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5/31 08:07:43瀏覽957|回應17|推薦64 | |
黃淑文【 我一直很不願意形容媽媽是個「獨居老人」,而寧可說媽媽處於「空巢期」。那個原生的舊巢,撫育了五個小孩,曾幾何時,從「子在巢中望母歸」,變成「母在巢中望子歸」。由於南北相隔,我們一年只能勉強湊合一天,各自從不同的天空同時飛回母巢,陪媽媽吃飯睡覺,一起去靈骨塔探視爸爸,最後來個桌球大賽聯繫感情,再各自返回新巢。 五姊弟要找媽媽 她獨居歡喜拖地 已經四十歲的大姊,穿了一條俏麗年輕的蓬蓬裙和長靴;壯碩的大弟因和同事打賭,每天騎腳踏車上班健身,瘦了十幾公斤;身材窈窕婀娜多姿的小妹,生產完變成小腹婆;在警察職場叱吒風雲的小弟,一趕回老家,就攤在床上安心補眠,連吃飯都閉著眼睛吃;從小削著短髮的我,則穿長裙綁兩條長長的辮子。 「哇!變成這樣。誰認得啊!」我們互相揶揄對方,用手指頭戳來戳去,像個小孩又叫又跳。即使一年才見一次,身上換了一個外殼,但我們曾在同一個子宮游泳、喝過同樣的奶水,仍有一條無形的臍帶,緊緊把我們繫住。 「咦,媽呢?」媽媽又洗衣又煮飯,一下子光景又不見人影。「唉喲,媽,妳一個人住,拖地拖那麼乾淨,給誰看哪?」爸爸在世時,很注重家中整潔,做事大而化之的媽媽,常常為此感到心煩。 「人老了,一定要動,不動會生病。」六十幾歲的媽媽,身手俐落的拿起掃把,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沒想到,爸爸過世後,媽媽竟然繼續保持這種每天拖地的習慣,還樂此不疲。 到靈骨塔作報告 她一一訴說子女 就連去靈骨塔看爸爸,媽媽也像往常一樣,大大小小的雜事都向爸爸報告。剛開始,總由當牧師的姊夫帶領我們唱詩歌,各自默禱,再由媽媽跟爸爸說話。媽媽喜歡回憶往事:「你爸生前最疼孫子,帶孫子去公園玩,最喜歡做的事是『比帥』,比比看公園裡的小孩哪一個最帥。他會用鋼筆慢慢圈選比較,經過初選、複選,淘汰到剩下五個,再進行總決選,最後選出來的帥哥,永遠是他的金孫。」 在場的我們噗哧笑出聲來,接著耳邊就傳來六個孫子成長的點滴。媽媽從孫子當選班長、模範生,到小孫女誕生、大孫女變瘦變漂亮,鉅細靡遺的向爸爸報告,彷彿可以想見在天堂的爸爸,瞇著笑眼頻頻點頭。 突然,媽媽想起甚麼似地頓了一下:「財仔,有一件事一直忘了對你說,就是阿文好好的老師不做,說要當甚麼作家……」媽媽停了一下,嘆了一口氣,現場氣氛瞬間凝結,姊姊趕緊往前一步,湊近媽媽耳邊:「媽,妳不是已經答應了,不可以反悔啦。」媽媽只好對爸爸說:「財仔,人老了,要開通一點,讓孩子自由發展。」 接著話題一轉,媽媽又念起小弟:「財仔,金福到現在還不結婚,你託個夢給他……」大家偷偷用眼角餘光掃射小弟的表情,忍不住又在爸爸靈前笑出聲來。大姊拉拉媽媽的手:「媽,妳忘了自己是基督徒,凡事向上帝禱告就可以得到平安,哪需要託夢嘛?」小弟抓著頭,也連忙說:「對嘛,我已經在心裡跟老爸約定好了,這是我和老爸的秘密。」 臨別她給番薯葉 我異鄉種下思念 一如爸爸生前,家裡淚眼中總是帶著歡笑。告別了爸爸,我們按照舊例,去教會打打桌球聯繫感情。桌球是我們家族共同的運動,我們分成四組,每次都全力以赴,殺起球來戰況激烈,毫不留情。當牧師的姊夫雖然年紀最大,但拜上帝的神威,占地利之便,加上上中學的外甥爆發力十足,他們父子檔不僅打敗我和妹妹的兩對夫妻檔,連大弟和小弟連手,也不是他們的對手。 我們打得汗水淋漓,叫聲連連,天才老媽卻在旁邊打盹,不一會兒才揉揉惺忪的雙眼,催促我們趕緊回家吃晚飯。「哎呀,打得正高興,吃甚麼飯呢?」那種心情,正像兒時老是玩到黃昏,非得媽媽拿藤條在門口吆喝才肯乖乖回家。 要回程北上,我拉著媽媽的衣角,有點不捨。每一次返家,總有複雜的心情,總覺得下一代長得好快,我們卻老得好快。我對孩子的記錄,跟不上他們成長的腳步。而我對媽媽的感情,挽留不住她的容顏。 「媽媽,偶爾跟我到台北住吧,不要當獨居老人。」我故意別過臉,望著媽媽種的番薯葉,掩飾自己的淚眼。媽媽搖搖頭:「住在老家,有老鄰居,有土地勞動筋骨。我把自己照顧好,不給別人添麻煩。」接著,媽媽拔了一大袋番薯葉給我:「番薯葉最好種,插在土裡就能存活,想吃的時候就有。」 回到台北,我在貧瘠的土壤種下番薯葉。綿綿長長的莖葉,像我對媽媽綿綿長長的思念。
番薯葉,在異鄉的土裡扎了根,長出一大片思念的綠葉。當我想念媽媽的時候,媽媽永遠都在。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