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的腦還有救!每個人都適用的活化大腦四大關鍵,開發人生無限潛力》1
2013/10/11 08:14:12瀏覽547|回應0|推薦0

成人的腦和標本一樣,不會改變嗎?

過去人們堅信神經細胞的性質與一般細胞不同。一般細胞會增生。

肝細胞會急速再生,這對酒精中毒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而被紙張或刀子不小心劃破手指時,皮膚會立刻長出來,因此傷口很快就會癒合。

就連骨頭在人步入中年以前,仍會持續產生新細胞、破壞舊細胞,不斷重新建構。

但我們看不出神經細胞由一個細胞變成兩個。

美國沙克生物研究中心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遺傳學實驗室的蓋吉 Fred Gage 教授說明如下:「都怪科學家們認為神經細胞不可能增生,才會阻礙我們找出成人腦部神經新生 neurogenesis 的可能性。這種情況只能說過去的科學家們太缺乏想像力了。」

西班牙的腦科學家雷蒙卡哈 Santiago Ramon y Cajal 1913 年時提出:「成人的腦已經固定,不會改變。」他發表此主張的 7 年前才獲得諾貝爾獎,是腦科學界的權威。

卡哈主張活生生的腦網絡不會改變,構造與功能也固定不變。

一般民眾廣泛接受這教義,並稱霸近一百年。那麼,這又是如何被打破的?

為什麼金絲雀每年唱新曲? 

──鳥類行為透露神經新生的祕密

洛克斐勒大學的諾德本熱愛金絲雀的歌聲。

他說:「鳥兒的鳴叫有什麼意義?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謎團。」

1960s 年代開始的 30 年間,他設計出絕佳的實驗系統,並且發現了無人能夠想像的事實——

成年脊椎動物的大腦,仍會製造神經細胞。

  但多年來,始終只有少數人相信這項重大發現。

現在回想起來,諾德本追蹤鳥類學習鳴叫的腦部構造時近乎偏執的執著,正好是由根本改變了科學家對人腦固有想法的一連串發現的起點。

  一般認為鳥類的記性很差,腦袋功能低落,但牠們卻能夠記得如何在天上飛,以及唱歌。

這些都是不容小覷的行為,因此也有人認為鳥腦其實是屬於高機能的腦。

諾德本企圖找出鳥兒記住歌曲時的腦部構造。

他認為鳥腦正好是用來了解人腦運作方式的範本。畢竟諾德本是腦科學家。

多數鳥兒會記住一首曲子,並持續鳴唱到死亡為止。

但諾德本更感興趣的是每年學習新曲子的金絲雀。

金絲雀平均壽命為 10 年,且只有雄鳥會唱歌,其曲調音域可多達好幾個 8 度。

金絲雀唱歌的原因是為了強調自己的存在、主張自己的勢力範圍,並在找尋雌鳥求愛時,用它來威脅、驅逐競爭者。

達爾文 Charles Robert Darwin 也曾表示,啼鳥會發出小而不規則的鳴叫聲,就像人類嬰兒的牙牙學語一樣。

金絲雀出生 8 個月後,就具備與成鳥同樣的歌唱能力。接著牠們會在春天繁殖期及夏天換毛期這段時間,不停地歌唱。

奇怪的是,隔年春天,同隻金絲雀卻唱出完全不一樣的曲調,而這個習慣一輩子也不會改變。每到春天,金絲雀們就會發表新曲,簡直和歌手一樣。

 

改變大腦區塊,雌鳥也會唱歌

歌手的新歌來自作曲家,那金絲雀是從哪學到新曲子的呢?

金絲雀學新曲時,腦中又產生了什麼反應?

諾德本說:「我對人類健康也一樣感興趣,只是我將鳥腦當作是人腦的模型罷了。」

為什麼雄金絲雀會唱歌,雌鳥卻幾乎不會?

為了找出這個答案,諾德本先鎖定金絲雀腦中創造並記憶歌曲,也就是管理歌唱能力的區域。

結果發現,雄鳥的這個區域比雌鳥大四倍

  令人驚訝的是,對雌鳥施予雄性激素(男性荷爾蒙)睪固酮Testosterone後,該區域不僅會增大兩倍,且雌鳥也會和雄鳥一樣,開始唱歌。

這項事實相當驚人。

腦科學家們在大學裡一再被灌輸「動物成年後,腦一輩子也不會改變。」的觀念。

諾德本的發現,與過去他在大學裡學到的東西,根本上就相互矛盾,著實令他感到困惑。

他在論文中提到金絲雀腦部神經細胞一整年的增減情況,但同時他自己也表示:

「真奇怪!照理說,我們都知道成年動物的腦不可能會改變,神經細胞只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死亡。這究竟是什麼情況?」

 

老是想太多?認知治療教你改變想法就能改變腦
* 改變想法就能減緩憂鬱及不安。

蒙受憂鬱症折磨的人、容易低潮的人通常有「想太多」的傾向。
他們不斷想著各種非事實的事情,並預估情況會往壞的方向發展,導致心情一片黑暗。

這些人的腦袋中佈滿了會引發負面情緒的思考網絡。
我們只要嘗試
客觀看待自己的內觀冥想,就能在腦中製造帶來正面情緒的新網絡

反覆使用新網絡,讓它更加強化,逐漸不再使用的負面情緒舊網絡就會遭到淘汰。

改變想法就能夠改變腦。這就是所謂的「認知治療」。
十幾歲就為憂鬱症所苦的張泳三,利用客觀審視自己的內觀方式戰勝憂鬱症,就是做到了改變想法就能改變大腦。

一切都從「腦」開始!終其一生,大腦都會改變
醫學教科書記載成人的腦不會改變,這種說法大錯特錯!。

* 最近的研究指出,大腦會因應環境變遷而逐漸改變,且與年齡無關。
我們對於大腦的了解,變成「腦不斷在改變」,就像宇宙觀由地球為宇宙中心的「天動說」,變成了太陽為宇宙中心的「地動說」一樣。
終其一生,人的大腦不斷在改變。小孩子自是如此,而成人的腦也同樣持續在改變。

「腦不斷在改變」是多麼偉大的一件事。

腦運作產生想法,想法具體化就是詞彙,而詞彙實踐了就是行動。

* 一切都從「腦」開始。腦就是人生。大腦會改變,也意味著人生會改變。
先運動,再念書,學習效果加倍!
學習與運動密不可分。既然如此,一邊運動一邊學習,是不是最有效果?不是。

進行劇烈運動時,就算念書,也不會記住。

因為運動時,血液不會流到腦部的額葉,因此很難記住新事物。

所以一邊運動一邊背誦考試內容,效果最差。
重點在於順序。
先是運動,接著才學習。兩者不可同時進行,也不可交換順序。
* 腦科學上對腦袋最好的方法,是先做運動讓腦部製造許多神經細胞,接著透過學習,讓神經細胞納入腦網絡中。


培育腦的魔法營養素——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
培育腦最重要的就是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

隨著神經幹細胞的生長,軸突與樹突會逐漸延伸,並由尖端長出細絲般的觸手,因受到目標神經細胞所釋出的神經滋養因子的肽類激素誘導,而繼續延展,最後成為神經細胞與神經細胞之間的突觸。
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不但促使神經細胞生長,最後製造出突觸的魔法養分,同時也是敦促腦子記住所學事物的主角
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儲存在突觸旁邊,當血流旺盛時,會大量釋放,並與目標神經細胞的表面結合,開啟促使神經細胞生長的 DNA

 

 

《你的腦還有救!每個人都適用的活化大腦四大關鍵,開發人生無限潛力》2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897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