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9/25 19:51:59瀏覽4536|回應0|推薦4 | |
我們來看布赫茲的名作《莎麗要去演馬戲》。
故事是說:小女孩莎麗很想加入馬戲團。有一天,馬戲團真的來了。莎麗收拾東西,帶著貓去參加馬戲團。莎麗到了馬戲團,找到搭台子的工人,工人說馬戲5點才開始,叫她走開點。莎麗去找訓獸師、空中飛人、飛刀手,沒有人要她參加。最後她找到小丑,小丑開心的讓她加入表演,幫她化妝。當他們倆表演時,莎麗失手讓氣球飄走,怎麼抓也抓不回來。莎麗急著哭起來,結果觀眾樂得哈哈大笑……小丑把莎麗帶出場子,莎麗問小丑:「為什麼我難過在哭的時候,大家都在笑呢?」小丑的回答說:「當小丑就是這樣啊!」莎麗不喜歡,決定不參加馬戲團,要回家。小丑帶莎麗回家,一路上跟她講了好多馬戲團的事。莎麗把蘋果送給小丑吃,和小丑溫馨說再見,快樂回家,結束了參加馬戲團的一天。 這個故事基本分4段,莎麗要去參加馬戲團是第一段序曲。這裡的場景、細節,像馬戲團的箱型連接車、莎麗房間裡的自己搭的假帳篷、玩具觀眾、玩具獅子、牆上的小丑像……都先為後面將出場的人物、場景做序曲。 第二段是莎麗要加入馬戲團,遇到搭台工人、訓獸師、空中飛人、飛刀手。這裡我們仔細看,可以從莎麗的姿態,領會她的心情變化。 在第一段莎麗看到馬戲團時,頂天立地,小手緊握水桶,小屁股結實有力。布赫茲不需要畫莎麗的臉,我們就彷彿看見她的自信。到了這一段,她一次一次吃了閉門羹,信心逐漸弱下。到了飛刀手現身的那一幕,莎麗兩手叉進胸前的口袋,身體向前略彎,害怕不安全寫在姿態上。 第三段是全書的轉折和高潮。莎麗來找小丑,小丑正專心化妝,房裡有豐富的細節,桌上各式各樣的用品,牆上各種張貼,看似隨意擺設卻沒有一絲凌亂。下一幕小丑為莎麗化妝,莎麗的衣服,鮮豔的條紋,正好和馬戲團的帳篷呼應。小丑的紅髮,更讓讀者眼睛一亮。 整個畫面以紅色為主導,塑造熱情歡樂的氣氛。注意看左上角的鏡子,鏡面反射馬戲團的帳篷,預告下一場景的來臨。旁邊的海報,其中走繩索的特技員,一邊走一邊手拉繩索向前延伸,真實與虛幻交錯相溶。 接著小丑拉著莎麗準備進場,同樣的左上角,帳篷露出正在表演的空中飛人,引導下一幕場景的出現。鏡頭轉入表演場,燈光打在小丑和莎麗身上。布赫茲在這幾幕,運用燈光的效果,把觀眾柔和的隱入陰影中,讓我們感受到同莎麗一樣的目光。她第一次被舞台光照射,強烈的光讓她看不清周圍,只聽見觀眾的笑聲、音樂聲,她心一慌、手一鬆,氣球就飛走了。小丑站在椅子上,不夠高;爬上梯子,也搆不著氣球。這一幕不只以仰角來處理高度,加上梯子這個道具,更能對應出氣球的高度。 莎麗的表演完全走了樣,她在舞台中央大哭起來,小丑在一旁逗她。文字寫的是「樂隊喇叭吹響,觀眾笑聲四起,拍手鼓掌,大喊大叫……」但畫面上燈光聚焦在小丑和莎麗身上,以45度角俯看,讓讀者抽離現場,拉高到一個旁觀的高度,就像在喧鬧聲中,突然進入寧靜的領悟。布赫茲讓我們一下進入主角的內在,和主角一體,與她同步、同角度看世界。一下又帶我們觀照全局,深刻體會觀眾、小丑、莎麗之間心境的不同。布赫茲變換不同取鏡角度,帶領我們從不同高度,從內而外,看到事物最不平凡的一面。 節目完畢,小丑趕緊抱著莎麗出場。莎麗的疑問,小丑的解答,是這一段高潮過來,讓我們也進入深思。莎麗不想再演小丑,回答得天真直接,可愛又讓人心疼,而我們真正不捨的是以自己的痛苦,取悅人們的小丑。這一幕莎麗、小丑對視的目光,插入小貓抬頭專心的望著莎麗,讀者的肉眼和心眼都久久無法移開。 第4段故事進入尾聲,小丑帶莎麗回家。回家路上,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平線消融在厚軟的雲中。光源是一輪圓月,光線轉柔,溫暖卻透著淡淡憂傷的曲調。最後一幕,小丑和莎麗道別,家裡發出的光,溫柔、安全,吸引孩子投入家的懷抱。布赫茲用小貓來代表莎麗的另一面心情,急著跑回家,一片破損的柵欄,畫龍點睛,讓我們的情感滲透到事物的深層。 小貓的作用要特別一提。角色能做的表演有限,而且人的情感通常很複雜,光捕捉一面就容易有缺口,只能呈現表面淺層。有了小貓這個配角來運用,就能把莎麗的心情完整的表達。像莎麗見到獅子、老虎,由小貓弓身捲曲,來替莎麗害怕。莎麗和小丑分別,其實一面捨不得照顧她的好朋友,一面又想回家,這一面就由小貓來替她演。 我看布赫茲的作品,不論身邊有多少人,有多嘈雜,好像世界上只剩下我和布赫茲的畫。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