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北海道限定」說起
2007/08/28 16:32:19瀏覽3652|回應5|推薦24

層雲峽溫泉街一家木雕店門口

 頭一次到日本旅遊,並以北海道為第一優先,純粹只是因為夏天出遊,想到緯度較高的地方,得以避暑。初遊北海道,印象深刻的事不少,其中的這個「限定」,那個「限定」,值得說一說。

 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白色戀人事件」,那餅乾賣得那麼好,知名度那麼高,幾乎成為台灣遊客到北海道必買之物,除了餅乾確實好吃之外,就是強調了「北海道限定」,只能在北海道買到,離開北海道,哪怕是到東京的羽田國際機場,也買不到。(不過,只在日本國內限定,卻可外銷)可惜廠商沒有珍惜自己辛苦打出的名號,在製造日期上頭弄虛作假,自毀長城,這下子因小失大,要挽回信譽恐怕得要不短的時間了。

 話說回來,並不是只有「白色戀人」才有「限定」,去過日本的人,應該可以找出不勝枚舉的例子。譬如去過北海道道北的blueesther,就提到了「最北限定」(見回應文)。

 即使沒有特別標明「限定」二字,實際上北海道(我想應該包括整個日本在內)幾乎所有的紀念品商店所陳售的商品,都有限定的性質,離開在地就很難見到了。例外的商品也有,在北海道很多地方都見得到的是貓頭鷹木雕,道央的層雲峽、道東的知床半島,甚至道南的函館,都買得到貓頭鷹木雕,差別大概只是雕工的不同而已。不過,雖然不少地方買得到貓頭鷹木雕,層雲峽一家商店街的主人,仍然要跟客人反覆強調,木雕是他自己雕的。這裏頭其實也隱含了「限定」的概念。

 「限定」,和很多商家最喜歡打的心理文宣「限量」有些類似,一些商品只要掛上「限量」二字,就產生了不得了的魔力,使許多消費者無從抗拒,硬是要擁有這些限量品,砸大錢也好,排隊搶購也好,彷彿一旦擁有了這類「限量」商品,自己的存在價值就可加倍提升。君不見有個名牌皮包公司,把幾個模樣不同的小包包縫成一個大皮包,醜得要死,也貴得離譜,卻仍有那些用錢沒有上限的人願意買它,以滿足其喜愛炫耀的心理。

 然而,「限定」儘管和「限量」有些類似,但它限定的不是物以稀為貴的數量,而是限定產品銷售的地點,這個做法固然也有針對消費者特別是遊客的「換個地方就買不到」的心理,但我覺得不能只是單純地這樣看。我們以北海道多樣化的火車便當為例,可以發現,「限定」的做法不純粹是商業頭腦的產物,其實有著一種深層的因素,而值得吾人深思。

 「限量」強調的是稀有性,「限定」強調的是獨特性,這是兩者最大的不同。雖然「限量」仍有品牌的獨特性,但卻以稀有性做為銷售重點;「限定」也有數量的限制,但那是限於產能的緣故,而「限量」的稀有性卻是故意做出來的,是「以量制價」的反向思考,東西做得少,價格卻可訂得更高,而正因為價格高、數量又少,反而增強了消費者的購買欲。

 「限定」所表示的獨特性,可不可以從日本人性格中的矛盾面觀察?即一方面是濃厚的集體主義,另一方面又是獨特的個人主義。或者不是矛盾,而是融為一塊,該集體主義的時候就集體主義,但又從集體主義之中擠出個人表現的空間。或者,日本人普遍強調的「限定」,其實是從帶來很大壓抑感的集體主義之中掙扎而出的。而正因為這種強調獨特性的「限定」文化,使得日本即使是個集體主義色彩濃厚的國度,卻仍然有著驚人的創造力。關於這個問題,應該可以把中國、台灣,以及日本,放在一起思考。

  • 圖片說明:文首照片是層雲峽溫泉街一家木雕店門前的歡迎店招,老闆反覆強調作品都是自己雕刻的。文末照片是阿寒湖愛奴村一家木雕店,原住民老闆很親切,會幫人用漢字在木雕藝品上刻上名字(照片左邊有塊圓牌寫滿了漢字),並且會拿出台灣地圖詢問顧客來自台灣的哪個地方。

阿寒湖愛奴村一家木雕店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stavq&aid=1183404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再想
2007/09/06 20:26

是的,是的,以一地的文明模式去套在另一地的文明予以註解是繆誤的開始。我只是忍不住地想,還吃飽飯沒事幹的時候繼續想這個有意思的日本“限定”。

“限定”和“限量”確實有差別。有意思就在這裡。

我有一本英國人類學家去日本生活一年後寫的研究報導,只是不知道丟到那兒去了,應該找出來再看一看。

古士塔夫(gustavq) 於 2007-09-07 08:40 回覆:
我從北海道回來後,利用空餘時間,開始看一些關於日本的書。其中,舒國治的《門外漢的京都》寫得不錯,讓人看了就想要去京都一趟,並且有可能的話,住它一個月,然後每天到處亂走,看街景、旅館、長牆、河川,還有仍然在使用的竹籬笆。

純就旅遊而言,日本是一個讓人心情放鬆,非常舒服的地方。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有意思
2007/09/05 04:35

我對日文一竅不通,從漢字和古士塔夫的形容看來“限定”好像有“專獨”的味道。或許是生意經,或許是文化使然,倒讓我聯想到人類社會結構成型的典型 inclusive & exclusive 交叉手段。

大凡人類開始組織團體前後就為爭奪資源分配權進行排除異己的(exclusive)行動,而為達成排除異己的行動又要靠收攏同志的 (inclusive ) 行動。當然,這種手法有溫和,有極端暴力的,也有表面溫和卻實際上毛骨悚然般殘酷的,那要視各個社會的特性而定(這就不知道是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了)。於是,不想被剝奪資源的個人便必得極力“表忠”認同團體主流意識,甘願被“收編”。微妙的是,exclusive 又可以成爲籠絡“同志”而給與“一般人不准有”的特權好處,是對同邊站者的獎賞。所以,exclusive 手段可以用來排外,也可以製造出貴族教主政客等等的少數特權階級。

在英文世界裏,廣告宣傳中用上 exclusive 便是給消費者那種“高級的”“少數專獨的”的心理暗示,想要擁有高級?想要只有你有別人沒有的?拿錢來,還,錢少不行。買exclusive 東西的目地呢?不外乎用來在彰顯其經過 inclusive 過程的社會成型價值觀下的身份地位認同,否則豈不錦衣夜行。或許,這個日本“限定”也有這個意思。

古士塔夫(gustavq) 於 2007-09-05 16:12 回覆:

您所說的"inclusive & exclusive",若用在台灣藍綠的二元對立,妙極!若用在兩岸關係,也很有意思。

我的帖子引生歧義,也許是因為我把「限定」一詞,推得太遠了,想要以商品銷售的一種方式,推想出一個國家的民族性。不過,我還是覺得日本這個民族很獨特,很不容易瞭解。也許,"exclusive"的銷售策略用在很多國家都說得通,但是否能完全用來解釋日本人的行為,我還是存有疑問。

日本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但是,資本主義的邏輯是否能完全解釋日本人的經濟行為甚至文化,我不曉得。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限定」
2007/09/03 03:49

照你的hello kitty的例子,
這個 「限定」 該是地理上的限定意思. 限制產品只能在某個地區才能流通. 我覺得這種作法, 基本上, 有他的漏洞. 貨品賣出, 除非有合同上的限制, 否則如何限定產品, 不再流出或流入哪些地區? 這是要 買家或擁有者的合作的.
不過, 我還是以為 這也是, 以量制價的一種. 只不過 量是少量而非大量. 就好像 Tiffini的產品, 也是以量制價的. 凡由 Tiffini 賣出的貨物, 天底下只有這一件. 絕對沒有第二件. 公司會附保單. 前陣子,  e-bay 有人拍賣 Tiffini 的 戒指, 還附照片... 惹出 Tiffini的公司出面調查. 認定, 賣主的貨是偽貨(上網拍賣的人當然就吃上官司拉). Tiffini 肯定他們的產品, 全世界只有一件. 而標價的人, 並不是Tiffini的顧客. 這也是很100% 以量制價的一個手法. 

古士塔夫(gustavq) 於 2007-09-04 09:09 回覆:

如果限定=限量,那我這篇帖子寫來大概就沒什麼意義。我文章的重點不在於商品銷售本身,而在思考日本文化的一個側面,可惜限於對日本瞭解得太淺,我畢竟沒能說得更明白。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人的問題
2007/09/02 17:06

一點不同意見. (西方)經濟學(類)或"社會科學"(包括一切西方管理科學)的觀點會認為, Economic man(or woman)的假定是universal的. 如果有文化是集體主義導向, 不是騙人, 便是非理性(未進化, 前現代)的. 但不管是否為前現代, 非(或反)經濟人的觀點(或世界觀 Weltanschaunng)絕不是普遍的.

比如說, Hello Kitty在日本有很多限定版產品, 例如吃鰻魚飯的Kitty鑰匙圈(名古屋限定), 確實出了名古屋就沒有(鰻魚飯是名古屋特產). 台灣雖然是Kitty產品的大市場, 在商店行號就絕對買不到(拍賣網除外). Sanrio(Kitty商標版權公司)對此非常執著. 在海外能買到的Kitty, 都是Sanrio授權的非限定版產品. 顯然, 如果把日本各地的Kitty產品都賣到台灣, 銷路一定不錯. (很難想像極為崇日的台灣消費者能抗拒收集的誘惑) 但日本人不易傾向這樣做.  

古士塔夫(gustavq) 於 2007-09-02 17:13 回覆:
是的,這正是讓我感到很疑惑的地方,也是日本一直讓我覺得是個謎的原因之一。Hello Kitty的例子很好,我甚至在罕有遊客去的「野付半島」都看到限定版的Hello Kitty,可惜我不是蒐集者,也沒有Hello Kitty迷的朋友,否則走一趟日本下來,不知要耗費多少銀子。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7/09/01 07:43

這限定一辭 在商業行為上 有(一) 以價限量 (二) 以量限價 兩種.

以價限量 除去 不同產品 不等價的問題, 如果 同一產品 有不同的價錢, 不是廠商賺取暴利 就是 以不同的價格區隔 買家(消費者) 這背後的問題 很有社會因素在內. 直得研究. 譬如說 藥廠研發一種藥 有專利保護 在保護其 消費者 幾成代宰的羔羊 任由廠家定價 隨意宰割. 藥廠賺取暴利 不顧消費者的能力 這就變成社會議題 古今中外皆然.

還有一種以價限量 如富人聚居的村落地區 明明房屋的造價物料方面的成本固定 可是賣方(或屋主) 偏偏要提高房價 防止不夠他們富裕標準的人來做鄰居. 這也是以價制量的一種. 是一種很隱誨的社會問題.

以量限價 其實就是中國人傳統說的 "薄利多銷" 這種做生意方式. 也是大家比較熟悉 大眾化的方式.

不管是甚麼方式 都是生意經.

古士塔夫(gustavq) 於 2007-09-02 17:18 回覆:

我還是覺得,就日本而言,「限定」與「限量」是不同的。

不過,我只去了北海道這麼一次,有關日本文化的書看過的也只有《菊花與劍》,自認對日本的了解還是很淺,所以這篇貼文儘管花了幾天才勉強寫成貼出,依舊對自己所作解釋沒有什麼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