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50916肌肉特質與育種方向探討
2015/09/16 09:21:20瀏覽696|回應0|推薦0

肌肉特質與育種方向

本系列育種繁殖技巧方向這回談到的是鴿子的肌肉。鴿體肌質非常重要,特別是當你意欲專攻長途賽事時。當然,這話的內涵並不是說鴿子只要有很大的胸肌就可以了。相反的,光有一大塊肌肉而肌質不好的話,對別的機能特質卻會產生抑制效應。

 

有經驗的賽鴿審查員用手觸摸的方法就能確定鴿子肌肉的質地,同時,他也可以藉此決定個別鴿子競翔時其耐飛能力可以達到哪種程度。更有意思的是,他還可以告訴你這隻鴿子最適當的飛距及續翔力所能達到的距離。他的推測相當準確,上下限誤差不超過六十哩。不過,並不要以為一羽鴿子有好的肌質就一定是好事,這更要看它的命運。鴿子內在的戰鬥精神和衝勁必須要與其肌質相互配合才能發揮,內在的素質越強者更需要特別柔軟和富彈性的肌肉才能運使這些優質。反過來,只有好的肌質而缺乏內在優質也屬枉然。

 

假若一羽鴿子的肌質僅足夠競翔至250哩,那麼讓它飛200哩的賽事時會相當可靠。而有一些事實上最多只宜飛250哩的鴿子,鴿主往往卻安排它飛達300哩的賽距。結果多出的50哩飛距會給這羽鴿子帶來很大的壓力,它不一定會落敗或迷飛,可是依這種方式來使用鴿子,它很快的就會耗用怠盡,未老先衰!因此,給幼鴿太多的壓力是毫無意義的事情。

 

若將這種鴿子的飛距限制在220哩以內,那麼給他預留的體能將讓它可以克服意料之外的強烈逆風或炎酷的氣溫。每一位鴿友都曉得,順風下飛300哩時,鴿體消耗的能量會低於正常狀況下飛200哩的賽事。事實上,我們每個週末都在考慮相同的所有因素。

 

鴿體肌肉的柔軟度和彈性早已界定了它在天空中能續翔的時間。首先你該曉得,肌肉是由很細的纖維原所組成的,這要用顯微鏡才能看的清楚。很多很多的小纖維構成了肌肉纖維束。其橫斷面的直徑不會超過幾個微米〈百萬分之ㄧ〉。而肌肉束通常由50100個纖維束所構成、且被結締組織所覆蓋。最後,肌肉塊就由這些肌肉束所構成。自細而大我們可將肌肉組織區分如下:肌肉纖維,肌肉束。

 

鴿卵早就決定了鴿子肌肉束的數目。學術界對肌肉纖維的很多問題上有爭論,它們是不是在誕生後〈鴿子出殼後〉才構成的呢?據我所知,有關這問題,至今尚未有滿意的定論作出,不過,目前廣被接納的觀念是肌肉纖維的數量是不會增加的。若供應鴿子適當的飼料,也無法將鴿體肌肉纖維變的更粗,鴿體系統不會因為適當的營養而將肌纖改變得超過其「遺傳性型〈genotype〉」的粗細極限。

 

當我們考慮到鴿體的肌肉時,這些都變的極為重要,肌肉對鴿子的翔能有很大的影響效應,同時它卻又不可能經由後天來改變其數量和極限型態的。當鴿子參加美展前,鴿友會給它吃一些較「特別」的飼料,目的只是讓它變得「豐滿」一點,不過,其實也只不過是肌肉中的脂肪含量增高了而已。因此,只有經由育種才能改變鴿體肌肉的質與量,食物餵飼只能改變其狀態。

 

下述這個事實有相當重要性:

你會發現有些鴿子的骨骼會比較短,但是我們在量度肌肉時卻發現肌纖並沒有變短,只是外表像是「變厚了」似的,而這些鴿子的肌肉自外表看來也有較粗厚的感覺,但這只是一種錯覺,不管骨骼長短,鴿子均擁有等量的肌肉。

 

我們也曉得,鴿胸的肌肉相當發達。胸骨的弧度比較平的時候,胸部的構造就有比較淺的感覺。但若胸骨的弧度比較大,當你將鴿子抓捉在手上,就會感覺到鴿胸構造有比較深的感覺。不論它的深淺,實際上兩者均有同量的肌肉。只是胸骨弧度平坦者,其外觀是胸部較淺,但肌肉的觸度卻是較豐滿和富彈性;弧度大而呈深胸者,手觸時卻有瘦削的感覺,像是肌肉較少的樣子。這兩者的分別是在於其中有一種的肌肉向橫發展,另一種則向縱發展,完全是骨骼的長短而定。

 

深胸的鴿子數量似乎比較多,但我們還是要說一句話,假若它們變成平胸時,其肌肉的質與量均不會因之而改變的。我們只曉得,鴿子的肌量是天生的,後天的餵飼和訓練都不能夠將它改變。但是,訓練仍舊負起很重要的任務。肌肉也跟鴿子體內的所有器官一樣,剛生下來的時候就得發揮其功能,因此肌肉會隨其工作量而自行調整,其目的是讓肌肉在運動時盡量減少能量的消耗。換句話說,這時肌肉組織內的細胞數目並沒有增加,但是經由運動卻讓細胞的體肌加大了。

 

曾經剖驗過死鴿屍體的鴿友都曉得整個鴿胸肌是由兩對肌肉所組成的。其中有ㄧ對是外側,它環繞著整個胸部,這一對肌肉被稱做大胸肌。再他下方的另一對胸肉則稱作小胸肌。當一羽鴿子飛翔時,小胸肌將翅膀往上拉,而大胸肌則將它往下拉,鴿子就在這種上拉下拍的方式下舉翼前進了。

 

我們可將鴿子這種動作跟人類的俯泳相比較。你將兩臂張開,然後在水面下將他向後拉回,這樣泳者就可以在水中前進了〈手臂張開的方式決定了是蛙泳或蝶泳,同時要盡量減少伸拉手臂時體能的消耗〉。鴿子飛翔的動作非常有韻律,小胸肌的動作控制著速度,而大胸肌的動作是將翅膀收回。

 

研究人員指出,比賽翔進中的鴿每分鐘鴿翼得揮動三百次。共飛360哩,鴿子振翼的次數約達180,000次。自這個數字得知,鴿子胸肌的作用有多重要。當小胸肌活動時,大胸肌會暫時休息,這稱作停息期。於停息期內肌肉會自血液循環中獲得大量新鮮氧氣和養料作補充。過後,跟著大胸肌活動起來,而小胸肌則進入停息期,利用脂肪和醣原〈glycogen〉以加添肌肉的燃料。

 

自生物學的觀點而論,柔軟而富彈性跟僵硬而粗實的肌肉做比較時,差別是在於前者的血管分佈的比較密集。這時會產生一種很有利的狀況,血液循環很容易,氧氣和燃料可以供應給運動中的肌肉利用。

 

鴿體肌肉中如存貯的養料越多,在胸肌兩對肌肉於交替運動時將能量集儲的能力更佳,消耗也較低,原理相當易於解釋。當兩對胸肌韻律地交替活動時,其中有一對定會處於停息期。假若停息期能拖延得越久,對另一對肌肉所產生的牽制也越輕微,因此就可以省下不少能量。假若鴿子飛300400哩的賽事時,這一因素就決定了它的勝負。

 

我們將利用時間於後天有效地改進鴿子肌質。因為鴿子的肌質是屬遺傳特質,這就是說它是自兩親的遺傳移過來的組合。

 

請注意:單就肌肉而言,我們並不曉得它應該是怎麼樣的樣子才對,或是它是什麼樣子不對。不過,我們還是曉得,肌肉的量積〈大小〉是很重要的;乾燥〈dry,意指結實〉且富含纖維的肌肉比外觀肥大但內涵脂肪過高的肌肉更能發揮其力量。因此我們更曉得,肌肉的質很重要。而量也很重要,但並非只因脂肪含量高而顯現的虛量〈胖〉。

 

我們用手壓著鴿子的胸肌時,可能會產生一些感覺:它富彈性且能移位;當我們把手指拿起來,或是往下加一點壓力時,肌肉束會馬上反彈。肌肉這種受壓應變動作會給我們一種「相當富彈性」的明確印象。若軟弱鬆弛且毫無回抗的力量就是不對的。最好是當我們將敏銳的指尖朝肌肉加壓鑽一個圈時,不但要感覺到鴿子皮膚下那結實的大塊肌肉,同時該感覺到分明的肌肉束,在順向下還可以感覺到整條肌束。這該算是最佳的情況。
  說到手指頭,不是用指甲或蠻力。若想用指頭觸壓鴿子胸肌以感覺出它的優劣,最要緊的是我們能集中意志。我們聽不到甚麼聲音,也看不到甚麼東西,完全憑我們指頭那種活生生觸感。除了這個方法,皮膚下的肌肉狀況是無法被我們察覺出來的。不過熟能生巧,你很快就學會將好壞區分開來了,甚在些微異樣也不會被你錯過。

 

必須以很安詳的方式將鴿軀握好。一羽被壓得太緊的鴿子是不會將其肌肉狀態正確顯現的。這就是說,握鴿的方式非常重要。當你讓鴿體往前滑時,雙手就可以手握著它的尾部,為了平衡鴿子前軀的下墜力,這時你該把它的後軀握的比正常的握鴿手法多用一點力。接著手指壓著鴿子胸骨的末端,鴿子就無法自你手中滑脫了。

                                  以上轉載至網路,若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處理。

( 興趣嗜好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luchu&aid=3043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