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歸途 – 108哩建築歷史遺址篇
每個旅程都有結束時, 連同前面七篇從出發一刻起, 到現在的第八篇回程完結, 雖然只是短短的三天兩夜旅遊, 試著盡可能將自己當時的見聞點滴, 詳細的描述紀實下來. 在此特別感謝這段期間大家的耐心、指教和鼓勵.
回途的八個小時車程, 只計劃停留造訪一個景點 - 108哩建築歷史遺址. 雖然這裡只有保存11棟歷史建築, 遠遠不能與Barkerville相比, 不過, 此行既定為歷史淘金鎮之旅, 不願就此錯過.
108哩建築的由來, 仍舊必須回溯到淘金熱潮的1860年代, 循著運輸貨品物資的蓬車隊, 道路沿途開始逐漸有人闢地開墾, 有的建蓋旅館酒店, 有的圍籬圈地為牧場, 有的搭建商店穀倉, 座落於道路100哩處就名為100哩建築; 103哩處名103哩建築, 這些建築土地都為私人擁有, 散佈甚廣不構成村鎮. 隨著時代演進變遷, 高速公路的陸續開闢穿越, 這些建築一一被拆除或棄置損毀, 稍具歷史保存意義的, 便幸運的拆遷至108哩建築歷史遺址.
108哩建築歷史遺址, 也因季節性冰天雪地, 一年只在5月到9月對外免費開放參觀. 此遺址不屬於政府, 主要維護經費來自於當地商家協會及遊客的樂捐, 實屬難得.
以下是歷史淘金鎮之旅最終篇.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08/f_9853408_1.jpg)
108 哩建築遺址外圍景觀.
整個遺址依山傍水座落, 讓人豁然開朗舒懷.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07/f_9853407_1.jpg)
遺址外圍景觀一覽.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06/f_9853406_1.jpg)
三棟木屋建築.
左邊一棟是郵局, 中間一棟是工人宿舍, 右邊一棟是雜貨店.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05/f_9853405_1.JPG)
郵局: 初建於1867年, 後於1892年拆卸重建於現址,
邊牆上仍舊清晰可見, 最初建造時與隔屋相連的屋頂痕跡.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04/f_9853404_1.jpg)
郵局外部景觀一覽.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03/f_9853403_1.jpg)
電報局兼雜貨店: 初建於1867年, 後於1885年拆卸重建於現址.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02/f_9853402_1.jpg)
電報局兼雜貨店外部景觀一覽.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01/f_9853401_1.jpg)
電報局兼雜貨店內部物品陳設情景.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00/f_9853400_1.jpg)
工人宿舍: 1892年建造於現址迄今, 主要提供牧場工人住宿.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99/f_9853399_1.jpg)
工人宿舍內部陳設情景一覽.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98/f_9853398_1.jpg)
三棟木屋建築, 不同角度的景觀.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97/f_9853397_1.JPG)
展覽館: 建造於1907年, 原為旅館酒店, 1912年停止營運後,
一直為牧場住宅, 直到1979年捐贈予當地商會保管, 並正式改為展覽陳列館,
當年這棟建築, 都是工人用斧刀劈砍木頭建造而成的.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96/f_9853396_1.jpg)
展覽館景觀.
原址在距離不遠的105哩處, 1979年整棟建築搬動遷移到現址.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95/f_9853395_1.jpg)
展覽館外景觀.
整棟建築在綠意和陽光的搭襯下, 顯得相當耀眼亮麗.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94/f_9853394_1.jpg)
展覽館外一覽.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93/f_9853393_1.jpg)
展覽館外門廊景觀.
長長的門廊, 給人一種悠閒慵懶的感覺.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816/f_9853816_1.jpg)
展覽館外景觀.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89/f_9853389_1.JPG)
牲畜棚舍: 建於1892年現址迄今.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88/f_9853388_1.jpg)
牲畜棚舍內的陳設情景.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87/f_9853387_1.jpg)
打鐡匠(馬蹄鐡)工房: 建於1892年現址迄今.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86/f_9853386_1.jpg)
打鐡匠(馬蹄鐡)工房, 外部景觀及內部情景.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85/f_9853385_1.jpg)
San Jose學校: 1938年由一牧場場主出資起建於133哩處,
提供附近區域15位小朋友就學, 1956年關閉棄置, 直到1997年再有人
鑒於保存歷史價值, 出資將已幾近損毀的校屋整建,
並於2000年 (千禧年) 拆卸重建於現址.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84/f_9853384_1.jpg)
校舍內部陳設情景.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82/f_9853382_1.JPG)
遺址一角景觀.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81/f_9853381_1.jpg)
教堂: 此教堂應該說是近代仿古建築, 2006年由當地一群商家出資建造,
希望從此能在遺址上保存傳承下去.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80/f_9853380_1.jpg)
教堂外景觀一覽.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79/f_9853379_1.jpg)
教堂內部情景及獨特的窗戶造型.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78/f_9853378_1.jpg)
教堂外景觀, 雖然是近代建築, 不過仍舊讓人對使用巨大木樁,
交錯相接的方式感到驚嘆.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76/f_9853376_1.JPG)
淘金人小木屋: 1933年蓋在山林裡, 1999年拆卸重建於現址.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75/f_9853375_1.jpg)
小木屋內外景觀一覽.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74/f_9853374_1.JPG)
大型牲畜棚舍: 建於1908年現址迄今, 最盛時期曾有近100多頭馬牛飼養於內,
是加拿大現今碩果僅存的巨大木造牲畜棚舍之一.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73/f_9853373_1.jpg)
牲畜棚舍內外一覽.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71/f_9853371_1.jpg)
紀念品商店.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70/f_9853370_1.jpg)
最後, 從遺址一角眺望遠方的木橋、房舍, 開闊的視野,
綠意盎然的樹叢, 美麗幽靜的鄉間, 一趟豐富美好的旅遊.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