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06 16:30:15瀏覽1478|回應0|推薦18 | |
聯合線上‧網路城邦/城市‧給福爾摩莎寫信系列第一本實體書 跑新聞看社會
張念慈簡介 巨蟹座、B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畢、現任聯合報記者。記者生涯有苦有樂,總希望樂多於苦,也朝此目標努力當中。張念慈,一個在記者圈相當年輕的菜鳥;真實生活中,卻已是離熟女大關不到幾年的「前」陽光少女。從以前到現在,就只想當記者。如果可以,以後還是只想當記者。 這人古靈精怪,脾氣不太好,桀驁不馴,從小到大就不是個乖孩子。「對人熱情不保留」是優點也是缺點,容易結交知心朋友,也容易在不知情狀況下,得罪他人。不過,她仍希望,能永遠「真」與「熱情」,否則,這世界還有什麼可以期待? 社會女記者的心聲:工作背後的歡喜與悲傷 唐復年(聯合報宜蘭縣特派員、世新大學講師)推介 飛呀飛呀,看那紅色蜻蜓飛在藍色天空,遊戲在風中不斷追逐它的夢,天空是永恆的家,大地就是它的王國,飛翔是生活…在世讓大學傳播研究所的餐會上,一群廿多歲的學弟妹上台,表演他們小時候偶像團體「小虎隊」的招牌歌;念慈就在其中。 一個多月後,在聯合報九樓餐廳一角,十多個面帶驚恐的菜鳥,聽著長官訓示,「地方記者不比大都市中的記者…」沒人動筷,念慈也在其中。 這兩個場合,我都在,但我們還並不相識。 三年多前我還在聯合報總社服務時,念慈結束地方中心的新人訓練那晚,跑來中央檯很有禮貌的說,「你好,我是張念慈,要派去新竹。」「妳世新的喔!」我一猜就對。世新人看起來就比較皮一點,不是嗎? 新人是要吃苦的,新人是要被操的,對一向很人性化的聯合報地方新聞中心來說,這些事並不存在,但念慈都遇到了。有幾個未被證實的理由:她的學歷好、反應快、社會經驗豐富、懂得人情事故、把男生都當哥們、人緣佳…這些東西在別人身上應該是加分的,卻都成了她在菜鳥階段「吃苦當呷補」的最好藉口。 於是我們在「小記者所有所聞」、「念茲在茲」前身剛開格時,看得出是篇篇血淚,不是寫災難、被騷擾,就是坎坷的感情路,還勸大家別來當記者。在更早之前,我還看過她在明日報個人新聞台上,向同期同學吐苦水,內容大意是「騎車回家的路上,很想一頭撞死!」 不過當「念茲在茲」在網路開始爆紅後,她的文章風格似乎大轉變,是她工作表現使得她的筆調豁然開朗,也更證實,她根本是酷愛記者這個工作,加上又有聯合報系難得一見的文藝青年「王聰明」做伴,我們終於看到她最真的一面。 更高興的應該是聯合報讀者,可經由她一篇篇感人的報導,如「小太陽」「蜜桃成熟時」那幾篇;在網路上,甚至在中文搜尋引擎中輸入「念茲在茲」,前幾筆都是她的網誌,之後才是教育部國語辭典對「念茲在茲」的解釋。 順道一提,筆者在聯合新聞網的網誌最早是用「年復一年」之名,我強烈懷疑「念茲在茲」是剽竊自我的創意;「DER」的網站「別跟記者xx」系列,是緣自我請她把某日的工作日誌加料後,創作出「別跟記者問路」;在寫這篇序文之前,唯一未曾謀面的就是蘋果妹,但「當芒果砸到蘋果」後,蘋果妹還在病床上時,就成了我教授的世新大學新聞系課堂上的活教材,現場MSN連線。 由於與這三名嗆辣社會女記者的關係,於是在2006年的 希望她們三人就像第一次聽念慈唱「紅蜻蜓」的歌詞般,「我(她)們都已經長大 好多夢正在飛,就像童年看到的紅色的蜻蜓…」 楊德宜簡介 筆名「Der」,也是暱稱。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民國九十一年七月大 誠誠實實:記者個人青春歲月的印記 李志德 (聯合報政治組記者) 推介 部落格這種寫作形式近來興起的速度,用「雨後春筍」都不足以形容,不少新聞同業開始兼有「格主」的身分,除了慧黠的文字,外加一點辛辣、冷峭的氣味外,德宜的部落格最好看的地方就是她誠誠實實,幾近毫不掩飾地書寫一個記者採訪生活的點點滴滴。 為了牽就一定的格式和有限的篇幅,見諸報端的報導大都是平鋪直敘的描寫或議論,但襯上「記者部落格」這片網底,原本的報導立刻會活過來。不管是發抒見不了報的議論、批評新聞圈的亂象,乃至於自曝糗事和漏網新聞,這一行的汗水、眼淚、愛憎、掙扎和反省,在每一個新聞同業的部落格裡輪番上映,它不只是記者個人青春歲月的印記,就另一層意義,報端的敘述加上幕後的故事,或許才能叫做完整的「新聞」。 德宜大學時代到報社當實習生,那時我是二年級菜鳥記者,如今我們成為並肩作戰的同事,收錄在書中的文章,一筆一畫刻著她從大學時代起,對記者這個古老行業不變的熱情和堅持。她邀我寫的這段文字名為推薦,其實是邀請,邀請各位一同分享德宜的新聞幕後的故事。 黃瑞娟簡介 1981年出生於花蓮富里鄉純樸農家,國小一年級作文「我的志願」,毫不猶豫寫下:「我將來要當記者」。1999年進入世新大學新聞系就讀,大四蘋果日報創刊,同年八月進入蘋果日報社擔任花東縣地方記者至今。 容易感動,常常在採訪現場大哭,喜歡跟基層交朋友,雖見識社會底層黑暗面,卻執著相信世界美好又純粹,自認為還是菜鳥,不害怕跌倒,從失敗中記取教訓,幻滅後成長,百毒不侵好自在。 曾獨家踢爆考試院長公器私用警艇當遊艇、黑衣人靈堂私刑、警官劈腿害女跳樓,也曾下筆「修理」親夫,因人妻與記者身分矛盾痛苦不已,一路走來理想始終如一,盼有朝一日能成為人人景仰的「黃大記者」。 好啦,還有,採訪鐵路怪客案時不小心被芒果樹砸到,真的不是故意的,這樣你總知道我是誰了吧! 嗆辣草莓族~~可愛的七年級新聞人 汪智博 (蘋果日報花東召集人)推介 三年多前,因為蘋果剛起步而拼到沒日沒夜、幾近爆肝的我,接獲地方中心長官來電:「明天有個新記者報到,你就帶帶她吧。」「新人?男的女的?年紀多大?有沒有跑過新聞?」有人來總是好事,是該問詳細點。「女的,大學剛畢業,長得很辣。」長官微笑回覆的內容,卻讓初任地方小長官的我有點頭皮發麻,「七年級草莓妹妹,沒採訪經驗,哇哩咧要怎麼帶?」 一千多個日子,在花東兩縣加起來近四百公里的海岸線上來回奔波,除了應付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的新聞採訪,長官嚴苛要求、讀者激烈回應、以及連我在內總共才五名記者,負責台灣近三分之一範圍的工作現況外,我還很幸運的,見到這位原本嬌滴滴的小草莓急速成長、蛻變(差點沒爬到我頭上撒野),成為蘋果日報創刊以來,能持續留在線上、新聞經驗只有蘋果日報的極少數「純種台灣蘋果」。 蘋果新聞處理的辛辣與寫實,尋求不同於他報角度切入新聞主題等等近乎苛求的工作環境,要不是曾在其他平面媒體待過一段時間,花東同事毫無怨言的配合支援(因為人少,開車跑數百公里來回花東,彌補採訪戰力的不足已是常態),夜裏捫心自問,還真的覺得奇怪「我竟然可以待到現在?」 然而令我驚訝的是,年紀小我整整一輪的蘋果妹,不但撐了下來,還走得有模有樣,肯拼肯纏。從踢爆考試院長公器私用、警官連劈六女、車禍私刑祭殺等多條獨家新聞,再到長達半年的鐵道怪客案,以及颱風、車禍、命案等等一大堆數不清的雜七雜八怪怪報導,昔日被台灣新聞界視若「新聞沙漠」的花東交界,硬是被蘋果妹搞得轟轟烈烈,電子媒體更是有事沒事會打電話給她:「蘋果妹,你最近在搞什麼東東?」 「小妹,真有你的,我還以為你撐不過一年鐵定跳槽,不然就是找個好老公嫁了,遠離媒體界。」我曾經沒頭沒腦的、丟下一句「自以為內容很七年級」的話給她。「那尼?嘿嘿嘿,我要結婚了,懷孕帶球跑新聞你不要哭喔!」蘋果妹露出她那有點賊賊的笑臉又說:「你以為我很好帶呀?我是看人帶!」最後再狠狠給我招回馬槍:「老大,你想把我丟了?門都沒有,你甩不掉我的。還有,我要加薪,哇哈哈哈哈!」 不得不承認,七年級小女生的行事作風,常常令我知其然卻又不知其所以然,然而蘋果妹依舊跑出了自己的風格與特色。而透過小妹引薦及網路,認識包括DER、以及「念茲在茲」,看完這三個嗆辣草莓的文章,真的讓我憶及多年前踏入新聞界時的雄心壯志、跑新聞酸甜苦辣的心情點滴。如今再聽聞三人即將出書,心中的滿滿祝福,也讓自以為還算內歛的我有點噁心,這幾位嗆辣美眉,絕對會是未來持續發光發亮的新聞尖兵。 雖然蘋果妹常找我吐槽說心事,有事沒事會來我家住個兩三天,大喇喇要我煮杯好咖啡給她享用,再獨自幹掉我深藏多年的好酒,更不忘拿起吉他點歌叫我「唱來聽聽」,但能被她心甘情願的叫聲「老大」,還真的是有些驕傲了起來。 個人媒體到素人作家 賴健汀(聯合線上副總經理)推介 聯合線上〈網路城邦〉網誌:彈劍聽戈 http://city.udn.com/blog?uid=lct 近兩年部落格火紅,傳播媒體發展新的可能:每個人都可有自己的媒體。udn網路城邦(https://city.udn.com/)躬逢其盛,提供部落格服務,參與這項傳媒革命的實踐,並藉「歷史智庫」東年社長的慧眼,將網路影響力回滲到實體出版,激盪出「三個女記者」這本書,和往後可能一本接一本出版的部落格素人作家系列。 「三個女記者」是媒體人,手上似有一支銳利的判官筆,但從媒體產業來看,記者、編輯都只是媒體作業流程諸多角色之一,在編採規範、核稿流程和時間版面限制下,媒體人個人風格只是被折曲的一小片拼照片,不易辨識。 上網寫部落格就不一樣。寫部落格時,記者也是編輯,編輯也是記者,「採編一手」不勞他人作嫁,可以成就完全個人風格的個人媒體,但同時也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報立場」。看完「三個女記者」,對她們及任職報社印象的關聯,不用詫異「怎麼跟想像的差那麼多」。 不是媒體人才寫部落格,有更多的平民百姓和各業菁英,透過部落格書寫。網路上萬馬齊喑,部落格世界紛華撩亂,觀者實不易看清。為此,udn網路城邦精選優質部落格集合成各種類型,讓網友容易循路訪探瀏覽欣賞。例如聯合報系記者編輯的部落格集合,就有百來人,作家部落格集合也有五十餘人,還有其他如「美食」、「旅人」、「繪本」等素人作家部落格集合。每個寫手各自經營自己的個人媒體,udn只是把個人媒體的品牌聚焦放大傳播。一旦,寫手的個人媒體品牌建立起來,引起專業出版者注意,就可能出版實體書,順理成章把網際網路的影響力回滲實體社會,素人作家於是乎可以從網路躍然紙上。 部落格除了讓專業出版者較容易發現有潛質的素人寫手,透過部落格互動機制,部落格作品的被瀏覽數、推薦數、回應內容等,都可提供寫手自己或出版社作為挑文或修改再寫作的參考。某種程度,部落格可為實體出版提前作市場調查,了解使用者「試閱反應」。 這本書就是這麼來的:udn提供網路城邦的部落格平台,邀請聯合報系採編同仁參與自由創作,精選這些媒體人的部落格聚成易辨識的媒體部落格集合,好作品因此容易被發現也被歷史智庫發現了,出版社和寫手以部落格上的反應,商量應選那些作品集結成書……。 還有其他的書也會這麼跟著出版,而且應有更多不是以搖筆桿為業的人可以著書出版,21世紀的媒體出版產業鏈,顯然將不同於以往,更多的素人作家將透過沒有門檻的個人媒體- -落部格,耀眼文壇。 部落格寫手的作品集結成書,除了印成紙本也可以電子書發行,可以是出版社慧眼識貨邀約,也可以由作者自行小量出版。這些都不是未來式,udn網路城邦已有從個人媒體到個人出版的配套服務。 總的來說,網路技術創新及平台開放的理念,提供寫手書寫、編輯、版面設計、傳播發行等合適且免費的工具,web2.0並發展出RSS等各種解決方案擴大傳播效益,寫手以超低成本擁有出版、傳播的工具,作家、閱聽者與專業媒體出版人的分際也就愈趨模糊: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媒體,可以出版相當個人風格的書。 現在的差別只是:你能寫出什麼?「三個女記者」是一個很好的現身說法,更期待下一本純素人作家的部落格成書。 給福爾摩莎寫信的網路作家 東年(歷史智庫出版事業公司社長)推介 聯合線上〈網路城邦〉網誌: https://city.udn.com/blog?highs 聯合線上〈網路城邦〉城市:給福爾摩莎寫信 https://city.udn.com/city?4461 這三位年輕的女性社會記者,可以說是我在聯合線上「網路城邦」寫作的文友。到目前為止,除了照片中的影像,我和她們都不認識,但是,讀她們文章,讓我能夠更加認識新聞報導背後的其他真實,世界陰暗的印象更加怵目驚心而光明更加溫馨。 在她們常是帶有頑笑的文章中,我也常讀得幾分工作辛苦和些許的生活鬱悶。更重要的是,透過她們的身分和不少她們的自我表現,使我見識到一種生命、生活以及相關的社會樣態。我讀得津津有味,就像我曾經讀那些荷蘭傳教士、商務員或船員,在福爾摩莎所寫的工作日記、生活見識或感觸。我以為這三位年輕女性社會記者,和那些荷蘭人一樣,在書寫中,或真實或誠懇,留下了某段時空裡自己和許多他人的身影,這在文學內容之外就另具有俗民誌的意義和價值。
我們台灣的歷史,至今還沒能正確理出頭緒,沒能充分建立,正因為這種俗民生活影像的大量缺乏。 網路作家,這個用詞,在目前多少帶有負面的意思。如果在網路中寫出暢銷書,算是暢銷書作家;如果只是在網路中以短句自艾自憐、哀嘆失敗感情,或以極少詞彙、意義的喃喃自語,或以有限的知識、狂亂的情緒,短文數句論評人間諸事…..諸如此類,當然只能算是嘗試在網路中寫作。 在網路中寫作,倒是沒有任何負面的意義可被微詞;紙張還沒發明的時候,人類使用龜甲、牛骨、泥磚、石頭、草葉、木板和竹板;現在,人類開始在電子舖成的介面上書寫、作畫、弄影和發出聲音。 網路這種新媒介,在社會大眾中具有更加巨大、廣泛而且迅速的影響力。有些文化評論者大受衝擊,表示悲觀。這種悲觀主義的觀點,主要來自「大眾」一詞的貶義,它含有廣泛的概念,如無名者、非人格性、一致性、無知等等。社會大眾,指的是工業社會中的人;這些人口,被復雜的交通和通訊,密集成為一種集體,結合成一種共同文化。 生活在都會的人,對於這種客觀特徵的描述,當然不會有爭議的;生活事實如此。會有爭議的是這種觀點:大眾社會中的「大眾化」,使大部分的個人喪失個人意識,成為任人擺佈的個體;他們是孤獨存在的原子,他們如果不算孤獨存在因為他們彼此是同樣的翻版再製。他們在流行的音樂、電影、電視和廣告中,日以繼夜,一再被消磨或玩弄,而喪失原有自在的創新和創造能力;如此,被騙去寶貴的一生。
如果社會大眾的宿命如此,那人人就更應該寫作。 寫作,和任何藝術工作一樣,可以做為個人內在的心理遊戲;在書寫中自在自足,無論是抒發感情或傳播想法,都可以感受到完全的自由。這種書寫的樂趣,就是大家願意在網路中無償書寫的誘因和動力。 我堅信,一個人只要少用無謂的形容詞、精練標點符號、結構明白,誠摯的對讀者寫出自己的生活感受、見聞或願望,就可能成為作家;畢竟,任何一個人的成套經驗或見識,都會是有價值和意義的;如果欠缺這種基礎的經驗或見識,後來對於那個時代的思想或社會解釋和研究都是可疑的。 大眾媒介的集體表現,會構成一種新的社會。這是社學家在探討報紙、電視發展史,發現的。傳播可區分為直接傳播與大眾傳播:一對一的談話、公開演講、政治辯論等等是直接傳播;收音機、報章雜誌、電視、網路等等是大眾傳播。但是,新生而日漸成熟的網路媒體,將是最強大的大眾媒體,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藉以自由從事直接傳播與大眾傳播。 網路寫手如果具有這種「大眾媒介的集體表現會構成一種新社會」的認識和自我意識,就可能在日常生活的書寫中,改變社會以及改變自己的生活。這就是〈給福爾摩莎寫信〉正在尋找的網路作家,無論他從事什麼行業,有寫作經驗或無,是在在那種知識水平,是男是女,多大年紀,是樂觀是悲觀…. 事實上,這些差異,正好是社會的各種性質和組成….我們也將建構一種書寫者的社會,在其中互相認識、互相觀摩、互相切磋,享受書寫的樂趣。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