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10 12:01:00瀏覽888|回應0|推薦12 | |
韓愈〈雜詩〉說:「古史散左右,詩書置後前。豈殊蠹書蟲,生死文字間。 」當年,喜愛讀書的韓愈埋首書堆時,竟有「豈殊蠹書蟲,生死文字間」的警覺與慨嘆,給了後世讀者不少觸發。 處在當今資訊社會,想了解周遭變化,何嘗不是「生死文字間」?頂多增添一點圖片資料與影音檔案作為佐證。然而大家都心知肚明:圖片無法傳達真相,影音更是可以剪接;閱聽人無可奈何,只能各自解讀了。 實相的真況如何?公義究竟何在?自古以來都是新聞傳播的宗旨,更是哲學家、宗教家甚至社會學者努力探索的議題。然而,當我們想獲得世界最新、最真實的情況,卻只能仰賴網路、報刊或電子傳播媒體提供信息時,就特別感到問題重重。 尤其智慧型手機當令稱尊的此刻,人人都能扮演信息發佈者;透過小小電子框,發布自以為是的信息。現在大家又都以手機認識世界,這種情況究竟使真相更加顯明?還是使真相更為隱沒?一時之間,還很難說。尤其當餵食信息者別具用心,新聞報導角度偏斜;或者閱聽人對語言情境有所錯會、對文字歧義之疏忽,都可能觸不到真相。 台灣究竟有多少人反對「兩岸服貿協議」?多少人贊成「兩岸服貿協議」?在未經確實統計之前,那些敢衝敢拼、聲稱代表大多數意見的人,還是很難說服我。學運發動者、嗜血的特定報刊,基於片面立場執政者所作的指責,尤其有待我們冷靜觀察及釐清事實。鬧哄哄的三月學運過去近四個月,針對兩岸關係的所謂「監督條例」依舊無影無蹤,坐實了只是一場文字遊戲。 《聖經.箴言》14:34說:「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現在看來,那些一時間爭得「話語權」的黨派人士、所謂清流學者以及發動學運的學生,他們的底細,如屬不公不義,只要短暫時日,就會現形;而執政者的疏失與罪過,同樣無所逃於天地間。言論自由的社會之所以可貴,是不論採取正面與負面的態度,永遠有同等機會在海量信息中,被追根究柢,並獲得公允的評斷。(完)。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