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魚路之二)絹絲步道
2006/06/30 18:32:46瀏覽1577|回應2|推薦16

(魚路之二)絹絲步道

魚路古道是草山南北縱走的重要通路,見證了荷蘭、滿清、日本近三百年的滄桑歲月,也曾經擔負起硫礦、石材、茶葉、畜牧、藍靛、飲水的產業功能,而今,踏著業已磨成光滑的步道有著不同的感受……而絹絲步道就是整條魚路古道的中段

【金包里大道】

走在擎天崗往絹絲步道的起點不一會兒,見到一個解說牌說明金包里大路築路的特徵為中間石頭大,兩邊小;石頭大的原因是為了挑重擔便於使力,歲月磨圓的石頭反而好走,是僅存的古道遺跡。右邊可以遠眺七星山的整個山形,左邊可見竹篙山的植被景觀(附圖一)。

原本是凱達格蘭人在士林麻少翁社金山金包里社往來的山路,而後北海岸的聚落、大稻埕的發展以及硫礦、茶葉、藍靛(附圖一右,註一) 、魚獲(註二)等貨物的運送,是一條攸關民生的「產業道路」,草山地區的流行諺語「草山風、竹子湖雨、金包里大道」,將金包里大路視同大自然的一部分。

絹絲步道

 在一個步道溪邊的三岔口休息片刻(距離瀑布0.7公里,距離菁山路1.8公里),再繼續往絹絲瀑布方向前進,來到陽明山牧場辦事處的門口(附圖二),大門深鎖告示:台北市農會自民國42年起於農閒期接受龍農民委託代管耕牛迄今已39年,對台北市及鄰近農民協助甚大,自耕牛於牧場自由活動、吃草,進而造成牧場草原特殊景觀。

沿著溪流旁的林蔭步道,潮濕的環境下開著粉紅花水腳鴨秋海棠、有劇毒的油跋,十幾公尺高的絹絲瀑布在雨量大時,瀑布的水量也十分豐富(附圖三)。離開瀑布經過舊水圳頭距離出口已經不遠了,陽光從林葉間灑下來,免不了多吸幾口新鮮空氣。


註一大青18世紀引進台灣的經濟作物,適合生長在低海拔背山坡地,故名「山藍」。整株收割放入大型坑洞加水發酵溶成藍色液體,再滲入石灰製成「藍靛」,清咸豐時曾佔台灣外銷路第三位,日據初期合成染料的替代,傳統植物染料因而沒落。陽明山至今仍然保有菁山路、菁山里、菁子坑等地名(參考陳世一著「陽明山之旅」) 。

註二:日據時代物資管制甚嚴,金山魚獲豐盛時,部份製成鹹魚走私至士林,走私者肩扛起醃漬的魚獲,乘著星光連夜揹至山仔后的友人藏匿,再以口耳相傳方式變賣,購買者不只士林居民,連當地日本人也買(周君怡著「陽明山」)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pc88888&aid=328159

 回應文章

hui998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絹絲步道
2006/08/11 09:49
台灣山林之美 是很溫潤的~~~

熊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綠蔭深處,小徑通幽,
2006/07/18 17:16

不好意思,我剛偷走了您的照片,

綠蔭深處,小徑通幽,

望著望著,讓人流連忘返,忍不住擷取下來帶回家。

盼不介意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