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港兩地文化優劣分明
2013/09/28 23:28:37瀏覽582|回應0|推薦5

台港兩地文化優劣分明

郭都人

《中時電子報》今天刊載了評論洪仲丘冤案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平息洪案民憤 台灣也該搶救雷恩大兵

         2013-07-26 01:27
         中國時報
      【繆寄虎】

美國拍製的眾多二次大戰影片中,《搶救雷恩大兵》一片非常特別,感人至深。因為它並非描述戰場勝利、戰爭英雄等事蹟,而是因為雷恩家三兄弟入伍,兩位兄長先後為國捐軀,軍方發現小弟仍然在戰場上,為保住雷恩家一線血脈,乃下令保護雷恩脫離戰場歸國。

此一搶救行動至少出動了一個班兵的兵力,由一位資深優秀軍官率領,在歐洲戰場上,一處一處覓行蹤,找尋雷恩,終於找到,再護送離開。中間為躲德軍襲擊,領隊軍官最後殉職。影片結尾已是數十年後,白髮蒼蒼的雷恩率領全家老少到軍人公墓向當年救他而犧牲的軍官墓碑前獻花致敬,久久伏地不起,看到此處,我亦不禁熱淚盈眶。

搶救雷恩一片展現美國政府的人道主義精神,對美國國際形象有加分作用。但我們冷靜思考,美國的搶救行動付出的人力(包括別人生命)物力及財力,代價不算小,若能事先預防,不讓雷恩家三兄弟同時上戰場,至少令小弟留在後方坐辦公室,處理文書行政等業務,就不至有搶救行動,減少多少浪費!

相比之下,我國歷史上曾有「搶救雷恩」的同性質行動,但卻是預防性措施,在作戰效果上高於美國。

這就是戰國晚期「信陵君竊符救趙」事件,信陵君魏無忌,是魏王同父異母弟,他有個姊姊,嫁給趙國平原君趙勝為妻。當時位處西鄙的秦國已非常強大,常向東侵城略地,韓趙魏三國首當其衝。魏安釐王二十年(民國前二一六八年)秦昭王已令大將白起大破趙國長平軍,又進兵圍趙首都邯鄲,趙王及平原君求救於魏,魏王使將軍晉鄙率軍十萬往救。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攻之。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鄴城觀望。平原君使者相望於道,央信陵君解邯鄲之圍,信陵君不斷請求魏王發兵,而魏王畏秦拒絕之。

信陵君無法,準備自己率領門下食客三千人組一支志願軍救趙,但他平常所禮遇的隱士侯生,笑此舉乃以肉投虎,必不可行。建議信陵君取得晉鄙之兵符往奪晉鄙軍權,以正規魏軍出戰秦兵才有勝算。當時制度,軍隊調動必靠兵符,兵符一半存君主處,一半存軍隊指揮官處,兩者相合,軍令才能有效。魏王之兵符在他臥室內,只有寵幸之如姬可任意出入,正好三年前如姬父親為人所殺,魏王無法找到凶手,信陵君令門客殺取該仇人之頭,如姬感激信陵君不已,一直想報答。現在侯生要信陵君請如姬去偷盜兵符,果然如姬將兵符取得交與無忌。

信陵君將行,侯生又令一屠狗者朱亥隨行,朱亥為大力士,亦素受信陵君敬重,侯生主張萬一合符時晉鄙仍懷疑而不聽從取代命令,則朱亥就當場擊殺之。

果然信陵君至晉鄙軍中,雖然合符無誤,但晉鄙仍表示疑惑,不想聽取代之令,朱亥舉起四十斤重之鐵椎椎殺了晉鄙。信陵君取得軍權,下令軍中曰:「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以上原見《史記》卷七十七〈魏公子列傳〉)七十歲的侯生在魏國首都大梁城,估計信陵君到達軍中之日,向北自刎而死,以魂送公子。

以上信陵君所公布之第一道命令,可以簡稱之為「信陵君規則」,也就是「搶救雷恩」同性質的華夏版本,此規則不僅比美國早了兩千年,還是預防性的,普遍性的,並非只針對某一定的子弟。更重要的是「信陵君規則」能激勵士氣,提升戰鬥力,此所以魏軍十萬人縮減為八萬人後,反而能擊敗強秦,因為魏軍士兵們對該規則個個心懷感激,消除家庭後顧之憂,殺敵之心更高昂。雷恩行動甚至會引起若干人之不滿或嫉妒,而信陵君規則只有正面效果,不會產生負面影響。

今天台灣發生洪仲丘在軍中冤死案件,仲丘也是親兄弟三人,他本人過繼給了伯父,他大哥為職業軍人,位居中尉,他小弟即將入伍服義務兵役,如此洪家有兩兄弟同時在軍中。值此全台人心為仲丘抱不平之氣氛下,我希望馬英九總統能以三軍統帥之尊行非常之權,引用信陵君規則,免除洪家小弟下部隊,讓他改服替代役,如此以順人情而息民憤,則社會幸甚,國家幸甚!(作者為教育工作者)

今天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誕辰,即美麗寶島的教師節

在港英末日(聯合國時間1997年六月三十日上午)之前,孔子誕辰本來也是香港的教師節。不料,當地米字旗被迫下降之後,教師節無端改為每年九月十日,原因人言人殊,大抵根據的是中國大陸1985年的立法。可是,九月十日究竟與哪一門子的萬世師表有剪不斷的關係,至今仍然撲索迷離。

幸虧天道周星,物極必反。據媒體報道,北京已經有所覺悟。在全球範圍內廣設孔子學院之後,北京還準備明年開始以九月二十八日為教師節。如果落實,將讓海峽兩岸同步同申慶祝,無疑令人欣悅。唯一的懸念是,香港的小汪精衛、小陳璧君到時也許要揮舞港英廢旗遊行示威,強烈要求保持九月十日為教師節,再一次表示與北京不共戴天。當然他們還得解釋九月十日與教育事業的關係,實在不容易了。

日本似乎不設教師節。可以相信,台灣、澎湖在慘遭日本竊據的黑暗年代也沒有教師節。當時當地的日本殖民憑藉「皇軍」的血腥刺刀為肆虐的後盾,與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天職,可說風馬牛不相及。因此日本冒牌「教師」在享用差別待遇之餘培養出言行乖謬、處處展露民族自卑感的三類台灣頑民(即皇民暴民愚民)與日本的同名三類頑民大致一一對應。

現行的教師節絕對是國民革命軍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收復台灣之後才在美麗寶島出現的事物。當然,以孔子誕辰陽曆九月二十八日為教師節,源自中華民國二十七年九月,當時正值武漢會戰期間,薛岳商震指揮麾下忠勇將士痛殲「皇軍」的萬家嶺戰役,賦予「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時代新意義。

事實上,上述署名文章的作者正是教育工作者,文章充滿磅薄正氣,與馬英九總統的駭人驚世極端謬論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馬總統希望大家以重新而不同的角度看這段歷史,希望『就事論事、恩怨分明』。八田有台灣人的核心價值,正直、善良、勤奮、誠信、進取、包容,『他有這樣的個性,所以跟台灣人水乳交融』。

上述論洪仲丘冤案的署名文章唯一的缺點是「三兄弟入伍,兩位兄長先後為國捐軀」之說三兄弟」實際上是「四兄弟」之誤兩位兄長」數目也應該更正。 但是必須指出 上述文章作者顯然很有學問,不失稱職的教育工作者本色讓廣大讀者受眾在不知不覺中上了文學課與歷史課,實在可喜可賀。

美麗寶島經過日本竊據與台灣三害(李登輝李遠哲陳水扁)亂政二十年(1988-2008)兩大劫難之後,當地中國文化依然有如斯的生命力與韌力,足以令日本二戰翻案運動份子聞之喪膽。

香港有號稱第若干號才子的陶(曹)姓作家不自量力,居然也寫起關於《搶救雷恩大兵》的影評,全文如下:

美國電影「雷霆救兵」是不朽的鉅構。不只講戰爭的殘酷,而且引起一場人性的爭論。 戲中主角米勒隊長,奉命領一支九個士兵的分隊,深入法國戰場,把一個失蹤了的小兵雷恩找回來。槍林彈雨的敵陣,用九條精兵的人命去救一個小兵,值不值得?連米勒自己也很抗拒。但是,雷恩有三兄弟,都參加了美軍,兩個哥哥都陣亡了。國家為了體恤英雄的母親,萬不可以讓第三個兒子也犧牲,所以國家向米勒交付任務,不惜代價,也要把小雷恩找回來。

米勒帶着同袍,深入敵陣,在休息的時候,有一場辯論。米勒講起自己的身世,入伍之前,他當過教師,從來沒想到過會身陷如此處境。「這個叫雷恩的人,我不認識他,對於我,只是一個名字,跟我完全無關。但是這是一項任務,我只知道,完成了任務,我就可以回家跟老婆團聚了,所以,我不是在救一個素無交情的人,而是完成任務。」

換了一個庸手,米勒這個主角,必然愛國、激情、有同胞戰友的大愛,是個完美的大英雄。但是湯漢斯演的這個隊長不一樣:他滿肚子氣,他沒有什麼大理想,他只想早點收工、回家,他不把雷恩當做一個人,他把他當成任務。

最後,人救出來了,米勒犧牲了他的隊員,自己也重傷。他垂死之際,捉着雷恩的手,說:我們一支分隊,都為救你而死光了。你要令我們這九個人犧牲得有價值。你要答應我們:你活着出去以後,你這輩子做個好人。雷恩答應了。幾十年之後,老來的雷恩夫婦,來為米勒上墳。他與太太相擁,問她:「告訴我,我是個好人嗎?」

她握緊老伴的手,說:「對,你是個好人。」這是影史上最動人的結局之一,做一個好人,不是要做總統、CEO、億萬富豪,要求很低,也很普通,甚至有點俗氣。但是,這是人生最基本的道德主題。太多人想做所謂的「成功人士」,名利雙收,就是成功人士了,但不一定是個好人。

做個好人,不是叫你四方討好,八面玲瓏,個個不得罪,而是善良、誠實、美好,不存害人之心,對弱小富有憐憫之心。做個好人,要有所堅持,嫉惡如仇,與罪惡的人和事勢不兩立,絕不同流合污。

在一個紛愚的亂世,有幾多個人做到這一樣呢?做成功人士容易,做個「老好人」也容易,做個真正的好人卻最難。「雷霆救兵」是偉大的作品,因為偉大的作品在最平凡之處,體現了勇毅和智慧。這齣戲令人終生難忘,因為許多人忘記了人生的基本,追尋善和美,一切貴在純真,做一個好人。

問題是,陶(曹)姓作家的英文程度根本不能應付電影的原文對白,即使配上中文字幕也不管用。把與「班」字對應的英文軍事名詞改作「分隊」,也許是親日的刻意惡習。美國陸軍軍銜上尉在他的禿筆之下,竟變成「隊長」,卻是該才子看不懂英文電影的如山鐵證,不容否認。

參考文章:香港才子的英文程度 香港才子妄作影評再露餡

更不忍卒睹的是,才子的影評實際上是與電影劇情無關甚至截然相反的原創微型胡謅小說。這種胡謅小說只能能誤導讀者,同時讓有識之士在比較台港兩地文化之際,迅速得到正確結論:兩者優劣分明。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搶救雷恩大兵》電影海報
圖二,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遺像屹立紐約華埠垂巨範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873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