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28 16:32:19瀏覽3652|回應5|推薦24 | |
頭一次到日本旅遊,並以北海道為第一優先,純粹只是因為夏天出遊,想到緯度較高的地方,得以避暑。初遊北海道,印象深刻的事不少,其中的這個「限定」,那個「限定」,值得說一說。 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白色戀人事件」,那餅乾賣得那麼好,知名度那麼高,幾乎成為台灣遊客到北海道必買之物,除了餅乾確實好吃之外,就是強調了「北海道限定」,只能在北海道買到,離開北海道,哪怕是到東京的羽田國際機場,也買不到。(不過,只在日本國內限定,卻可外銷)可惜廠商沒有珍惜自己辛苦打出的名號,在製造日期上頭弄虛作假,自毀長城,這下子因小失大,要挽回信譽恐怕得要不短的時間了。 話說回來,並不是只有「白色戀人」才有「限定」,去過日本的人,應該可以找出不勝枚舉的例子。譬如去過北海道道北的blueesther,就提到了「最北限定」(見回應文)。 即使沒有特別標明「限定」二字,實際上北海道(我想應該包括整個日本在內)幾乎所有的紀念品商店所陳售的商品,都有限定的性質,離開在地就很難見到了。例外的商品也有,在北海道很多地方都見得到的是貓頭鷹木雕,道央的層雲峽、道東的知床半島,甚至道南的函館,都買得到貓頭鷹木雕,差別大概只是雕工的不同而已。不過,雖然不少地方買得到貓頭鷹木雕,層雲峽一家商店街的主人,仍然要跟客人反覆強調,木雕是他自己雕的。這裏頭其實也隱含了「限定」的概念。 「限定」,和很多商家最喜歡打的心理文宣「限量」有些類似,一些商品只要掛上「限量」二字,就產生了不得了的魔力,使許多消費者無從抗拒,硬是要擁有這些限量品,砸大錢也好,排隊搶購也好,彷彿一旦擁有了這類「限量」商品,自己的存在價值就可加倍提升。君不見有個名牌皮包公司,把幾個模樣不同的小包包縫成一個大皮包,醜得要死,也貴得離譜,卻仍有那些用錢沒有上限的人願意買它,以滿足其喜愛炫耀的心理。 然而,「限定」儘管和「限量」有些類似,但它限定的不是物以稀為貴的數量,而是限定產品銷售的地點,這個做法固然也有針對消費者特別是遊客的「換個地方就買不到」的心理,但我覺得不能只是單純地這樣看。我們以北海道多樣化的火車便當為例,可以發現,「限定」的做法不純粹是商業頭腦的產物,其實有著一種深層的因素,而值得吾人深思。 「限量」強調的是稀有性,「限定」強調的是獨特性,這是兩者最大的不同。雖然「限量」仍有品牌的獨特性,但卻以稀有性做為銷售重點;「限定」也有數量的限制,但那是限於產能的緣故,而「限量」的稀有性卻是故意做出來的,是「以量制價」的反向思考,東西做得少,價格卻可訂得更高,而正因為價格高、數量又少,反而增強了消費者的購買欲。 「限定」所表示的獨特性,可不可以從日本人性格中的矛盾面觀察?即一方面是濃厚的集體主義,另一方面又是獨特的個人主義。或者不是矛盾,而是融為一塊,該集體主義的時候就集體主義,但又從集體主義之中擠出個人表現的空間。或者,日本人普遍強調的「限定」,其實是從帶來很大壓抑感的集體主義之中掙扎而出的。而正因為這種強調獨特性的「限定」文化,使得日本即使是個集體主義色彩濃厚的國度,卻仍然有著驚人的創造力。關於這個問題,應該可以把中國、台灣,以及日本,放在一起思考。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