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24 12:58:26瀏覽3968|回應10|推薦172 | |
在陽明山公園內,有兩塊碑石。 一塊是用觀音山石刻的《孝友崇義》碑。記述陽明山公園的由來。 一塊是用花蓮大理石勒的《後蘭亭集序》碑。...... ..................................................................................................... 圖右這塊《孝友崇義碑》,碑額上有個〈榮典之璽〉大印。是老蔣題頒的褒揚匾額。 下有一篇當時的總統府秘書長張群,親撰的「台北縣李建興昆仲捐獻陽明山公園用地記」;由總統府資政許世英正楷丹書。立碑時間為民國五十三年甲辰仲秋。 碑文的大意(...溢美之詞免了....);是說這塊逾三公頃的公園用地,原屬日人山本炭礦株式會社所有,光復後收歸工礦公司接管。在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時,才又轉售給李建興家族的海山煤礦所有(註:實為以工礦公司公股股票換得李家的田地放領,雙方一毛不出。)。 到五十二年光復節時,李家有感老蔣.....「神武..」...又「略知大義感載...」(引號內為張群之引言),就把這塊老蔣常常駐蹕之林園,呈獻給老蔣;而....老蔣知其「家風篤美」,就嘉納了李家的淳風美意(七轉八轉,此時屬老蔣的地),然後再轉交地方政府。這塊地如此這般就:「歸諸國家眾樂」了。.....為了此「宏抱尚義之淳風,上下交美」之事,張群也就「宜有所記」「以告來者」....。 今人有幸遊園,當然感恩李家,也別忘老蔣喔...! 你知道當時所謂的「地方政府」是那一個地方嗎? 當時陽明山還不屬台北市政府。那時就連如今的士林、北投兩區都還屬台北縣的兩個「鎮」。當也不歸北縣的轄地;也就不歸台灣省政府的轄管了....。....?...? 現在的少年人,可能從沒聽過,當年在台灣地方行政我體制上,有一個怪胎...叫:《陽明山管理局》! 《陽明山管理局》的組織、行政、警政、人事、預算、建設...,都是獨立的。小麻雀五臟俱全。與省府、北市府還平起平坐....。 那歸誰管哪?.....局長嘛是派的....。得要官邸指派的人囉......。嘿嘿... 另一塊碑文,則是民國六十二年三月;正是淡淡的三月天。...滿山杜鵑盛開,陽明公園內姹紫嫣紅之時;一群文官與詩人騷客,在此雅集後,勒建的。(左圇:立碑處) 這群文人雅士,當時不知什麼事故,會聚「逍遙」於陽明公園內。也可能:當年正是書聖王羲之「蘭亭修禊」後的二十七度甲子輪迴的癸丑年,而有了這樣一次邀約勝會。 這些名士中,甚多是官、是詩人又是書法家,像當年中國書法學會理事長的馬壽華,還有丁治盤、周樹聲、梁寒操、任卓宣....等等......。(註:名單抄錄後,附於文末。) 可能是觸景有感,又喝了些酒(碑文有記),又見到園內處處曲流澗水,正巧,同樣又逢蘭亭修楔的癸丑年(下次再遇,就要活到民國122年了。)。就此興起了「 歲月星沉似水流...」,而「 文章風誼足千秋」....,就有了此序此文與此碑。 這篇序文是由呂民魂老先生所撰,時年七十有六;再由高齡八十一歲的馬壽華理事長用秀美的行楷,書寫後銘刻。上額並有梁寒操先生的行書「蘭亭雅集 勒石為銘」八字;中間有一枚圓印,內坎方寸篆文:「自由中國詩人聯誼會」。(恕我老眼已花,原認不出印文,二度上山細加揣摩後認知。) 序文大意除敘明立碑之意外,在文末有一詩, 詩曰: 蘭亭修禊記從頭 歲月星沉似水流 後之視今今視昔 文章風誼足千秋 九三甲子到今朝 癸丑重來雪未飄 綠竹如茵花載道 不知已老尚逍遙 今日群賢似昔無 一觴一詠莫嗟吁 人生歡樂須當醉 萬古雲霄亦履鳧 癸丑重來百感侵 一千六百歲於今 吾儕若果無勝會 將為後人笑不禁 (註:此碑為蛇紋大理石,且刻文甚淺,部分字跡已被掩。祈無誤認,為禱。) 孝友崇義碑現址全貌 附記:後蘭亭集序碑後,所署名士: 李煜瀛 馬壽華 周樹聲 丁治盤 王贊斌 姚 琮 任卓宣 劉源沂 劉錫五 沈維翰 段劍岷 何志浩 梁寒操 梁朝威 雷法章 何 適 王倬漢 林宗肯 沈佩舒 汪竹一 陳宗添 尉素秋 黃 亮 李逸鶴 王大任 呂民魂 范柏林 蔣一安 許景重 孫麗蓮 陳邁子 胡佩鏘 陳 楷 吳壽松 滕樹斌 王光漢 胡為議 趙淑敏 黃理通 楊劍銘 靳勇為 蔣師震 楊大乾 王禹廷 李信之 韋德懋 丘式如 *** 這些人名之後,加了一句:門人劍寒氏敬書 這些前輩,應該也都是出錢立碑之人了..... ( 此文於流觴亭城市同時發表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