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27 22:05:07瀏覽297|回應0|推薦5 | |
中東巨變震撼全球 郭都人 《中時電子報》今天發表了關於美伊核子初步協議的社論,全文如下: 社論-伊朗核解露曙光 中東和平有望 中國時報 緊繃已久的中東局勢,近來突然撥雲見日,繼敘利亞當局同意銷毀化武後,伊朗也願意縮減核子活動以鬆綁國際制裁。雖然後續的執行仍然有待落實與檢驗,但美、伊等相關國家能夠及時掌握契機,果決達成重大協議,已經為和平化解中東僵局打開了一扇機會之窗。 長期以來,伊朗的核子發展一直是西方國家及以色列的關注焦點,儘管伊朗堅稱自己是反核武擴散簽約國,提煉濃縮鈾只是為了核電,絕不會製造核武,但由於伊朗強烈仇視美、以和西方,以色列高度恐懼未來將遭到伊朗核彈滅國,因此不斷要求美國率國際社會壓制伊朗的核子能力,甚至不排除自行攻擊伊朗核設施,伊朗的核問題因而成為引爆中東局勢的一大變數。 過去為化解伊朗研發核武危機,斷續進行了8年談判,不過進度始終卡卡。但自從溫和派的魯哈尼當選總統後,伊朗的政策路線已出現改變,至少內部溫和派有機會作出新的嘗試,而美國也願意對伊朗溫和派作出鼓勵。 今年3月以來,在美國總統歐巴馬親自批准下,副國務卿伯恩斯等人與伊朗人員祕密會談至少5次,在顯然達成共識後,伊核問題峰迴路轉,伊朗與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美、中、英、法、俄羅斯以及德國(5常+1),24日在瑞士達成為期6個月的首階段協議,伊朗不但同意縮減並中止若干核子活動,更允許國際原能總署核檢人員每日訪視其鈾濃縮廠,查看監測錄影帶,以交換列強寬免總值近70億美元的國際制裁。 歐巴馬上任以來政績有限,健保改革方案夢想雖大,卻引發尖銳爭議,若能在外交上有所建樹,施政成績單好歹看得過去。由於美國經濟低迷,不堪也不耐海外戰事,歐巴馬把從伊拉克、阿富汗撤軍列為重大政績並且也已兌現,現在如果在化解敘利亞化武危機後進一步化解伊朗的核武危機,當然是重大外交成功。 並不意外地,以色列對此大為光火,痛批這項協議是「歷史性的錯誤」。總理納坦雅胡還強調,以國不受協議約束,為防阻伊朗研製核武,以方保有自衛選項。數千年來戰戰兢兢活在滅亡威脅中的以色列,根本無法信任伊朗的承諾,也認為遭到美國的背叛。 歐巴馬因此親自打電話安撫納坦雅胡,重申美國對以色列的承諾,但英國外相赫格也警告,不容許與伊朗的協議遭到破壞。在伊朗與「5常加1」的協議中,國際社會力圖化解伊朗這個變數,顯然已經成為思考主軸,近年來堅持強硬路線的以色列,有點被擠到一邊了。 不過,伊朗之前的談判糾纏了8年,這次究竟能否落實承諾,順利完成第一階段減核協議,為將來進一步的長期協議鋪路,最終促成伊朗簽署不發展核子武器的協定,仍然有待觀察。如果伊朗只是虛晃一招,西方國家隨時可以重啟制裁,事情回到原點,而歐巴馬也要承擔失敗的政治責任,以及國內支持以色列勢力的反撲。 不過魯哈尼願意走上協商之路,也自有其盤算,最重要的是解除國際制裁取回被凍結的資金。雖然核子研發進程會被耽擱,但伊朗其實已經取得足夠的技術,縮減核子活動未必會造成扭轉性的影響。 除了以色列,向來與美國友好的沙烏地阿拉伯也相當反彈,因為伊朗是回教什葉派領袖,敵對的遜尼派領導國沙烏地阿拉伯,自然不希望看到伊朗勢力成長,因此對美國開始與伊朗和解十分不滿,甚至拒絕出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不過到目前為止,沙國表面上沒有直接開炮,應該是在觀察後續發展。 在劍拔弩張的對峙時,強硬容易和解難,但前車之鑑告訴我們,開戰並不能真正解決中東問題,往往只是讓已經複雜的問題邁入一個更困難而漫長的階段,並且在過程中折損大量的生命與資源。美國與伊朗願意在長年敵對後,一起給和解與和平一個機會,是難得的正面發展。國際社會除了審慎觀察未來的執行,也期待伊朗核武危機能夠逐步解除。 上述社論雖然算不上無懈可擊,大致可取。 當然,社論作者也許受台灣島內的氛圍所制,不能暢所欲言。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沙特阿拉伯並非遜尼派的領袖。 縱容極端教派肆虐已非一日,該國之所以在國際舞台佔有位置原因是,其一,境內有伊斯蘭兩大聖城,麥加與麥地那;其二,石油資源及美國七十多年來的不懈保護。 如今,兩者都成了疑問。美國解決了提煉油頁岩的技術難題,而伊朗頗有推翻沙特阿拉伯的抱負與態勢。 其次,土耳其目送什葉派勢力冉冉上揚,特別是什葉派大本營伊朗的行情高漲,越來越覺得自己被西方世界出賣。 事實上,在美伊達成核協議之前,土耳其已經遭受了三次大挫敗,都歸咎於美美國: 其一,伊拉克北部庫爾德地區實際完成了建國; 其二,伊拉克政府在什葉派控制之下,不斷增強與伊朗的紐帶; 其三,以色列都不曾阻止黎巴嫩什葉派真主黨進入敘利亞參加內戰。 土耳其與以色列無疑都是這次美伊核協定的受震撼最重的國家。上述社論應該加以評論。
上述社論隻字不提日本,在台灣輿論取向而言,這本來是一大進步。但是,必須也注意到日本在中東毫無地位與影響力。在北京堅持之下,自始至終,日本完全被排除在伊核談判之外,可以相信,經過這次的巨變,中東將越來越不歡迎日本人的活動。 海峽兩岸的志士仁人如果能夠審時度世,可望將當地成為徹底解決日本問題埋葬二戰翻案運動的場所,至少可以杜絕這類的胡謅: 「台日傳統友誼深厚,在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大潮後,台灣與中國大陸與日本的三邊關係就變得敏感複雜。 」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伊斯蘭第三聖城耶路撒冷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