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準提法‧要如如不動。
2011/11/17 05:30:30瀏覽2232|回應1|推薦107

如如不動

 

修法,就要如如不動,
無論好的境界、不好的境界都不動...
 

 

〈宣化上人開示〉 

 

我們修道的人都有一種感覺,你或者念佛,或者是持咒,或者求禪定的功夫;有時在頭上,就覺得好像有一種東西在行走,又好像有蟲子在爬來爬去。頭頂上總感覺好像有東西在上面;用手一摸,又沒什麼。我告訴你們,這個時候就是十方諸佛來為你摩頂授記。不過你沒有得到天耳通,就聽不見;你沒有得到天眼通,也看不見。但十方諸佛是盡他自己的心,來為你摩頂授記。所以若有這種的情形,是你修行的一種感應。但是不要生歡喜心,也不要生一種驕傲心;不要以為佛親自來為我摩頂,佛來加持我了──加持,就是用手來為你摩頂。

 

你有所歡喜心,有所驕傲心,這都是一種執著;一執著,雖然說是好的境界,但是也會變成不好了。就好像《楞嚴經》上那種種的境界,本來是你修行的感應;但是若以為是你得的好境界了,「即入群邪」,就著魔障。所以修法,就要如如不動,無論好的境界、不好的境界、善的境界、惡的境界都不動。你若不動,這就是定力;你有定力了,然後就會生出真正的慧力;生出真正的慧力,你就是智者,就是一個覺者。

   

貪著境界會招魔

  參禪的人,應該要無著無貪。  

〈宣化上人開示〉 

 

「參禪」這一法,要腳踏實地的參,埋頭苦幹的修,勇猛向前進,絕不向後退。有這種的恆心,才是真正的參禪人。在參禪時,用「忍耐心」來克服一切疼。腿痛不管它,腰痠不理它。要想開悟,就得忍耐。不能忍耐,就不能開悟。 

這個忍,包括忍飢、忍渴、忍寒、忍痛,一切都要忍耐。若是能忍,就破除我執。若沒有一個我的執著,向內觀心,心也沒有了;向外觀形,形也沒有了;向遠觀一切物,物也沒有了。這時「內無身心、外無世界」,這就是一個 

這個空,還不能執著它,如有一個空的存在,那還是一種執著。要把空也沒有了,才能與法界合而為一,與虛空沒有什麼分別。這種境界到了極點,就是一個。在定中,不是糊糊塗塗的,而是明明白白的,所謂「如如不動,了了常明」。不是說,我坐禪有所企圖,貪著有個什麼境界現前。如果有這種妄想,便會招魔來擾亂。

 

《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以,參禪的人,不能執著境界的存在,更不要貪著神通。若有貪著,便會走火入魔。也不要貪著虛妄的名利,否則會入旁門左道,成為魔王的眷屬,實在可怕之至! 

 

我們參禪的人,應該要無著無貪,所以才說「佛來佛斬,魔來魔斬。」用金剛王寶劍(智慧)斬斷一切。好的境界不貪,壞的境界更不貪。千萬不要貪小小的境界,認為這是功夫,那會誤入歧途,不可不慎!

 

在打禪七的時間,把我忘了,把人忘了,把時間忘了,把空間忘了,所謂「掃一切法,離一切相。」什麼也不執著,一切放下,這時候,便能進入四禪天的境界。

     

參禪的秘訣

 

在自己的自性上用功夫,不是向外馳求。
〈宣化上人開示〉  

 

禪譯為「靜慮」,又為「思惟修」。思惟就是參;靜慮就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思惟修」就是教你提起話頭,念玆在玆,時刻不忘的意思。所謂「朝於斯,夕於斯」,在自己的自性上用功夫,不是向外馳求。凡是外來的境界,若是跟著它跑,便很容易走錯路。從自性生出的境界,才是真境界。這一點,希望各位要弄清楚。否則便上魔王的當,終於做他的眷屬。
 

靜慮這一法,要綿綿密密的用功,不要間斷。在用功的時候,好像母雞在孵蛋那樣的專心,又好像龍在養珠那樣的謹慎,又好像貓在捕鼠那樣的忍耐。參禪要有「堅、誠、恆」的心,不可有驕傲的心。不要以為我比誰都高,比誰都強。如有這種思想,那就是狂魔入體,功夫不會進步。

 

參禪的時候,不可打妄想。打妄想沒有真實的受用,浪費大好時光。參禪要有忍耐心、長遠心。參禪的祕訣,就是忍,忍不住也要忍;忍到極點,豁然貫通,明朗開悟。若沒有忍耐心,不能吃得苦,不能耐得勞,遇到境界,便投降了,這種行為最要不得,是參禪的大忌。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宣化上人法語〉 

★其實參禪最好不要有境界,什麼都沒有,只是空,不要驚,不要喜,驚喜都會著魔,如《楞嚴咒》所列之五十陰魔,故要明白,便不會為境所轉,最要緊不要執著。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提醒ð修行人應有的認識~當您在打坐入定時

魔鬼並無一定形狀,他們會千變萬化,來擾亂脩道人。你定力稍差便隨境界轉,受其擾亂,走火入魔。譬如你在用功脩行,忽然有人跟你說話,而所說都很靈驗,譬如:「明天你哥哥會生病,後天你弟弟又傷風了,或者啊!你家裡某一個人又有意外了。」好事告訴你,壞事也告訴你。爲什麼告訴你?他要看看你動不動,看你有沒有貪心,自私心,執著心?所以說:「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麼辦?覿面若不識,須再從頭練。」你不認識境界,知道錯誤了,便要改過從頭做起。所以脩行人不論聽到什麼聲音,見到什麼境界,都不爲所動。境界、聲音都是外來的東西,心外求法是名外道,不祇著魔而已。要「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不爲外物所搖,不爲內境所轉,這是證到初果,不被眼耳舌身意六識所搖,便是降伏六賊,所以偈頌說:「一切魔衆害生靈」,他們見人脩行是最放不下的,就嫉妒你脩行,總要想盡方法來阻礙。所以不要以爲有人對你說話,便是好境界,見佛見華,或者見光就是好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不要那麼貪心!儘貪好境界,貪著聲音,根本就是錯誤,怎麼會成道?道是自己自性現出來,非由外邊來的,也不是另外有人告訴你,有人告訴都是假的,你爲什麼要聽他話?這都是魔的境界。魔鬼千變萬化,你歡喜這個人嗎?他就變成這個人來誘惑你。你討厭那個人嗎?他便變成那個人來令你生氣,奇奇怪怪、種種色色,說不完那麼多!他爲何如此?下一句解釋。 

「增加勢力眷屬興」:他若把你這脩行人魔倒、弄垮、弄死,你便跟著他去,變成魔眷屬,他的勢力便增大。那時群魔就都來恭賀:「你這是大魔王,衆魔的老大哥,我們一致擁護你,你能把這脩道人活捉,了不起!」所以爲增加勢力,令他的眷屬興隆,就是魔來擾亂你的原因。萬佛聖城的人若守著不貪、不爭、無所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六個辦法,什麼魔也沒你辦法,他用美色來誘惑你,你不貪,乃至用金錢、用一切一切的名利來誘惑你,你抱定一個不貪,他便沒你辦法。爲何你著魔?就因爲還有貪心,他便投其所好,知你仍有這一點放不下,他就從這個地方擠進來了。你若什麼都放下,看一切都苦、空、無常、無我,魔王就沒有辦法了。 

『供養佛像,及菩薩像』,「供養」是瞻禮,瞻仰、禮拜。或者是「轉讀尊經」,是你在讀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讀經的時候可以燒香,燒香是供養法寶的。你在讀經的時候有­鬼神聽,古人讀經的時候燒香常有,現在人讀經燒香已經很少了。我們只有在供佛的時候燒香,我們在讀經的時候已經很少燒香。可是讀經念佛的時候不在念佛堂,在其他的場合當中­,我們讀經念佛有時候會聞到異香,會聞到一陣香氣,不像我們平常所燒的這些香,香氣很濃,會有這個狀況發生。這什麼事情?這是我們在讀經的時候,有這些天神從這裡過,鬼神­從這邊過,他恭敬供養我們很難覺察。天神他在這裡經過,他看到了他在那裡合掌停一下,天人身上有香氣,所以你聞到香,這是很多很多的現象,許許多多同修都曾經經歷過。我們­遇到這個境界也不必生歡喜心,這很普通的事情,很平常的事情。如果你遇到這些事情,你覺得奇怪,覺得很不平常,覺得很歡喜,就生起貢高我慢,那你就錯了,你就著魔了;以平­常心看待,那這就是好境界。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準提神咒 

稽首皈依蘇悉帝 頭面頂禮七俱胝

我今稱讚大準提 唯願慈悲垂加護

南無颯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侄他。

咒心→唵。折戾主戾。準提娑婆訶。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dy7103&aid=5846092

 回應文章

小燕子的feeli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如來
2011/11/27 10:24

好個  如如不動

捨執,擁攬歡喜心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小燕子問安來 ~~阿彌陀佛

海蒂~楞嚴咒梵文版(hedy7103) 於 2011-11-28 13:19 回覆:

歡迎小燕子來看佛法文章。

祝您 平安快樂!~南無阿彌陀佛!

◎入定不是睡覺

入定,好像活死人,但有知覺。

〈宣化上人開示〉

有人問我:「入定和睡覺有什麼不同?」簡而言之,入定的姿勢,仍然端坐,背直如筆,實正不偏,或者呼吸停止,或者脈搏停止,望之,好像活死人,但有知覺。可以坐一天不動,十天不動,甚至一個月不動。睡覺的姿勢,頭歪身斜而不自主,氣出氣入,呼呼有聲,甚至鼻息如雷。不同之處,就在這個地方。

參禪的過程,好像讀書一樣,由小學進中學,進大學,進研究所,經過這四個階段,才能獲得博士學位。參禪這個法門,亦復如是,分為四個步驟,也就是四禪的境界。簡略述之如下:

初禪名「離生喜樂地」。就是離開眾生的關係,得到另外一種快樂。此非凡夫所得的快樂,而是在自性功夫裏邊。到初禪定中,呼吸停止。外邊呼吸停止,內邊呼吸活動起來,好像冬眠一樣的道理,不再贅言。這時,心清如水,明如鏡。照了自性的本體,而知道自己在打坐。

二禪名「定生喜樂地」。在定中,出生一種無比的快樂,所謂「禪悅為食,法喜充滿。」得到這種快樂,不知道飢餓,所以可以多日不食不飲,沒有關係。但是不可執著,如一執著,前功盡棄,即入魔境,吾人不可不謹慎。二禪的境界,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脈搏也停止。出定時,又恢復正常。

三禪名為「離喜妙樂地」。就是離開二禪之歡喜,得到妙不可言的快樂,覺得一切都是佛法,一切都是快樂。三禪的境界,在定中呼吸脈搏停止,意念也停止。這時候,不念善、不念惡,不念是、不念非,也就是一念不生。但不要認為了不起,這僅是一個過程而已,離開了生死還有十萬八千里。

四禪名為「捨念清淨地」。在此境界連快樂的念也沒有了,已把它捨棄,而到達清淨無所作為的境界。也就是到了無為而無不為的地步。到了四禪,乃是參禪功夫所必經之路,沒有什麼不得了,不要誤認是證果。如果這樣想,就和無聞比丘犯同樣的錯誤,而墮地獄。

四禪的境界,還是凡夫的地位。如果精進向前,證到「五不還天」的境界,才是證得聖人的地位。但此位尚未了生死,非得超出三界,才能了生脫死。這一點要弄清楚,不可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