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幻想和現實之間
2006/09/13 18:38:49瀏覽3592|回應0|推薦11

安東尼布朗的《大猩猩》就是大人出現,幻想結束的最佳典型。

安娜喜歡大猩猩。她看有大猩猩的書,看有大猩猩的電視,還畫了許多大猩猩。但是,她從來沒見過一隻真正的大猩猩。
她爸爸沒時間帶她到動物園去看大猩猩。請他做什麼,他都沒時間。

安東尼用父女共進早餐,來詮釋這一段文字。空蕩蕩的廚房,空蕩蕩的餐桌,爸爸只吃一杯咖啡,冷冷的翻著報紙。近景中央的安娜,穿著鮮紅的衣服,對照全畫面的「冷」,安娜的「熱」更顯得寂寞。

用色也不是有固定的規則,不是暖色就一定會有熱情,寒色就一定冷酷。還可運用交叉對比,使顏色突破本身的限制,產生更多的可能和感覺。

爸爸很忙,忙得沒有時間理安娜。安東尼這裡用安娜獨自看電視來註解。同樣空蕩蕩的客廳,一件傢俱也沒有,安娜坐在房間一角,電視的光籠罩她的世界,她自己吃著三明治……這一幕爸爸不在了,大人消失了,大片沒有光照的壁紙,出現狂野的動物圖形,「幻想世界開始」。安娜身後的影子,也發出暗號。

發出暗號的也不只是影子,更明顯的燈號在牆上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大猩猩的密碼將被開啟……。

隔頁,用床的欄杆,象徵安娜被限制的牢籠,但色彩繽紛的被子、壁紙,加上檯燈的圖案,牆上的圖畫,序曲已到尾聲,好戲就要上場。床底的一片漆黑,增添幾許神祕。
被安娜扔到一角的大猩猩玩具,變成真的大猩猩。這裡用洋娃娃就是配角來演戲。

大猩猩站在站在床前,劇力萬鈞。到這裡應該能感受畫面安排的「韻律」,安東尼用「小圖側面」、「大圖正面」交錯堆疊,讓視覺效果在大猩猩出現時,達到最強烈的力道,他不需要把大猩猩畫得振臂揮舞,不靠誇張的動作,而是使用堆積的技巧,讓力道從讀者內部發生。另外熊和兔子,兩個填充玩具睡得紋風不動,對比受到驚嚇的洋娃娃,也是耐人尋味的趣味佈置。

大猩猩帶著安娜出門,去動物園看大猩猩、紅毛猩猩、黑猩猩。安東尼先用鐵籠的欄杆,框住紅毛猩猩。隔頁的大圖,放掉欄杆不畫,將圖分三等分,版面設計的功力,真是出神入化。加上黑猩猩凝視的雙眼,我們不由得也與圖相對凝視,情緒再到一個高波。

看電影、逛大街、吃東西……注意滿桌的蛋糕、冰淇淋、布丁、水果、派……還記得那空蕩蕩的餐桌嗎?伏筆的效果在這裡爆開另一個煙火。再注意大猩猩只吃香蕉,吃了一整盤的香蕉。沒有忘記「荒謬與邏輯」並存的原理吧!

大猩猩還帶安娜去跳舞,玩到盡興,才帶她回家。第二天早上,大猩猩又回到原狀。幻想世界將告一段落。

翻頁過來,爸爸出現。大人的出現就代表幻想世界的結束。可是安東尼給了我們新的希望,爸爸要給安娜過生日,要帶她去動物園玩。爸爸的衣服也變成鮮豔的紅色,更動人的暗號在他的牛仔褲後口袋,有沒有看到「香蕉」?這根香蕉代表「幻想不是空虛的」、「夢想總會實現」……希望的象徵。

最後一張小圖,和前面一張大猩猩帶安娜去吃東西的背影一致,安娜手裡多了一個大猩猩玩具,實是虛,虛是實。幻想與現實融合,用一個巧妙的伏筆,創造一個溫馨的結束。大人也不全是死硬派,很多人心中還是保有一個活潑愛玩的小孩,只是有的小孩被關起來。繪本就是來放小孩自由的鑰匙。

( 創作文學賞析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immpress&aid=44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