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阿拉伯之春的波及範圍
2011/08/29 21:57:04瀏覽465|回應0|推薦2


阿拉伯之春的波及範圍

郭都人

原籍江西的台灣知名政論家陸以正,是退休的資深外交官,多年來筆耕不輟,沉重打擊了陳水扁貪污賣台集團。

可是,陸先生的文章往往由於筆誤,被敵對勢力乘機反撲,例如達賴喇嘛藏獨集團代表達瓦才仁日前就抓著他的幾句行文不很嚴謹的論述,予以非難。例如,「歷代的達賴,漢名都稱為某某嘉措」,筆誤作「歷代的達賴,漢名都稱為丹增嘉措」,就是實例。

當然,達瓦才仁隨即肆意嘲弄陸先生,說什麼「滿清入關後利用蒙古兵征服西藏更是天方夜譚」,結果弄巧成拙,令人得到這樣的結論:達瓦才仁未曾掌握文言文(即某些中國大陸學者的所謂「古漢語」),至少看不懂《清史(稿)》的涉藏部分。

當年,一度主持英國對西藏的支配、控制,特別仇視中國國民黨的蘇格蘭人黎吉生,在失敗之後,面對新、舊唐書《吐蕃傳》原文,不懂裝懂弄出特大笑柄。作為洋藏獨鼻祖,這個黎吉生無疑應該與土藏獨達瓦才仁同病相憐。此是後話。

不得不指出,陸先生的著作論述,雖說語多慷慨,有時的確失諸疏漏。

例如,陳水扁任滿下台之後,定讞入獄之前,曾在特偵組外舉行記者會,恬然引用1789年(大清高宗純皇帝乾隆五十四年)法國大革命的故事,企圖蠱惑無知受眾 ,作利己的宣傳。

陸先生於是發表評論,義正詞嚴,使得賣台漢奸受到應得的口誅筆伐。不料,評論中說,「人民在攻打巴士底監獄時所唱的《馬賽曲》,從此變成法國國歌」,不免時空錯亂之譏。事實上,《馬賽曲》原創於1792年(大清乾隆五十七年),不可能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之際面世。

這類筆誤、疏陋本來不難修正。但是,陸先生從事反台獨事業,難免成為奸人仇視對象,把柄一旦被抓到,信譽自然遭受抨擊,令人扼腕。

陸先生最近發表的《阿拉伯之春 禍福難料》又有類似的缺陷。幸虧賣台漢奸的中東知識漸近於零,沒有能力抓到任何有關阿拉伯世界把柄,因此,舉世有識之士都可以從容提出修改建議。

以筆者千慮之一得,下列的幾點應該修正:

其一,「各國中唯一未受『阿拉伯之春』旋風波及的,是沙特阿拉伯王國。」

按阿盟會員國名冊,黎巴嫩、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特三國都是中東阿拉伯國家。它們都未受「阿拉伯之春」波及。

其二,「在埃及,穆巴拉克一家,統治了六十年。」

數字有誤。穆巴拉克一家竊據大位、榮耀、權柄,始於1981年十月六日,到慘遭推翻之際,不到三十年。

其三,「在突尼斯,賓阿里(Ben Ali)父子主宰國家命運五十年。」

數字有誤。突尼斯總統賓阿里是1987年十一月上的台,到今年政權崩潰,家族逃亡,當權時間不到二十四年。

其四,「巴勒維國王當時也一心想勵精圖治。一九四一到一九七九年,他頗有治跡,
曾來台訪問。一九六七年自封為皇帝(King of Kings)。一九七一還大事慶祝波斯帝國二千五百年紀念。後被海外歸來的莫沙迪(Mohammad Mosaddeg)推翻,伊朗至今仍是美國背上的芒刺。 」

錯誤多處,十分嚴重。

首先,伊朗末代國王的名字叫做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中華民國三十年八月,英、蘇佔領伊朗,廢黜國王禮薩﹒巴列維,扶立王儲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名為國王,實為傀儡。1953年,國王企圖推翻民選總理摩薩台博士失敗,出走羅馬。美、英隨即發動政變推翻摩薩台,國王方才返國。

其次,伊朗國王在此之前,俯仰由人,沒有許多政績可言。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伊朗憑借石油收入,開始進行現代化,也成為美國在中東的重要棋子。伊朗國王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引起宗教界、商人的強烈不滿。不滿最終演變成為全面民怨,觸發伊斯蘭革命。

伊朗末代國王之所以失國,並不是霍梅尼從海外回國的結果。剛剛相反,末代國王全家出走在先(1979年元月十日),政權崩潰,霍梅尼返國在後(二月一日)。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中東與北非
圖二,《馬賽曲》的創造與初次演唱(1792年)
圖三,阿拉伯聯盟的全體成員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559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