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18 10:13:16瀏覽982|回應7|推薦23 | |
《金融時報》中文網的專欄作家許知遠,於《亞洲週刊》21卷24期(2007年6月17日)上寫了一篇讀書心得,題目是〈陌生的挑戰〉。他讀的書是全球暢銷書《槍炮、病菌與鋼鐵》的作者賈雷得·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二零零五年出版的《崩潰:社會如何選擇失敗與成功》。雖然許氏寫這篇文章時關注的是中國的生態問題,但處於不同社會脈絡中的我,卻深覺許氏所談與台灣現狀有著密切的關係。 賈雷得·戴蒙德在《崩潰》一書中探討的是文明衰亡的原因,他認為包括氣候的遽變、過度的人口增長、森林覆蓋率的降低等環境的惡化,是摧毀瑪雅文明、格陵蘭上的維京人、盧安達人和海地人這些文明的力量。 除了氣候、人口、環境等因素,戴蒙德也分析了無法正確面對環境挑戰的社會,他把這些失敗的社會歸為四種類型:
賈蒙德發現,
與此相呼應,許知遠認為,一個社會之所以崩潰,常常是因為這個社會突然面對了「陌生的挑戰」,而正因為挑戰的陌生性,就成為「檢驗一個社會的生命力、韌性、學習能力的最佳也是最殘酷的方式。」「大部分時刻,被挑戰的社會對於眼前的危險渾然不覺,當危險排山倒海地到來時,它們已來不及作出反應,或是即便在潰敗之後,仍不知其中原因。」 台灣最大的突然的挑戰就是一個快速崛起的中國,面對這種必然艱鉅的挑戰,台灣最需要的是明智的、有前瞻性的決策者,這樣的決策者不僅能夠理解新挑戰,也努力去解決問題,並且不把自己侷限於狹小的黨派利益與個人家族的利益之內,他們必須有廣闊的胸襟,並與人民共患難,以謀求全民的最大利益,一方面妥善處理內部分歧,小心翼翼地化解衝突,一方面集全國之力,以智慧迎接挑戰。 面對鉅大的、突然面臨的挑戰,克服挑戰的機會也許只有一次,時間也許只有短短的幾年。不僅國家領導者要正視這個問題,全民也要理解這個挑戰的嚴峻,並共擔責任。這樣,台灣才有希望轉危為安。否則,不理會挑戰,不用心努力克服挑戰的社會,只能註定是一個失敗的社會,只能在社會崩潰之後長長久久地涕泣不已。 圖片來源:http://ec1.images-amazon.com/images/I/51VPYPPMBPL._AA240_.jpg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