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嚴忠政閱讀/詩性氛圍、審美取向與傳統告別的癥候
2022/05/16 08:56:42瀏覽63|回應0|推薦1
此處,我們先以「符號學」來思考,「語言」做為一種介入審美意識的架構,它所能產生的文化認同的質性轉變,不管是「認識論」或「知識論」的,究竟該當如何立論?講立論,也許嚴肅了些,但我們畢竟還在文化的生態裡,感知藝術創造的思維與流變。

當「符號學」滲入當代思想普遍性的自我覺醒時,所有的美學語態及其論述場域,猶如一種「現代性」的反省在面臨文化與社會決裂時,所形成的內部紛歧與躁動不安。藝術作品裡的時間意識與歷史語境的對立,常常被視為一種判逆,其姿態亦無以轉寰地顯現一種文化的品味被隱匿時,藝術派別與傳統告別的癥候。

此一自我意識的增生,不僅包括對語言特質的普遍覺悟,直呈或反映當代思想介入文化的姿勢,其鍛接與展延,一個「方法論」的自我凝視與超越,形成了各種理論遂行其介入藝術文化嚴格而縝密的診斷與辨證,這是符號語言學產生的足以左右文化風信的簡略敘述。

詩性的展延是文學性的,但絕無可能自外於文化的匯融與衝突。文學站在反映人生的書寫機制及其目的,形式主義所認知的美學主體,在超現實主義主導的敘事架構底下,自然也意識到語言的強大渲染功能與論辨力量,也終將走向無可避免的意識裂變,而形成多重指向的意符空間,美學主體因此從符碼歷時性的討論,指向一共時性的特質,這是符號的任意性與相似性產生的可能性敘述,羅蘭巴特所引導的神話思維與去迷思、去中心的理念,此處多所發揮,解構主義因此在人類文化學裡取得立論的核心。全球化運動促使消費主義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新文化秩序,如多元、異質的拼貼與戲仿,後現代的反美學特質在此處與前現代的美學反動,有其相似的面貌,但主體性的思考則攙入了目的性的異變,文學性的的書寫生態〈主體重構〉,在讀者反應理論〈閱聽認同與影響焦慮〉,拓展了無限隱景與詩意,很是耐人尋味。

當語言涉入美的體驗,我們其實是比較拙於表達的。若以「詩性」為討論的對象,我們無法不從詩的文本,審視語言做為一種表意的工具其結構的動轉因素及吸附效應。文字在轉換語意的過程,形式與意象思維的鋪陳運轉,其實是作者有意識操控的,所以,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就是後設語言(METALANGUAGE)的弔詭與輻輳。譬如雪狼在二OO七年「宗教文學獎」的得獎作《回到光中》,詩的引語:

莎提‧巴特曼( Saatjie Baartma )一七八九年生於南
非岡吐斯河
的游牧部落。在海權高漲的時代,先是被荷
蘭人收為農場奴隸,其
後因生殖結構上的特徵,被帶到
巴黎馬戲團與各種動物一起接受馴
獸師指揮。死後,福
馬林浸泡過的骨架和部分器官被西方文明當成怪物展示
達一百多年,直到二千零二年,才得以魂歸故里。科伊
桑族的首領在她的棺木上放著一把弓,以及一支折斷的
箭,而「和平」與「人權」的反思還在持續……

這段話就是後設的敘述。整段敘述的意向由歷史的觀點〈語言的歷時性〉,走向人道主義的闡述〈語言的共時性〉,一個絕佳的語構,由詩性的主體賦予美學的目的,其詩性的精神便掌握了美學概括與歷史語境的辨證基礎。後設語言一詞由維也納學派率先使用,最簡易的判別,就是把語言區分為,日常對話用語和經過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注與假借的討論語言;而事實上,語言學在描述語言本身為一研究客體時,其顯現的係一斷然的高層次語言。後設語言學(METALINGUISTICS)一詞則一直被解釋為在一文化中,語言系統對其他符號系統的全面關係。就像詩性與詩的文本,所形成的對應關係,我們可以掌握的則是語言結構的「二度規範系統」,也許,我們根本掌握不到。

甚麼是詩性呢?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在《符號學的基本元素》(Elements ofSemiology)中,明白主張語言學本身包括了符號學在內,因為,符號學者們不斷地被迫回歸到語言,以便涉入符號學中任何一種文化客體;準此以觀,符號學可被確定視為一種後設語言學。當然,我們要感謝羅蘭巴特的睿智,他的慎思明辨,其實也把我們做為一名讀者的身份解構了,我們必需小心對付一種伴隨閱讀而來的怪物,叫做「誤讀」。誤讀相對於閱讀,展開的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思維情況,標準的後現代文化情境。詩性,掌握不住,因為上通存有。若不意介入後現代的美學反動,則可長成閃亮的異類美感,而不可言喻。

我們來看「輯一‧與你遠行」裡的一首詩「今天」:

看來還是往事不散的陰天
一切如昨,藍腹鷴側身展示炫麗
吳哥窟還在王朝自己
沒有誰該失落
秘密會是青春最好的遺蹟

在祭壇,或者走入風雲裡
我們總要瀰漫一次
不然怎知相愛是誰的巫術
甚麼是死去又來
又如何活著離開,這輩子
肯定也一無所知

就是要在今天
邀你攔截時間去旅行
沒有票根也不計畫回來的路
至於明天,那是不可知的敘事
如果還是陰天
我們現在就可滂沱

語言學大師索緒爾認為:「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這個說法,把語言看成一個獨立自足的體系,幷以此爲前提,從界定這一體系內部結構關係的角度提出有關語言符號能指和所指的任意性原則。這首詩的內部空間,由一個過去與現在的辨證關係所構成。往事不散/吳哥窟/青春,都屬於存在歷史視境中的符號;所指向的思維,肯定也一無所知〈第二段〉/那是不可知的敘事〈第三段〉。符號的任意性原則,是一種具有自由的指向性質的關聯,針對詩的文本,其符號的指涉,通常帶有一美學目的的構聯,以突顯作者自身的書寫策略〈觀物哲學〉。相愛是誰的巫術〈第二段〉,攔截時間去旅行〈第三段〉,都是書寫上策略性的安排,緣於其意旨的相似性,形成一個很好的辨證效果。

索緒爾曾經指出:「人類是進行符號活動的動物,符號表現是人類意識的基本功能。」人類的文化現象和精神活動,都是在運用符號的方式,來表達人類種種的生存經驗。「吳哥窟還在王朝自己/沒有誰該失落/秘密會是青春最好的遺蹟」,時間成了最具威脅的『遺蹟』,秘密呢?還給還在王朝自己的『吳哥窟』,證明失落也是不存在的。當歷史與現在相會時,剩下了一種感性的遺址,而成就下一個美學的衝動。人類的文化現象和精神活動,當它變作符號時,它引述的就是詩性與個人生命交疊的那一部份。

所謂符號者,即符徵和符旨的結合。對索緒爾來說,符號是語言的樞紐,而符徵和符旨這兩個最原始、最根本的對立體,正是構成結構語言學派的基本原則。符號學家的精闢注解,讓我們更易於深入詩的文本。

「所謂符徵(SIGNIFIER)者,能扣動一心靈意念,即符旨的可察覺的、物質的、聽得到或看得到的信號。換言之,我們能知覺到的符號面向即符徵,由符徵所喚起的抽象心靈意象即符旨(SIGNIFIED);兩者之間的關係即「指示會意」(signification)。要謹記的是,符旨指的不是「物」、影像或聲音,而是一心靈意象。」〈電影的符號學原理〉

「就是要在今天/邀你攔截時間去旅行/沒有票根也不計畫回來的路/至於明天,那是不可知的敘事」〈第三段〉,『旅行/也不計畫回來的路』,在詩中流亡,無關時間與空間,回不回來都不安排了,這裡鏤刻了詩性的忠貞,時間的透明,在「沒有票根也不計畫回來的路」這句話上,類同象徵性的敘事模型,美學的感染力極為觸動人心。

雪狼深諳書寫中的必要氛圍,透過立論的逐一推展,第二段把『愛』講成『巫術』,「甚麼是死去又來/又如何活著離開,這輩子/肯定也一無所知」,表現愛的無形無相、無始無終,到了第三段提到『旅行』又說,「至於明天,那是不可知的敘事」。一種沒有邊際的書寫形式,或天地逆旅、大塊文章,這首詩充份展現心靈對青春的緬懷〈第一段〉,但也遨飛過廣袤的時空,以一種歷史語境的嘲諷,讓整個時間意識以『秘密』的姿勢,具化為符旨做為一心靈意象的閱讀註腳。

符號任意性和綫性原理是索緒爾結構主義語言學的最基本的原理,也是符號系統的生成原理。這兩條原理說明了符號組合的兩種關係—縱向選擇關係和橫向結合關係。以這首詩在『時間』上的著墨,透過「青春/愛/旅行」三段推演,就是一縱向選擇關係;其橫向結合關係,則表現在段與段之間的美學辨證上。構成縱向選擇關係的各種符號系統,在一首詩中,必然顯示其特定的美學目的。進行選擇時的時態關係,就語言的任意性而言,更有一種詩性的精神足以表達詩想的凝聚力。橫向結合關係是一種鄰近的關係,這種關係體現在語言上就是構成段落與段落之間的語言互涉關係。段與段,語言結構的相似性,絕大部分體現在美學的辨證與意象的類比、轉喻或換喻上。符號的任意性和綫性原理,統括了詩意的建築與美學目的的期待、追蹤,雪狼的這首詩「今天」果然是個好例子。 嚴忠政閱讀之二〉
 


延伸閱讀:
遇見異鄉人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yinghwa  

2008/03/19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gin300&aid=1742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