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1/08 19:57:41瀏覽245|回應1|推薦8 | |
星期日的個案研討,幾個夥伴重溫去年三階團體討論的感覺。因為時間的限制,無法像上次分次進行團體中的個別督導,讓每個提出來的案例都能被討論。老師從大家提出來的案例中,徵求兩個自願的案例來進行深入的討論。 比較起這兩次的研討會,我比較喜歡這一次的感覺。個別督導會讓人緊張,覺得整個焦點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有點恐怖。而這一次則是大家一起進行討論,無論是提案人,還是其他夥伴,大家都很有參與感。 很不幸地,我的提案是被討論的兩個案例其中之一,因為大家都很客氣,而我又剛好在提案上明顯寫出我的困境,所以…我只好很勇敢地當「自願者」。其實我也不知道這算幸運還是不幸,可以確定的是,我的心臟還夠強壯。大家有了上次的經驗後,都有點害怕討論自己的提案。那有點像是要把自己的輔導風格及諮商技巧,赤裸裸地展現在大家面前,還要接受各種不同的聲音給予批評指教,真是可怕呢! 話說回來,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怕啦!又不是批鬥大會,大家都還滿溫暖的,針對問題提出一些不錯的見解。基本上,這些聲音都是進步的動力。有時,人總是會對自己的思想做法存在著某種無法自我覺察的盲點,這時候,他人的看法或建議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參考指標,可以讓自己重新覺察問題所在,重新檢視自己的處事風格。 老師要我們回想諮商歷程裡的每個步驟:接觸、合約、診斷、與處置。再運用問題解決諮商模式裡構成問題的三個元素:認知、行為與情緒,以及中心需求,去分析個案的問題。於是,我們開始腦力激盪,針對個案問題的情境與困擾去練習,找出真正困擾個案的原因,及如何對症下藥的輔導方向。 剛開始,大家好像還不太能進入狀況,後來才漸漸地說出許多情緒字眼,可能有的想法與行為,差點還欲罷不能地討論下去。真喜歡這種集思廣益的感覺,總是可以集合大家的力量,想出不同的方向。當然,我的困境也在討論中得到解決。 這一次的個案研討,除了對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外,對於諮商員的個人化風格也有一些收穫。每個人的風格都不太一樣,面對同一個問題,所引導的方向也會不同。有的諮商員比較溫暖,給予許多同理與支持,有的諮商員則是比較問題取向,能夠很清楚地看見個案的問題,真是有趣。 雖然個人化的風格,對我來說可能還不是那麼明顯,也許這一次同理做得多,就覺得針對問題分析的部份比較弱,也許一直注重問題的分析,就會忽略掉情緒的同理也很重要。 但無論是什麼樣的情況,輔導真正有趣的地方在於,你永遠不會事先預知來談個案是屬於哪一類型,要談什麼問題。重要的是「此時此刻」,Here and Now,在進行諮商的當下,只要認真投入地去關懷個案,就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圖檔轉載自網路,如侵犯版權,請來信告知刪除。】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