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10 11:53:03瀏覽883|回應0|推薦5 | |
不必問君平 「升沈應已定,不必問君平」這句詩的意思是:人生來的進退升沈應該都已前定的,不必再去求教如「莊君平」等類的高人問卜算命。 李白在詩句當中提到的「莊君平」,在漢書裡的記載叫「嚴君平」。大家都知道古代文人有個壞習慣,就是「避諱」。莊君平是西漢末年成都人,為何在漢書當中被改成嚴君平?因為漢明帝名叫「劉莊」,為了避「莊」這個字的諱,所以把他改為嚴君平。這實在無理至極,難道「馬英九」有個「英」字、又有個「九」字,連蔡「英」文、「九」孔都要改名了? 由此可見民主思想、制度把領導人平民化的偉大之處。 莊君平的「君平」是字,本名叫莊遵(西元前八六年至西元十年之人物),字君平,他曾在四川省蓬溪縣金魚山隱居;並且在四川省郫縣、成都、彭州、邛崍、廣漢、綿竹等地卜筮為生,一生沒當過官。年紀大了以後歸隱並寫作、授徒過日子。莊君平在古代或現代人的標準看來都是長壽的,他九十六歲左右逝世葬於四川省郫縣平樂山。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莊君平並不是尋常的算命師,在隱居授徒期間,他提出二十年後「王莽服誅,光武中興」的歷史預言,後來果真應驗!其得意門生就是著名的漢代文學家揚雄。另外,莊君平的著述有 《老子道德真經指歸》以及《易經骨髓》。 其實,李白在寫下《送友人入蜀》這首詩,提到「升沈應已定,不必問君平」這句話時,莊君平早已不在人世(李白為唐朝人,莊君平為西漢未年人,兩人年代相距七百三十年左右)。李大詩人的朋友將要「入蜀」,唐朝的四川跟現在的四川可不一樣,山路崎嶇難行、群山聳立,皇帝特別喜歡將他不中意的臣子貶謫到四川去,讓他體會一下「世道難行」。 人,對自己的命運有幾種態度: 一、沒有「命定說」這一回事:都是算命的人為了賺銀子編造出一套「偽科學」理論的鬼話。 二、有「命定說」這一回事;但是因著個人態度又可細分為: 1.「奮鬥有成,消極無成」說:也就是雖然「前生命定」,但後天的努力或者怠惰都會影響「前生命定」的既定軌跡。 2.「命已註定,力大可改」說:雖然「前生命定」,但後天以極大的努力或極為極深的怠惰都會更改「前生命定」的既定軌跡。 3消極的「命定無解」說:也就是說,既然命已前定就無可更改,大家隨波逐流吧! 姜某本人的態度介於「奮鬥有成,消極無成」與「命已註定,力大可改」之間,而完全不信「命定無解」說。因為如果是「命定無解」,那麼人躺著等事情來就好了,大可不必去費事兒! 然而李白這一句「升沈應已定,不必問君平」,卻給在宦途的起伏不定的人們當中起了一定的心理啟示作用。 有個朋友當年的宦海奇遇記,概略如下:該位老兄由於「涉世未深」而天真地將「僅憑才華與辛勤即可升遷」的專家純理論建言,當成是真話;外加不敢實踐李宗吾《厚黑學》且不擅低聲下氣與人際酬阼的「專業矜持」,屢遭「功成歸他人」以及「屆升遭暗算」等種種極為特殊榮寵與禮遇。幾年後親友貴人路見不平推將一把,以「承恩容易報恩難 」地艱難努力,辛苦敗部復活還來公道。在那種韜光養晦以及憤懣交加的情境當中,彼曾經展讀被貶謫到四川去的詩仙李白詩作,在西元七四三年春天未遭貶之前,於首都長安城寫下安慰先去四川的朋友:「升沈應已定,不必問君平」這首詩。想想李白以及他「入蜀友人」都和閱詩人一般的處境,讀者內心確實起到相當的安定作用;文學可以撫慰人的心靈,一點也不假! 附註: 「升沈應已定,不必問君平」這句詩的全文,摘自李白「送友人入蜀」。全詩為:「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芳樹籠秦棧,春流遶蜀城。升沈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