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收攝六根
2008/03/19 12:34:33瀏覽730|回應0|推薦4

引用文章芝山森林想 【收攝六根 】

  • 看到苦,即會收攝。見一切受是苦。一切受都有黏著、衝動,連不苦不樂 受也有,有黏著、衝動就有苦,這是見到行蘊的苦。所以,見一切受是苦是見到行蘊的苦。此時即收攝,身動心不動,根、境離繫,身心即分離。此即出世間法。

  • 六根對六境的最簡單的觸,明明白白,沒有多一點的欲望,真的安住、六根寂靜,就是明觸。非不得已,不作太多的觸。觸太多,很難有明觸。儘可能不要看、不要聽、不要說話,要看、要聽、要說話,都是不得已的,是慈悲喜捨的看、聽、說話,是很有選擇的,不要躊躇牽扯、難捨難分寧可少觸,遇特殊情況,逼不得已或情非得已,才以離境來補救。

  • 六根對六境不收歛地觸,即無明觸。無明觸,導致對「受」的不清楚。明 觸不會增加散亂;沒有對立、最省力、近於無為。看它原來是什麼,就是 什麼,而不選好看的看。如實地看好看與不好看。可意境不喜,不可意境 不厭,才能如實知見。

  • 不要有跟減少苦無關的攀緣。

  • 累積不攀緣外境的平靜之經驗。減少六根對六境的觸,減少身、口、意,可以減少後悔。沒有無意義的身、口、意,速度放慢,不怕別人以為自己 遲鈍。寧可挨打,而不急著作反應,給自己足夠的時間緩衝、安住,身或 心離開現場,再決定應對進退與慈悲喜捨。一定讓自己有選擇的時空。

  • 收攝六根,是不再攀緣外境,不抓取、不排斥,不因為接觸外境而去想、去判斷,只集中安住一處,不去理所專注以外的對象,它們似不存在,但也不是去排斥它們。只安住於自己的正念(如出入息念)正知(如當下的 姿勢、動作、表情、口氣),其他的不去注意,不去注意它們,它們也就變得模糊,就漸漸地不存在,此即收攝六根。

恭摘自 大卿禪師 開示

聖脈生命教育協會 誠摯邀請您


http://www.youmaker.com/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ypsywu0507&aid=170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