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20 16:46:40瀏覽1430|回應0|推薦3 | |
省下「涓滴」之水,留下「大江大河」的寶貴資源 龍世俊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不能沒有水:101個IDEA,荷包滿滿愛地球!》是一本非常實用的環保書,作者將環保觀念鉅細靡遺地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本書從「大處著眼」,告訴大家有關全球氣候變遷與區域水循環改變的事實,也提出在生活各個層面可「小處著手」的省水訣竅,號召大家盡世界公民一份子的義務,省下「涓滴」之水,就能幫助地球生態系留下「大江大河」的寶貴自然資源! 作者提到澳洲是個乾旱大陸,而大部份澳洲人卻不知情。同樣情形發生在寶島台灣,台灣的降雨量在地域、季節的分布極不平均,容易造成地區性、季節性的乾旱,且台灣河川短小流急,不容易留住雨水。根據台灣自來水公司估算,台灣每人每年可用水量僅約1千公噸,依據目前世界標準,是屬於缺水地區。水資源管理對台灣極其重要,大家卻很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很少想到自己能做什麼,本書提供了大家皆可動手省水的有效撇步。 溫室效應氣體是全球暖化的元兇,而使用能源所同時排放之懸浮微粒,會影響區域成雲降雨之水循環。台灣過去五十年來,空氣污染嚴重,而小雨頻率減少,強降水頻率增加,就是區域水循環變化的明證。2009年在莫拉克颱風來臨前,台灣面臨七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危機,沒想到不多久就陷入了另一個五十年來最嚴重的水患及土石流。氣候變遷下,旱澇不均或旱澇交替出現可能是大家必須面對的真相,我們必須確實節能減碳,才能延緩氣候變遷的腳步! 書中提到許多「灰水」再利用的方法,我的父母親早就身體力行,早年顛沛流離的經驗讓他們非常珍惜各種資源,已八十多歲高齡的他們仍然將洗衣、洗菜的水,不厭其煩地倒入水桶中再拿去沖馬桶、洗地板等;他們極捨不得寶貴的水資源不充分利用就流失。相信許多長輩們也都保有如此節省惜物的好習慣。「讓水龍頭嘩啦啦地留」的年輕人們,是向我們的長輩們致敬及學習的時候了! 另外,本書也介紹了許多國外使用或推廣的省水裝置,可以給希望推動或有志加入「綠色產業」的政府部門及工商業界作為腦力激盪之素材,也許能刺激出更適合台灣或亞洲生活型態或是更有效省水的好產品,在本地設計、生產、使用,不僅達到節省台灣水資源的目的,更可以在全世界下一波「產業綠色革命」中佔據先行者、領導者的角色。 科技進步提高了生活品質,所使用的能源及水資源也破壞了地球平衡,目前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已給了人類很大的教訓,我們不能超限利用應與子子孫孫共享的自然資源。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也請盡到身為地球一份子的責任,如作者所言,請停止將問題推到別人頭上,「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具體執行省水省能源的「綠色生活」,我們人類與地球才能永續共存! 一切從省水開始 廖桂賢/美國華盛頓大學建成環境 Built Environment博士候選人 《好城市,怎樣都要住下來》一書作者 時代變遷,環境運動舞台上的要角也隨之更替;今天,氣候變遷是鎂光燈的焦點。但是當輿論紛紛將目光集中在能源與碳排放量上時,關於水的種種課題被忽略,直到它為社會帶來大麻煩。 二○○九年是台灣一定要記取教訓的一年,這年夏天台灣被狠狠地「水扁」:先是陷入缺水危機,接著馬上遭受五十年來最慘的水患襲擊,重創台灣社會、經濟和環境。缺水與水患是台灣揮之不去的夢魘,並不是氣候變遷帶來的新問題,反而在氣候變遷中變得更令人頭痛。在氣候變遷的世紀中思考調適策略,台灣應該更認真地檢視關於水的各項議題。 台灣年雨量豐富,是世界平均值的將近三倍;但老天爺不吝於賞水給台灣的同時,也加上了山洪隨時爆發的附帶條件。按照水利發展的典型思維,水資源問題交由水庫、洪水問題以築堤束水解決即可;於是小小的台灣島上蓋了六十多座的水庫,大小河川包括山中野溪也已徹底水泥化。然而問題從來沒有解決,台灣仍然水患頻仍,竟還有缺水的問題! 明明多雨,台灣為何會缺水?堅信人定勝天、工程至上的「專家」,一直以來向民眾傳達著不少可議的觀念,包括「台灣河川陡急留不住水,非用水庫來儲水不可」,甚至「缺水是因為水庫不夠多、不夠大」。幾十年來,一般民眾普遍相信水庫是水資源問題的唯一出路,但真的是這樣嗎? 《不能沒有水:101個IDEA,荷包滿滿愛地球!》一書,為我們釐清了許多水資源觀念的謬誤,讓我們發現,原來人們奢侈的用水習慣與耗水產業的發展,才是造成社會不斷叫渴的根源。若不從這兩個層面著手,再多的水庫也不會滿足人類社會的需求;何況,有了水庫不代表有水資源──誰說河流就一定會源源不絕地供水? 地球另一端的富裕國家澳洲,近來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乾旱,讓水資源成為澳洲人的存亡課題。以此為背景,《不能沒有水:101個IDEA,荷包滿滿愛地球!》不厭其煩地提供了林林總總的解決方案,一言以蔽之就是「省水」,如此簡單!的確,水資源的挑戰沒有我們想像地那麼艱困,不需天文數字的工程和科技(例如水庫和海水淡化);只要每一個人從生活中每一個環節來省水,從廚房、浴室、到庭院珍惜有限的水資源,我們可以擺脫缺水夢魘。 水太少,會造成人類社會危機;水太多,也一樣會造成危機。那個讓人類社會穩定發展的適宜水環境似乎已經不存在,現在,水不是太多就是太少,這是處在氣候變遷世紀中的我們被迫面對的環境課題。面對缺水和水患的雙重挑戰,台灣不但要檢討自己,也要向別人學習。在缺水問題上,讓我們向澳洲進口的智慧「不能沒有水:101個IDEA,荷包滿滿愛地球!」來學習吧! 雖然台灣民情與澳洲不同,但《不能沒有水:101個IDEA,荷包滿滿愛地球!》對台灣而言仍然是一本實用的好書。書中提供豐富的省水策略與水資源觀念解析,提供台灣民眾一個學習的窗口,讓台灣在缺水問題上汲取澳洲的經驗與智慧。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拾起閱讀,並思考台灣該怎麼做。我期待,一本以台灣水環境為背景的《不能沒有水:101個IDEA,荷包滿滿愛地球!》可以很快地誕生!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