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門外樓頭 悲恨相續
2012/12/08 23:39:45瀏覽253|回應0|推薦2

門外樓頭 悲恨相續

郭都人

《中時電子報》今天刊載關於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新聞,全文如下:

莫言說故事 有人來抗議

* 2012-12-08 14:33
* 新聞速報
* 【中央社】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於瑞典當地時間7日舉行講座,有人在門口發傳單抗議;香港記者則疑因此前記者會上追問劉曉波話題,被禁止參加莫言與當地華人的見面活動。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瑞典文學院主辦的這場文學講座,被認為是諾貝爾頒獎週最重要的活動之一。

講座題為「講故事的人」,莫言身著灰色中山裝,講述3個故事,主題圍繞母親對他的影響。

瑞典獨立作家茉莉冒雪趕來,她站在講座大廳門口,發放批評文章給來賓,她指責瑞典文學院頒獎給莫言,是對諾貝爾的背叛。莫言一行人到場時,當中也多人以為是傳單而收下。

仍有許多人聆聽講座。報導說,瑞典文學院大廳座無虛席。莫言演講完畢,全體起立鼓掌。

香港電視記者受訪時則指出,他們被禁止參加莫言在瑞典與華人社團的兩場慶祝活動。報導表示,這可能是因為之前記者會上香港記者追問劉曉波話題,因此受到懲戒。

瑞典外交部專為諾獎頒獎週設立的媒體中心也沒有公布莫言何時與華人見面。

報導提到,莫言演講中似乎想透過一個個故事傳遞某些訊息,但又不直接回答外界對他的質疑。

莫言說:「世界上還沒有一個作家,能讓所有的讀者都喜歡他。在當今這樣的時代裡,更是如此。」

他表示:「小說家在寫作時,必需站在人的立場上,把所有的人都當做人來寫,只有這樣,文學才能發端(起源)事件、但超越事件;關心政治、但大於政治。」

莫言還指出:「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他最後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因為講故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得獎,無可避免引起許多人的嫉恨。

參考文章:莫言得獎引起強烈嫉妒  莫言的保釣觀

上文提到的「瑞典獨立作家茉莉」便是顯例。

事實上,美國國會控制的《自由亞洲電台》就有這樣的相關報導:

在莫言演講會開始之前,旅居瑞典的中國異見作家茉莉在演講大廳進口處向眾人散發了150多份她寫的文章,題目是《瑞典文學院背叛諾貝爾》。

文章說,瑞典文學院把諾貝爾獎頒發給一個思想貧瘠、作品多蕪雜少精華的作家。莫言在政治立場上站在專制政權那邊,這次頒獎因此被認為是間接地肯定當今中國殘酷的專制制度。

茉莉在文章中指責瑞典文學院拋棄了諾貝爾提倡的“人文主義理想傾向”,因此,諾貝爾文學獎就不再成其為諾貝爾文學獎。

出席演講會的200多名聽眾中,有瑞典文學院專門挑選諾貝爾文學獎的委員會的所有成員,還有瑞典各界名流以及當地華人。 8號和9號莫言一行將參加一些當地華人為他舉辦的歡迎慶祝會,星期天晚上是諾貝爾音樂會。 10號將是這次諾貝爾週的高潮——頒獎典禮以及晚宴。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申鏵發自斯德哥爾摩的報導。

據互聯網其他資料,茉莉是筆名,主人叫做莫莉花,湖南邵陽人,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目前「流亡瑞典」,似乎以抨擊北京當局為專業,任「邪教」報紙專欄作家,頗獲譏誚。

茉莉曾經撰文抨擊李敖,痛斥之為是台灣民主的禍害。論據如下:

由于李敖善于賣弄學問、自吹自擂,嘩眾取寵,不少文化程度較低的台灣人很容易被他唬住,他們因此喪失了自己的判斷力,不知不覺地跟隨李敖,麻木了自己的良知——少有台灣人對李敖惡毒的六四言論提出抗議,即是一例。

其實,茉莉還是一名鐵桿藏獨。在她的生花妙筆之下,全靠外國情報機構資助、訓練、空投、接濟的「四水六崗」藏獨恐怖組織,竟變成「民間自發的游擊隊」,而藏獨最高領袖十四世達賴喇嘛與在東京地下鐵施放致命毒氣的日本奧姆真理教及其教主麻原彰晃的密切關係,則得到這樣異常奇妙的辯解:

麻原彰晃便是以宗教人士的身分前去拜見(達賴喇嘛)的一個。當時的麻原彰晃尚未在東京地下鐵施放致命毒氣。主持接待外賓的西藏政府官員,也沒有能耐去調查每一個拜見達賴喇嘛的人的背景。由於麻原彰晃當時並沒有進行犯罪活動,達賴喇嘛也就沒有理由拒絕與他見面。而且,對於任何提出合影要求的拜見者,達賴喇嘛都會盡量滿足其願望。

如果僅僅因此就表明「密切關係」,那麼除了日本奧姆真理教及其教主麻原彰晃之外,達賴喇嘛還曾經會見過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並和他們合影留念、書信往來。那麼,我們中國人是否認為,由於和毛澤東、鄧小平等人有這樣的「密切關系」,毛澤東對人民的鎮壓、鄧小平後來的「6.4」屠殺,這些為人不齒的暴行,也應視為與達賴喇嘛大有「牽涉」呢?

問題是,達賴喇嘛是奧姆真理教在日本的正式「非牟利團體」地位的擔保人。可以說,沒有達賴喇嘛的擔保,就沒有奧姆真理教在日本的法定地位,也許就沒有麻原彰晃逞兇肆虐的契機。甚至可以說,後者作為待決死囚的困境,與達賴喇嘛以及所謂「西藏政府官員」,都有絕大的關聯,不獨「牽涉」而已。

總之,茉莉的志趣與立場都昭然若揭。可以相信,莫言的成就讓她感到悲恨相續,而在這種非理性的氛圍之下,她的相關言行都不必太認真看待。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莫言(右一)啟程前往瑞典
圖二,莫言於瑞典舉行講座
圖三,藏獨最高領袖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與茉莉(右)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7116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