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1/16 17:59:08瀏覽344|回應0|推薦7 | |
昨天帶了外國友人A去品嚐湯包,老闆聽到我們用英文在交談,興致勃勃地跑來問我A是哪裡人,並說交外國朋友很棒,是做國民外交的一種。 老闆是退休的修船海軍,他強調自己食材都只用當天買的-這是因軍隊長期下來強調"規矩"之故,更重要的是,他想讓客人吃到好東西。之後他還請我們吃了一盤涼拌辣花椰,作為給A的special。這間店比較特別的是,茶都是老闆用真空包裝的茶葉所泡,像梨山茶啦,日月潭紅玉啦。原先看到,以為那是販賣用,結果老闆表示,除非有客人想買,他才會用成本價售出,賣茶是在分享,而非營利。 從前有個日本女性在台灣念書,回去日本教書時,教到了一個台灣學生,因為很有親切感,特別照顧他。學生回台後,由於感恩,特別邀請她來台灣玩,大夥就在店門要打烊前10分鐘才進門,然而老闆覺得那份情誼難得,便延長了營業時間陪伴他們;另外有個泰國客人,以前來台念書,歸國後,又被官方單位派來台灣學習實作建築工法,中文講得非常好。如果心胸開放的話,就能在日常中接觸到特別的事物,為其添色吧。
見A之前,先去參加了讀書會,沒意料到我準備的主題惹哭了兩個人,大家聽聞故事後,眼眶亦都顯得有點溼潤,講出口或許就是最好的療癒方法吧.... "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at people who leaving your life?How do you overcome sorrow?" 有個理論說,遭逢失去後,人通常會經歷5歷程:Denial.Isolation->Anger->Bargaining->Depression->Acceptance. S還沒開口就先哽咽了。母親過世後,她完整地經歷這5階段,一直想著是否當初做些什麼,母親就不會罹癌而去,傷心很長一段時日後,她開始去運動.學理財等等轉移注意力。別人告訴她 ,母親不會希望她一直難過的,過了很久,她才漸漸能接受母親的離去。雖然如此,她一直覺得母親其實隨時在身側,當她想起母親時,就是母親存在的時刻。H聽畢,也講了些很玄的理論,當人在想念或講到一個人的時候,其實就召喚了對方的靈魂,所以人的存在不限於空間時間。不知道是否為真,但這理論蠻有趣的。 K說,父親在她剛成年即離世,當時才49歲。然而K與父親關係不好,他大部份時間都在工作,每次大半夜回家,只會丟一包食物在她桌上,說:"我不想吃,給妳。" 她反感父親為何這樣待她。於是父親的離去並未使她有太大感受,也不解母親為何那般傷心。一直到她現在年紀靠近父親離世時的歲數,她才突然明白,其實父親不是不在意她,大半夜要找到還有在營業的攤販其實不容易,可是他卻帶了食物回來……父親也並非不想要吃所以才給她,只是父親是用別種方式表達。 過了那麼久她才終於明白,然而父親已經走了,於是她的悲傷延遲那麼久了才來臨……很多事情似乎真的需要長時間,經歷其他事件洗禮才能明瞭。 T也分享媽媽過世後,哥哥找了蠻多書給大家看,以渡過悲傷,後來她想,媽媽其實不是離開,只是從我們現存的世界畢業了,去了別的地方。 本來沒要講自己的事。結果有人很精明地問:妳想出這個主題,表示妳有這個問題,講講妳的故事吧.....於是邊講自己又差點想流淚。如果問自己,是不是一直停在原地傷心不動。是,也不是。嘗試了很多方式讓自己好過點,有的成功,有的沒有,但至少做了想做的,於是我想我還是有在漸漸往前移動。Byron Katie作家曾寫道:看事情要用"轉念的反向思考"。若可以學習不用情緒,而是跳脫個距離,來客觀看待,也許就能讓狀況好轉或是扭轉。然後也像心理醫生林耕新說的,很多人從來沒被醫好,但什麼叫醫好呢?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有七情六欲,於是不是想怎樣就能怎樣的理性動物。 H說:這世間,要成為人類的機率極低,忘了確切是多少,只記得約是中十次樂透的機率。如此難得,於是當要感謝。當內心充滿感謝時,很多事情就能接受,使其而去....Not easy. But someday,oneday......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