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03 22:23:07瀏覽1857|回應2|推薦45 | |
圖文創作:《爸爸和媽媽一樣親》
Part 1:孩子的畫與話 父親節到了,小紅豆想要跟大家介紹一下爸爸。
我的爸爸是小學老師, 他會彈吉他、吹口琴、唱歌、寫書法,是個多才多藝的人。 有這樣的爸爸,我們的生活也跟著多彩多姿。 細心的爸爸平常對我們的要求很嚴格, 一旦我和哥哥做錯事,家裡的氣氛就會變的很沉悶。 好在媽媽有時會偷偷在爸爸的後面扮鬼臉,緩和家裡的氣氛。 對我和哥哥而言, 媽媽就像溫暖的太陽,讓家裡充滿歡笑與幸福; 而爸爸雖然嚴格,卻像一座高山,穩固整個家。 如果你問小紅豆,比較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 我一定會說, 真的好難比較啊。因為爸爸和媽媽都一樣親。 Part 2:媽媽的觀點:讓孩子幸福的擁有兩種愛 今年暑假去南京,我們一家四口順道接受當地電視台專訪。記者朋友訪問了我
我並沒有預設兒子接受訪問時會怎麼回答,卻仍然對兒子的觀察力感到驚訝。應該說,大部分的孩子都有非常敏銳的觀察力,即便父母表面上想取得管教上的一致,孩子看到的仍然是父母骨子裡的脾氣和習性。
更進一步來看,大部分的夫妻在教養孩子難免會產生差異,其實也是很正常的。有
換個角度想,何不讓孩子幸福的擁有兩種愛呢 ? 不管是嚴謹的愛,還是多一點耐心的愛,對孩子而言都很重要。愛,本來就有不同的表現方式,爸爸媽媽扮演的角色本來就不相同。我很認同《孩童,作自己的自由》書裡的觀點:「如果小孩只得到愛,他會受苦;如果他只得到嚴厲,他也會受苦。他兩者都需要,這就是爸爸媽媽的功能。小孩必須準備好面對柔和剛、陰與陽。不管情況是什麼,他都有能力回應。如果環境需要他堅硬如鋼鐵,他也可以剛強;如果環境需要他像玫瑰一般柔軟,他也可以軟化。一個活生生的小孩,是沒有固定的樣子的,他是流動的。」
假如夫妻兩人一直無法取得共識,通常我的做法是,把爸爸媽媽的個性,寬鬆嚴格的標準為何會有差異,坦白的告訴孩子。也就是,管教的寬鬆不同,不見得是誰對誰錯,而是每個人的價值觀和容忍的底限本來就不一樣。有時媽媽可以包容你,那是因為媽媽瞭解你,換作別人,也許標準不一樣,就會無法忍受你的舉止行為。不只是親人,以後面對朋友,各式各樣的人際關係都是如此。
想想,我們大人在世俗的生活,不也是依據別人的感受,稍微有不同的調整嗎? 有時,讓孩子學習依據別人(包括孩子的爸爸)的感覺,做一些調整其實也是有必要的。尤其傳統的父親,泰半把對孩子的愛藏在嚴肅的外表下,有時反而需要另一半的協助。雖然有時我自己,免不了也會和先生拌嘴,但我還是覺得,媽媽的角色不應是評論對錯,而是當潤滑劑,有智慧有耐心的幫助孩子了解爸爸的愛,或者用幽默的方式緩和氣氛,製造機會讓孩子多跟爸爸相處。如此,自然能創造夫妻雙贏,孩子和爸爸媽媽都一樣親了。 文/黃淑文 圖/女兒小紅豆
刊於《媽咪寶貝》雜誌 2012年八月號 (每月連載)
★親子圖文專欄 延伸閱讀: -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