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盧安達飯店與魔鬼握手 Part 2 : 種族識別証增長了仇恨,折斷了團結
2007/01/05 11:18:46瀏覽1470|回應0|推薦6

本文作者為老嫗,將寫一系列有關盧安達事件的文章,該一系文章是目前中文網路寫該事件最詳細的文章,特得其同意在此轉載。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2022957&tpno=0&no=51800&cate_no=0

====================

在盧安達飯店與魔鬼握手 Part 2 : 種族識別証增長了仇恨,折斷了團結

                                                                            作者:老嫗

「與魔鬼握手」紀錄片報導盧安達種族屠殺期間,聯合國駐盧安達維和部隊的加拿大籍總司令Romeo Dallaire的親身體驗,對整個國際社會的冷漠、袖手旁觀做出最誠實的控訴。

「當我看著比利時部隊坐上飛機離開,眼淚就這樣湧了出來….」
「這一切都是比利時惹出來的,他們現在居然放著盧安達不管,自己坐飛機走掉…這些混蛋!當年加拿大軍隊在二戰的時候貢獻出我們的生命去拯救比利時,現在他們居然就這樣逃走了…」
* 憑著記憶中聽到Dallaire說出的旁白,或許確實wording有點出入。

加拿大將軍絕望的怒吼,直指比利時在殖民時代挑起種族分裂的罪行 – 沒錯,所謂胡圖族和圖西族之間的「歷史衝突」其實是相當現代、相當西方的文化建構結果。

記得我小的時候曾經讀過成吉思汗的傳記,據說成吉思汗那偉大的母親曾把所有兒子統統叫來,給他們每人一支筷子,要他們折斷。兩根筷子綁在一起,要折斷也是輕而易舉。三根、四根,對這些草原健兒比較費勁,但也不是難事。一大把筷子,可就完全折不斷了。這位充滿智慧的蒙古女性深諳遊牧民族在惡劣生存條件下互相仰賴的道理,並且用最具創意的方式把這道理教授給兒子群。蒙古從此竄起成為一代精確團結的屠殺機器,鐵騎下造成多少孤兒寡母,黃禍一路延燒直到歐洲大陸。

我有時候會懷疑,不知道具有母性溫柔的鐵木真母親地下有之,是否願意看到這樣的血腥結果?

根據報導文學作者Philip Gourevitch在We wish to inform you that tomorrow we will be killed with our families 一書中引用一位神父的研究表示,盧安達由於地處內陸,絕少與外界溝通,人們超乎異常地團結。國王代表國家、天神,具有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我想應是類似中國古代天子的優勢。盧安達人相信他們國度是世界的中心,天神白天也許到其他地方出巡,晚上肯定要回盧安達睡覺。國度內使用同一種語言,通行同一種法律,信仰同一種宗教,這種一致性在非洲非常少見。記者Gourevitch認為,或許就是因為這樣驚人的團結,讓殖民政府決心延續德國在盧安達的種族分化政策,由內瓦解盧安達的國家認同以方便控制。

如何折斷一把筷子?就是把筷子一根根抽出,一支支折斷。

比利時秉持西歐國家講求科學精神的傳統,就現有的學說基礎上精益求精,把殖民地剝削到淋漓盡致。首先,他們引進大批歐洲「科學家」,每個都武裝了皮尺和體重計,四處抓來大批盧安達人,一一測量他們的鼻樑高度、頭骨容量、身體重量等,並且互相比對數據。想當然爾,這批「科學家」的「實證研究」果然證實前輩的假設:圖西人相貌「自然」俊美,鼻子高挺,頭骨容量大,身材高挑纖細,顯然是外來種族,應處於優越的領導地位;胡圖人相貌「粗糙」接近「獸性」,身材結實矮小,天生應該被奴役。

比利時政府和羅馬天主教手拉著手共譜盧安達殖民進行曲 – 分化、統治、分化、統治。一九三○年,在激烈的宮廷內鬥裡,一位圖西領袖在比利時政府的協助之下奪得盧安達國王寶座,而且立即從善如流改信天主教,廢除自己身為宗教領袖和神聖表徵的地位。國王的一舉一動可是時尚潮流的指標,所有盧安達人一窩峰搶著趕上流行變成天主教轄下的善男信女,使盧安達成為非洲天主教徒最密集的國家。身為代表上帝國度的大使,盧安達的比利時籍神父驕傲地傳達上帝的指示:「人人必須臣服於上帝,而且絕對不能懷疑你的神。」神父說聖經記載圖西族天生優越,不容懷疑。神父說你必須服從上帝代理人 (天主教堂) 的命令,不容懷疑。神父說只有圖西族小朋友可以進天主教學校 (殖民時代唯一的教育系統),不容懷疑。神父說胡圖人不能擔任神職,不容懷疑。神父說…

有鑒於宗教是最成功的宣傳機器,比利時政府觸角不及的地方,天主教堂自告奮勇補起斷層。

於是比利時殖民政府撤銷所有胡圖自治區政府,一手拈滅胡圖族自治的最後希望。反之,圖西族從殖民者接收無限剝削胡圖族的權力,可以盡情橫征暴斂、強迫勞役。比利時殖民政府還別出心裁推行人口普查,把全國人民依種族分類,發給印有種族識別章的身分證。這群土生土長的盧安達人從此背著HUTU的烙印,再也沒有管道向上躋身為圖西族,原本已經很窄的教育、工作機會之門全部緊閉,眼睜睜看著那些持有TUTSI身分証的當權貴族配合比利時政府奴役自己。

在這裡要特別提到,圖西族儘管確實受到偏愛,但是也只是少部分在政府掌權的圖西而已。在盧安達的許多地區仍有圖西族與胡圖族混居、通婚,而且同樣在極貧邊緣掙扎著維持呼吸。

有人會問,對一個身處內陸、資源貧瘠的非洲小國,石頭裡榨不出幾滴油,比利時政府何必如此苦苦相逼?老實說,我不知道答案。究竟是比利時國民下午茶的茶葉奇缺呢,還是比利時人嫌國際咖啡價格太貴了,或者是比國政府眼紅熱絡的國際木材市場也想分一杯羹?總之,殖民期間,比利時政府除了苛徵重稅,還命令胡圖人在公家的伐木場、咖啡園和公路建設義務勞役,並且分派圖西人擔任工頭,稍有不順心便施加毒打。但承受暴力對待還不是最殘酷的。經過一天激烈的公家勞動之後,可憐的胡圖農夫只能拖著腳步回家,直接把身體摔到床上睡覺,根本沒有精力經營自家的農田,只能任憑著香蕉園、菜園日復一日在眼前荒蕪。如此,盧安達在幾個風調雨順的年頭卻爆發大飢荒,許多胡圖和種田的圖西人不得不逃離家園流散到鄰近的烏干達或蒲甘地 (今日的剛果),在別國的種植場尋求工作機會勉強餬口。

這樣的結果建立起「雙重殖民」,外國政府只與圖西貴族對話,圖西貴族藉由外國政府撐腰對平民階級的胡圖族和部分圖西族肆行暴虐剝削之實。圖西貴族一方面自私地想要鞏固既得利益,另一方面也怕拂逆殖民者的意思,會導致自己淪落到和胡圖人一樣的下場。有人或許會問,面對與自己同胞,與自己相處多年的鄰居,難道沒有人站出來指責這樣不妥嗎?

Philip Gourevitch在盧安達報導一書當中採訪到曾經經歷殖民時代的長者。這位圖西長者向記者回憶:「比利時殖民政府警告我,要不你抽胡圖人一頓鞭子,要不我抽你一頓鞭子!」

從沒有文字到使用拉丁字母,從原本的宗教到改信天主教,從自己的歷史傳說被腰斬到接受歐洲教育,盧安達的種族對立就從新証發行的第一天起正式誕生,穿著歐式制服,一路敲鑼打鼓奔向悲劇的懸崖。

….(待續)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otius6033&aid=633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