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本月閱讀書單:愛上便宜貨-追求折扣的代價 Cheap: The High Cost of Discount Culture
2010/06/27 22:37:07瀏覽565|回應0|推薦3
引用文章財經書摘/不要做低價的奴隸



延伸影片:Wal-Mart: The High Cost of Low Price

一般消費者可能根本沒想過,一味追求低價,背後卻付出驚人代價。居家附近的量販店、大賣場、暢貨中心,可能就是讓我們生活品質不佳,收入萎縮的原因之一。 只是花個小錢買只戴兩個月就不能用的手表,或是買個小榔頭「以備不時之需」,這樣難道不夠節儉嗎?我會為了每公升汽油可便宜幾分錢,而多開一哩路去加油,但不會妄想多開一段路就能找到掉落在人行道的幾分錢。所以這無關節不節儉,對折扣商品的熱愛源於你內心更深層的東西。低價不僅是個結果,它本身就是個勝利,代表你從零售買賣的難解奧秘中爭取到主控權。
追求低價不對嗎?花點小錢買折扣品不是很節儉嗎?當低價是如此吸引人的時候,追求「盡可能便宜」的同時,我們真的賺到了嗎?生活品質更好了嗎? 只是,那種主控權絕大部分是錯覺,那些看似「不可思議的低價」,其實結果都可想而知:從折扣商店買回來的內衣褲一放進烘乾機就縮水;小榔頭太小,根本無法釘釘子;手表用不了多久就壞了。然而,那些便宜商品還是便宜得讓人難以抗拒。

折扣是薪水沒漲的元兇

通貨膨脹對消費者來說肯定不是好事,但從許多方面來說,工資縮水和失業更糟糕。景氣不佳時,零售商通常先從裁員、減薪、減少津貼下手。許多是先裁員,再以低薪回聘,以節省成本,因應低價社會。因為消費者一味強調低價,使得企業被迫降低成本,以滿足市場的需求。當企業必須降低成本,薪資無法提升時,狀況遠比通貨膨脹更糟糕。因為凍結的薪資與津貼無法支應日漸漲價的必需品,我們必須從世界各地取得更便宜的產品,人們則因此付出更高代價,如製造業移至工資低廉的國家,而造成的高失業率。
因為低價,消費者忽視了過去重視的品質,間接導致廠商壓低訂單價格,於是才出現了「黑心貨」,當廠商無所不用其極的殺價,更讓有良心的廠商必須降格配合市場。例如,原本消費者願意用較高的價錢買純牛奶;但當加了部分清水的鮮奶以較低價格搶到市場後,純牛奶生產者也必須面臨「造假做生意、或有良心卻倒閉」的掙扎,最終只是讓所有業者都降低品質,這並非消費者的勝利。

要買什麼食物,在某種程度上是我們能掌控的。許多必須降低個人食物開支的人,或選擇這麼做的人,可能會決定少吃一點,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樣就可省下不少錢。這種「節流」做法也適用於大部分的消費品。例如,哥哥姊姊穿過的T恤可留給弟妹穿、買二手家具就好、汽車開十年再換而非六年、自製卡片或手工藝品送人、不買昂貴禮物等。要做這些改變不容易,但也不是難事,從許多方面來看,似乎是好事一樁。極少人需要擔心會餓死或凍死。但很不幸的,卻得時常為燃料、教育、大眾運輸工具、租屋,和房屋的價格上漲而煩惱。為了生活,我們必須有收入,但許多收入成長,卻跟不上物價上漲。

薪資與津貼難以調升以支應大部分必需品成本的上漲,部分要歸咎於消費品維持低價。科技發達帶來的高效率,讓我們得以從世界各地取得最低價的交易,但我們也都要為這些交易付出高昂代價。

省的錢全花在別的地方了

近幾十年來,一般人薪資停滯、債務升高,導致大家追求低價商品,但低價品無法取代一路攀升的房價、教育和醫療等生活必須用品。

我們從低價消費品省下的錢,幾乎全花在漲價的非耐久商品和服務上面,包括食物、服飾、住所、燃料、交通運輸費和健康醫療等商品與服務。食物成本上漲總是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對於某些人更是痛苦不堪。

「不要做低價的奴隸」,因為「最划算交易」並不見得能幫助國家的經濟成長,天天低價反而是一種劣質生活型態,也不是企業發展之道。下一波消費革命,消費者應該知道商品的真正成本,堅持資訊透明化。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etel&aid=416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