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勝負揭曉,謝長廷在綠營南台大票倉雖然贏了雲嘉南高屏5個縣,但未能拉大差距,甚且連曾主政7年的高雄市都告落敗,自豪的高雄港都政績牌失效,高雄市長陳菊感嘆說「輸在不懂包裝」,但真是這樣嗎?
立委選舉時顏色已漸變
10年來,高雄市3次市長選舉,藍綠勝負差距最多3萬票內,藍綠選民結構原就顯示高雄港都並非藍營的「鐵板一塊」,去年底立委選舉,藍營5席贏3席,民進黨建構的「綠色黃金堡壘」,成色就已變化了。
93年總統大選,綠營在高雄港都大贏10萬票,這回「老市長」謝長廷爭取大位,有政績加持,又是民進黨執政城市,加碼號稱贏15萬票,就綠營而言應是值得期待。
不過民進黨中央執政8年,治國無方,經濟困頓是謝長廷選舉大環境不利因素外,選戰策略給選民有鬥臭對方「祖宗十八代」的負面觀感,以「綠卡事件」強冠對手「不愛台」,也欠缺說服力。事實上,以高雄市近幾10年來各項公職選舉證明,打負面選舉的勝方幾已不見,選民要的是「光明的願景」。
綠營至今納悶以謝長廷市長任內政績,何以這回倒輸遠在台北的對手2萬8885票?主要除藍營受到要輸15萬票的刺激,而加緊攻勢,抱持「少輸為贏」的悲壯意志外,就拿及時通車的高雄捷運效應而言,謝長廷有句名言「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來」,捷運的「政治通車」確實讓藍營大為緊張,謹慎應對,不敢潑民眾免費搭乘捷運的興頭。
政績牌後面存弊端陰影
但捷運興建過程的弊端,在藍營「文宣攻勢」下不斷被喚醒,「捷運是美麗,但為何要有不堪的痛苦呢?」,當然捷運在緊要關頭,發生電聯車動力故障,更勾起民眾許多「弊端」記憶。
市政建設是延續性,自來水改善、愛河整治成果,如果都只強調「一人之功」,如綠營助選員在捷運進出口不斷宣稱「這都是謝市長的功勞」,恐怕未必能深入人心。加上藍營不斷「戳破」綠營的「政績包裝」,包裝再精美,還是得被打開檢驗。
尤其從執政中央到謝市長任內不少高官涉弊案,綠營電視名嘴評論立委敗選時,卻仍大言不慚強調「藍營賄選」,毫無自省之說,難怪連綠營高雄、屏東縣大本營都告鬆動。民進黨離基層民眾已愈走愈遠,有人向陳、呂正副總統嗆聲,都會被指是藍營「刻意安排」,就可見一斑。
謝長廷的大敗,要檢討就先從南部開始;同時期許陳菊,「政績還是最重要」,「精美包裝」終究只是「虛偽的外表」,只有政績經得起檢驗,未來幾年黨內將唯一擁有最豐富行政資源的陳菊,將是民進黨能否再站起來的重要大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