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20 12:54:38瀏覽1349|回應0|推薦4 | |
台灣的「綠力」,也是一種軟實力 中華綠色經濟發展協會共同創辦人 張成秀 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的院長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Jr.)曾在他2005年出版的暢銷書中提到軟實力的重要性。軟實力定義:靠魅力或吸引力改變他人行為,例如透過關係建立的聯盟、經濟的協助、或文化的交流,而非用強迫的方式。過去數十年,台灣不僅以硬底子代工能力傲視全球,累積了經濟上相當的實力,這幾年也蓄養了不少軟實力,例如資訊3C產業的工業設計能力及文化創意產業,像華碩、宏達電品牌等連連獲得國際大獎的肯定,以及在時尚領域的佳績,如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喜愛的吳季剛設計師(Jason Wu)。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台灣在綠色環保方面也領先其他亞洲國家,我管這樣的實力叫「綠力」。 2009年一月份看到全世界環境績效排名("The 2008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 EPI )"),是由著名的耶魯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所做的一份詳盡的調查,於1月23日在瑞士召開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公布,根據二十五項指標:包括環境衛生、空氣污染、水資源、生物物種多樣性及棲息地保護、自然資源及氣候變遷等方面給全世界一百四十九個國家的排名,結果台灣得分80.8,排名第四十名,在亞洲名列前茅,僅次於排名第二十一的日本,及排名二十六的馬來西亞。但這則新聞沒甚麼媒體報導,所以知道的人不多,可能是因我們從之前的第二十四退至第四十名。據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徐光蓉分析指出,除了研究方法改變外,「氣候變遷」政策類別表現較差,是台灣排名落後的主要原因。然而,台灣可以取得與美國相當(得分81.0,排名39)的成績,而且在東亞地區超越經濟發展程度相當的南韓(第五十一名),贏過沒甚麼工業污染的尼泊爾(第八十二名),也領先中國一截(第一百零五名),證明我們還是做對了一些事。 其實仔細翻開過去幾年台灣在環保方面的努力,的確值得我們驕傲。在垃圾減量方面,2008年11月之全國垃圾回收率已高達41.76%,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由最高年之1.143公斤下降至為0.523公斤,領先先進國家;河川水質顯著進步,嚴重污染河段由2003年15.8%降至2008年底4.2%,其中淡水河系嚴重污染河段至2008年底也已降至5%!同時政府也設置人工溼 地,促進生物多樣性。空氣品質也在持續改善:如空氣品質不良比率由2006年的6.6%降至2008年2.97%。 然而在把自家家園做好的同時,是否可以把這樣的經驗用在開創台灣未來的競爭力及新契機上? 近幾年來,自從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策畫主持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引起全球對氣候變遷及環保節能減碳的重視,相關領域已成了顯學,歐巴馬上任以來,更在他的國策演說中揭櫫未來十年的願景及藍圖,綠色相關產業即為其中主軸,他承諾要投資一年一百五十億美元的預算在乾淨的能源(clean energy)上,要在未來三年將再生能源的供應加倍,而且要在全國布下承載新能源綿密的網絡。 而聯合國環境計畫(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也在其2008綠領人力白皮書(UNEP Background Paper on Green Jobs)中預測:到2030年,光替代能源產業就會有兩千萬個職缺,其中風能約佔二百一十萬個,太陽能光電約六百三十萬個,產出生質能源的農業及相關產業一千兩百萬個,這是目前職缺的十倍左右!《商業周刊》在2009年一月十三日那期就指出:「據歐洲工會聯合會(European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ETUC)統計,為了在二○三○年降低(和目前相比)二九%碳排放量,在建築產業會產生三百五十萬個工作機會,約是現在職缺的三倍。」根據美國太陽能協會(American Solar Energy Society)研究指出,到了二○三○年,美國每四位工作者,就有一位「綠領工作者」。 從聯合國的報告可以看出其實綠領工作最大的一塊在產出生質能源的農業及相關產業,代表了整個替代能源產業的百分之六十,這真是對台灣的好消息,因為台灣雖然不是農業大國,但在農產品技術上向來是輸出國,從香蕉、芒果、鳳梨、芭樂、到近年來的蘭花,都是聞名遐邇。而且台灣四面環海,應也有利於海藻的養殖,海藻被喻為第三代生質能源作物。第一代像是黃豆、向日葵、玉米等,因為也是食物,造成糧食價格飆漲;第二代生質燃料使用的是糧食作物中不可食用的部分,像是莖、葉和外殼,以及不是食用目的的作物,像是野草柳枝稷(switchgrass)和只產出少量穀粒的穀物,或是工業用廢料例如木塊、水果榨汁後的皮和果肉等等。第三代海藻是因為它的種種好處,不只可生產植物油、生物柴油、生物甲醇、生物乙醇、生物丁醇等,還可以在光合作用中幫忙多吸收二氧化碳。台灣若能在綠色產業上找到利基,如生質能源的農業及相關海產「養殖」業(algaculture-farming algae即為一可能性),好好利用我們在台灣累積的經驗,用我們的「綠力」,不僅能再創台灣奇蹟,更能為台灣的人才找到出路,讓他們在世界的舞台上發光發熱。 這本由山岳文化總編輯胡芳芳精心引進的中文版《圖解世界環境變遷地圖》,雖然是從日本的關點看全球,頗有值得我們借鏡之處。《聖經》上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在歷經莫拉克風災的創傷之後,願我們用溫柔的心,疼惜這片上帝恩賜的土地、疼惜生養我們的台灣、疼惜我們的地球。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