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2/21 10:39:26瀏覽3634|回應0|推薦14 | |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zh/photos/sunset-sailing-boat-boat-sea-ship-675847/)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2020走到尾聲,回顧過去這三百多個日子,一點都不平靜,彷彿百年來的大事全集中在這一年一次發生了。年初疫情爆發,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步調。有人一夕間沒了工作,家計陷入困境;居家不出的日子變多,家暴兒虐案件攀升。身處相對安全的臺灣,至今仍不敢鬆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已成為日常。 除此之外,國內外政治情勢波動;疫情衝擊國際經濟;更有多位名人在這一年間相繼離世。令人不禁探問,這一年到底還可以多慘? -- 當生活被無法控制的恐慌念頭給主宰時 三月期間,疫情逐漸升溫,就聽到身旁不只一位朋友告訴我,腦袋裡無法控制地浮現「自己可能染病」的念頭。他們每天處在不安之中,害怕需要隔離檢疫而耽誤工作,擔心自己的病情而傳染給家人孩子,無止境地恐慌讓他們三天兩頭跑醫院,從小診所到大醫院,得到的是醫生的嚴正告誡: 「你沒事!做好防疫措施,沒事別再來了。否則,醫療體系就要癱瘓了!」 我想,上半年有許多人是在高度焦慮中度過的。我也不例外,因為家有幼兒,居家清潔與消毒,毫不馬虎。當時,許多已經敲好的演講行程,被迫取消或延期,心裡一度慌亂:「不知道疫情要延燒到何時?工作沒了,收入也沒了,怎麼辦?」同時,唯恐自己萬一染疫需要隔離,什麼事都做不了,又該如何? 當時,本就自我要求極高的我,晚上時常輾轉難眠。我意識到,自己正處在慢性壓力之下,而生活巨變造成身心難耐的狀況,就要超出負荷了。於是,我每天都在問自己:「我可以做些什麼?」 -- 焦慮是一份提醒,區分可掌握和不可掌握的 就這樣,我試著與我的焦慮共處。 當我正視焦慮這份情緒時,我理解到,焦慮是一個人處在情勢未明或失去掌控的情況中,容易出現的身心狀態;因此,焦慮是一份提醒,它提醒我們,正處在失控之中,而這失控的情境,常常是想像出來的,而非真實的。同時,在失控的當下,也有可控的部分。 而我要積極學習的是,區分哪些事情,是我可以掌握的,盡力去做好;哪些事情,是我無法掌握的,學習去接受。好笑的是,身為助人工作者,任務就是設法幫助他人安頓身心,但我卻忘了,自己的身心狀態也得被照顧。如果,我沒能把自己的情緒給安頓下來,沒能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與身旁的家人相處,我什麼都做不了,情況只會更糟而已。 當時,我有個重要的領悟,就是把自己的心給安住——我最能夠掌握的,只有自己。於是,每天,我撥出大把空閒的時光,強迫自己做呼吸練習,規律有氧運動,閱讀小說、散文等與自身專業無關的書籍,限制上網或看電視的時間,避免過度吸收令人焦慮的資訊等。 危機,包含了「危險」與「契機」。當我們身處險境,也可能看得到契機。如果沒有疫情告急的焦慮慌亂,我不會承認自己正處在越趨嚴重的慢性壓力之中。而當我透過刻意練習,把內心給安住時,我又恢復了活力,同時展現創意。當時,我立刻與出版社洽談書約,花了半年時間寫出了《正向聚焦》一書;其他書籍也著手進行中,明年將陸續問世。 -- 練習正向聚焦,避免不健康的過度比較 四月過後,國內疫情獲得控制,許多推廣、進修活動也恢復辦理;我又開始忙碌了起來。一忙,慢性壓力又找上門,失眠困擾再度來敲門。當時,我正急著重振旗鼓、蓄勢待發,哪裡停得下腳步?但換來的,卻是各種身心失衡。 當再度靜下心來,與自己相處時,深深察覺到,是我的比較心在作祟。我擔心自己動作不夠快、做得不夠好,害怕自己輸給同業,失去競爭力。因此,就算明天的演講課程是我早已熟悉不過的內容,我也可能就此失眠。當我看見內心匱乏的一面,以及對自己的不信任時,我又開始與自己展開對話: 「我最近感受到什麼?」 「這份匱乏與急迫的感受與想法,是從哪裡來的呢?」 「過去也有這樣的感受或想法嗎?」 「而腦中盤繞的念頭,是真實的嗎?我該全盤相信嗎?」 「我是否用偏頗或全貌的眼光在看待自己呢?」 於是我知道,我每天要做的練習,就是對自己「正向聚焦」,這能幫助我發現自己具體而真實的亮點,進而欣賞與肯定自我,同時避免錯誤且有害的比較,陷入自我否定與自我責備之中。想不到,自己的作品,竟然在危機中,拉了自己一把。 -- 持續練習當個內在強大的人 在一片失序混亂中,終究是把這一年過完了。然而,疫情這場戰還沒打完,對許多人而言,面對的是更多未知的挑戰。但在這一年中,我學習到,比起全力衝刺,以證明自己的完美與卓越,或絞盡腦汁唯恐自己陷入困頓中,還重要的事,是讓自己的內心能常保安定。 也就是,練習成為一個內在強大的人。 如同我在《叛逆有理、獨立無罪》一書中提到的,要成為內在強大的人,需要學會一項功課,就是「放過自己」。放過自己並非縱容自己,而是能夠如實地接受自己,包括自己長久以來的性格特質與行為模式,以及時時刻刻升起的情緒狀態。 當你處在焦慮慌亂中,代表你對整體情勢能掌控的部分減少了!我們通常會試著做些什麼來壯大自己,以證明自己還能撐下去;然而,越是如此,你越會看見自己的不足與脆弱,伴隨而來的就是自我否定的聲音。 唯有先接受自己不夠強大,才有機會去看見不夠強大中那個強大的部分。我們得先如實地接觸自己的情緒感受,負責任地安頓好自己,而不是怨天尤人地要求別人得為自己的不幸負責。 在急著把混亂的2020送走的同時,也感謝2020給了我們機會去沉澱與反思,學會在焦慮中自處,安頓內心。如果因此學會了更加接納與欣賞自己,2020或許是個因禍得福的一年。 那麼,2021年呢?——繼續練習安頓自己吧! (本文撰寫於2020年12月21日)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heng711@hotmail.com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TG頻道: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t.me/ALguidance) -- ★著作: 《正向聚焦:有效肯定的三十種變化,點燃孩子的內在動力》(親子天下出版,2020) 《從知道到做到:關於那些想做卻又做不到的小事》(謳馨出版,2020) 《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圓神出版,2019)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