一時多數的民意亦可有變成少數之時,民主即可望成長,國家也才能進步。這就是選舉,這就是民主!

【2008/03/23 聯合報】@ http://udn.com/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iangsho&aid=172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