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峽兩岸的共同王牌
2009/03/02 01:16:26瀏覽584|回應0|推薦3

海峽兩岸的共同王牌

郭都人

據中國大陸媒體報導,「日本欲拉美國強佔」釣魚台列島,日本首相稱「釣魚島是日本的固有領土,將同美國協商,將釣魚島問題納入日美安保條約框架內,若釣魚島受到第三國侵犯,日本將啟動日美安保條約」云云。

不出所料,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中方對麻生太郎關於釣魚台的言論表示強烈不滿,已提出嚴正交涉。

關於北京當局的軟弱態度,相信海峽兩岸許多人同樣感到強烈不滿。他們也許都記得,劉兆玄出任閣揆後,就宣告:保衛釣魚台不惜一戰。

其實,保釣不必動武。兩岸有共同的王牌。如果善用王牌,保釣必勝。王牌的首選莫如北京目前所掌握的聯合國安理會否決權。

不少論者都忽略了這樣的基本事實:《聯合國憲章》規定,聯合國的任何改革(包括修憲)必須由安理會五個常任國的國內立法機構分別通過,缺一不可(註:詳見聯合國憲章第十八章)。因此,無論有多少國家表示贊同,甚至有多少國家、團體長期鼓噪叫囂,只要北京不同意,安理會就絕對不可能接納日本為常任理事國。

中國大陸許多親日論客配合日本混淆視聽,誤導讀者觀眾,其用心固然昭然若揭。但是,長期以來,兩岸都有當權者極力隱瞞以上所述的基本事實,不讓百姓了解現行國際法賦予中國的無上地位與特權,特別是目前由北京所掌控的國際法特權,足以一意孤行、力排眾議,隨時斷然挫敗任何所謂「聯合國改革」計劃

當權者推行這種愚民政策,其動機各異:也許生怕大陸百姓紛紛要求政府使用國際法特權對付日本;也許生怕台灣百姓不再迷信諛日神話;也許生怕兩岸百姓都恍然大悟,重新認識蔣介石對奠定中國的崇高國際地位的貢獻。

事實上,在台海問題、釣魚台問題,以至日本勒索所得甲午贓款(白銀二億三千萬兩)等等懸案解決之前,北京領導人除非喪心病狂,絕對不敢不否決日本的「入常」、「升格」圖謀。

因此,台灣只要通過海基會,或者中國國民黨提出白紙黑字的正式要求,北京凜於歷史物議,一定不得不宣布在日本撤出釣魚台地區、水域之前,一切所謂「聯合國改革」緩談

其實,真正一勞永逸、釜底抽薪的辦法是,由海峽兩岸發表關於琉球地位的聯合聲明,重新討論琉球王國的復國問題。甚至,由北京宣布廢止官方文件、報刊中「沖繩」的錯誤提法,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甚至可以說,這面王牌比安理會否決權更能收震聾發聵之效。一旦使用,日本將全國震動,根本顧不到什麼「入常」美夢。

同樣有效的王牌是,一,關於俄日領土爭議,宣布支持俄國立場,廢止在大陸文件、書刊的所謂「北方領土」錯誤提法,代之以正確、務實的「千島南四島」;二,關於日韓領土爭議,宣布支持韓國立場,杜絕「竹島」、堅持「獨島」的提法。

說到底,中國大陸局部民主化無可避免,而東亞正在邁步回歸傳統秩序。兩者都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面對他日無可規避的秋後算帳,日本驚惶失措,已非一日,只好乞靈於「入常」、「升格」的海市蜃樓。

近在眉睫的無情現實是,一,大陸民智迅猛提升,而「中日永不再戰」、「一衣帶水」、「世代友好下去」等嚴重脫離實際的口號標語,難逃被全民唾棄的命運;二,美國越來越缺乏支持日本抗拒歷史潮流的能耐與興趣。

因此,兩岸都應該看到日本的弱點,乘勢使用王牌,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長保釣魚台,做到《孫子》兵法所說的「善之善者也。」

當然,同樣的王牌也可以施諸印度。例如,可以宣布(或者預言):印度必須先做到,一,撤出、歸還所謂「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中國領土;二,驅逐所謂「西藏流亡政府」;三,停止干擾鄰國內政;四,服從聯合國關於喀什米爾問題的決議,否則中國將反對任何讓印度「入常」、「升格」的圖謀。

須知道,印度長期欺負鄰國,無一倖免,尼泊爾、 斯里蘭卡的民眾受創尤深。印度顯然沒有資格「入常」,何況中國在抗戰期間對印度民族主義者的大力援助(包括調遣精兵進駐印度,讓英國殖民當局感到如芒在背),印度獨立後對中國的回報的最大特點是忘恩負義。因此,任何讓印度「入常」的安排,都將對亞洲的和平、安定構成威脅,貽患無窮,有必要使用上述的王牌,予以阻止。

這些王牌甚至可以用來對付非法持有中國文物而拒絕歸還的國家,例如法國。法國固然是安理會的常任國,本來沒有「入常」的問題。法方顯然急於保持這種特殊的國際地位,可是由於近年來國力持續迅速下降,法國的五常地位實在十分勉強,長期「保常」的前景絕不樂觀。

如果,北京宣布,在法國官民盜竊、搶劫中國國寶問題解決之前,中國將反對任何讓法國保持現有特權的「聯合國改革」計劃,哪麼,法方將遭受若干猴急於「入常」的國家的勸退壓力,被迫轉入防御,為了自我「保常」,極可能放棄達賴喇嘛,使得法方所謂的西藏人權問題成為笑柄。

總之,中華民族掌握王牌,足以獨力擊退一切國家、政權的猾夏企圖。如果兩岸有任何領導人說「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終究難逃歷史罪責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麻生太郎
圖三:法國總統沙柯奇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269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