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1/26 11:25:15瀏覽686|回應0|推薦0 | |
震撼當代的新經典
靈修大師喬布拉醫生 & 腦神經科學權威譚茲博士聯手教你突破人類極限,
釋放大腦的超能力,反轉退化老化的生命歷程!
在生理性大腦之上有個靜觀一切、超然存在的藏鏡人—超腦—全知創造者,
讓大腦做更極致發揮,成為心智的彈奏者,演繹出超乎想像的人生。
靈修大師們踽踽獨行於禪定路之上數千年了,科學無法證明他們的經驗,
卻真實不誤傳承於一代一代大師之間。今天科學終於追上禪修者的腳步,
以科學解釋發生在禪修者身上的種種現象,進一步轉化修練法給一般人,
以改善自己的幸福指數。這一切的關鍵,就隱藏在大腦裡。
🎯 人類大腦的能耐超乎你想像
🌷反轉老化延長壽命 🌷主動修復細胞
🌷強化基因優勢 🌷修補記憶缺損,避免失智
🌷強化細胞 IQ 🌷自然戒除任何上癮症狀
🌷大幅改善學習效能 🌷自動過濾負面想法,掃除憂鬱
🌷排拒環境危險因子 🌷強化自我療癒能力,擺脫病痛
🎯 超腦帶給全人類的遠景:
各種可能性、機會、好運氣,以及實現夢想所需要的一切因素。
大腦是人身上的小宇宙,潛力深不可測。
只要出力1/10 就能從容應付日常所需。1/10 基礎的大腦敷衍你,
你誤以為這就是你的能力,甘心判斷你先天不良、老化、病痛、
失能……然而,你錯了。人類大腦有大約 1000 億個神經細胞,
形成1兆 ~ 1000 兆個突觸。這些突觸不斷重組,回應周遭環境。
多出於大腦的自動駕駛模式讓你安份守己,無法突破自我限制,
無論心理或生理都一樣。當你困在自我瓶頸、為病痛衰老受苦,
你該想想醫藥科學之外,是否還有辦法讓我們甩掉這一切束縛?
幸運的是,辦法是有的,而且不假外求。
現在兩位作者要告訴你突破極限的辦法:由你的意識當家作主,
重塑大腦成為〈超腦〉能進行不可思議的療癒及持續不斷重塑。
透過超腦解決基礎大腦難以解決的難題或病痛,提升生命品質,
超越感官的尋常接收體驗,更深刻感受生而為人的幸福及美好。
兩位攜手結合最先進研究與心靈智慧,引導你踏出演化一大步,
破除限制大腦潛能的迷思,跟大腦重建良性互動關係改變人生。
你將擁有不可思議的自我療癒能力,脫離老化、憂鬱、文明病,
迎向一個超級人生。
💖 作者序 喬布拉 Deepak Chopra
心智是騎士,大腦是馬,而握疆繩的是你
—喬布拉 Deepak Chopra
〈超腦〉的完整影響可能還要幾十年後才被人了解。
先請讀者跟大腦建立新關係,試著支配大腦錯綜複雜的神奇能力。
最能駕馭大腦的人是具啟發能力的領導者,希望你更接近這角色。
你能做到,就推動未來的浪潮,推動人類大腦邁向更進化的一步。
神經科學依然陶醉於黃金年代,一股腦尋找跟行為相對應的腦區。
成果豐碩,但也矛盾;把心智簡化成生理機制,矛盾必然會發生。
神經科學家開始質疑:人是不是被大腦操控的木偶?
研究成癮聚焦在古柯鹼、海洛因與安非他命對嗎啡類受體所造成的傷害。
這種永久性傷害讓人渴望更高劑量。吸毒吸到一定程度後就不再有快感,
繼續吸毒只是讓自己感覺正常而已。這個殘酷的情況提供更有力的證據:
是藥物支配吸毒者,而不是吸毒者支配藥物。專家宣稱毒癮不可能戒除,
因為毒化學物緊抓吸毒者不放。但成功戒毒者挺身與遭蹂躪的大腦對抗,
成功發揮了意志力。〈我可以打敗毒癮〉的吶喊,有時成功,有時失敗。
但這個吶喊來自心智而非大腦。展現選擇及自由意志。
我們非常努力想讓大家再度重視〈選擇及自由意志〉。
我們的第二個目標是讓大家相信高階意識的存在。
現代人顯然需要事實佐證才願意接受啟迪。太多事實就在眼前。
大腦會跟隨心智引導,甚至一路走向神。大腦送出所有訊息中,
最微妙靜默無聲的訊息暗示神性存在。很多人忽略了這些訊息,
科學讓人更難相信神─實體世界不留痕跡的無形存在是真實的。
若凡事只用有形證據測量,太多無形的愛與同情心會被你忽視。
對再平凡不過的生活而言,神,並非奢侈的存在或附加的存在。
在宗教組織之外,人們尤其需要意識做為源頭。若什麼都沒有,
我們就像第一部《超人》裡的露易絲連恩從摩天大樓頂端墜落,
克拉克肯特衝進電話亭換上超人裝,一飛衝天接住露易絲,說:
「別擔心,小姐,我接住妳了。」她大叫:「那誰來接住你?」
同樣,意識需要某樣東西或某人支持,而某人就是無限的意識,
稱為神。請仔細想想倘若意識真的只是源自大腦裡的化學作用,
我們根本不需要神。原子跟分子自己就能把心智照顧好。但是,
大腦不可能創造意識。從來沒有人證實有神奇的力量,可讓鹽、
葡萄糖、鉀和水學會思考。現代人覺得古人會崇拜樹靈、山神、
圖騰等神靈是民智未開;沒錯,我們的祖先認為物體都有心智,
但神經科學宣稱思想來自大腦的化學物質,不也是萬物有靈論?
事實恰恰相反!是意識—心智的無形代理人—創造了大腦,而且,
打從第一個能感知世界的生物出現以來,一直都是意識支配大腦。
隨意識演化,會調整大腦配合它的目的,大腦是心智唯一代理人。
用這種方式扭轉神經科學的見解,當然令人震驚,但能讓神重生—
神當然在此。請暫時放下你想像的神,想像跟你一模一樣的心智。
它會思考、會創造、喜歡各種新的可能性、能愛也懂得愛,而且,
它最愛的就是生命本身。這就是神的心智。這個心智具有爭議性,
是因為它沒有固定的位置、跨越所有疆界、無邊無際、無所不在,
超越過去、現在和未來。每一個靈性傳統都認為這就是神。然而,
這觀念已隨時間消逝,我們把神當成信仰,而非本該如此的事實。
心智一直都在,瀰漫整個宇宙。太難接受?想想中世紀靠磁石航海的人:
磁石吊在線上,指著北方—原始的指南針。你告訴那船員磁力無所不在,
不是只存在一顆石頭裡,他會相信你嗎?今天我們假設每個人都有心智,
就像握著磁石的船員一樣緊握一片珍貴的意識。事實上我們共享同心智,
雖然它存在於每一個小小的人類身上,卻沒有失去無邊無際的狀態。
我們與自己的想法和渴望緊密相依,才會常把〈我的心意〉掛在嘴邊。
意識是場域,就像電磁場一樣蔓延全宇宙。這些電子訊號滲透進大腦,
但我們不會說我的電力而是說〈我的心意〉。量子物理學先驅薛丁格
Erwin Schrödinger 曾針對這個議題直接發表看法,以下是其中三個:
🌷〈分割或增加意識毫無意義。〉
🌷〈事實上,只有一個心智。〉
🌷〈意識是沒有複數狀態的單一存在。〉
如果你覺得太抽象,可以想想雖然為了方便把空間跟時間切割成小段,
但其實宇宙只有單一的空間和時間。總有一天,科學會追上這些議題,
無可避免,因為事情已經起了頭。丟石頭到池塘裡漣漪會擴散到多遠?
一個世紀前推動量子革命的普朗克 Max Planck說過一句奇妙神秘的話:
「宇宙早已知道我們即將到來。」心智場的年代至少跟宇宙一樣古老!
而人類大腦卻是演化的產物。大腦接下來將會如何演化?沒有人知道,
但我願相信下一步就是大躍進!好讓我們都接受源自古梵文的一個詞:
Aham Brahmasmi—我是宇宙—像是跳回到過去,但吠陀先知的這句話,
出自更高層次的覺識。無論多古早〈我是誰〉都是亙古不變的大哉問。
如果現代人能追上古老的智慧,必能造成驚人的結果。又有何不可呢?
無論佛陀、耶穌、聖哲或開悟的智者,他們的大腦都已到達一個高度,
足以啟發幾世紀的人。但從生物學角度看,他們的大腦跟任何人無異!
佛陀的大腦跟隨心智引導,這就是為什麼每個偉大的靈性導師都宣稱:
任何人都能完成他們所走過的旅程。問題在於你是否願意跨出第一步,
並留意大腦接收到的微妙訊號。既然我們的大腦已經調諧到量子層次,
當然能接收到宇宙的任何訊息。所以,神並未偏心聖徒、賢者與先知,
他們只是比你我更勇敢,大膽跟隨引領他們找到覺識源頭的線索。
如果過去那些受啟迪的智者精通科學語言,他們會說:
「宇宙是一個不停流動、不可分割的整體。」這話不是古代聖哲說的,
而是出自一位有遠見的英格蘭物理學家大衛波姆 David Bohm。
這句話的意思等同於〈你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的同一個地方兩次。〉
神祕的謎團搖身一變,成為科學上的假設。
我是一個樂觀的人,我希望能在十年後看見意識被科學全面的接受。
我們困在凡塵俗世裡,是我們自己製造出障礙,把世界分成裡、外;
把人類心智獨立出來,視為宇宙獨一無二的產物;若少了人類心智,
宇宙就沒有智慧──這就是現行宇宙論的主張。
然而,思辨的火花讓越來越多的宇宙學家開始大膽探索新方向:
宇宙擁有智慧、創造力及自我覺識─的確會知道我們即將到來。
本書觸及許多困難的觀念。有一個基礎觀念:創造實相是每個人的任務。
世界沒有真實樣貌,不可能永遠固定不變。實相會不斷演化—謝天謝地,
最大的線索在你的大腦裡。實相一個接一個裝進大腦裡,爬蟲腦的實相,
還在我們的大腦裡,但是透過演化,它被納入更高階的實相中,
每一個實相都對應到一個新的生理結構。
此時此刻,每個人的大腦都映照出自己的實相。心智是騎士,大腦是馬。
騎過馬的人知道馬會畏怯、會抗拒轡頭、會害怕、會停下來吃路邊的草,
或是快速衝回家。騎士緊緊抓牢韁繩,但是大部分情況都在他的掌控中。
當原本的印記、衝動、驅動力和習慣想要反客為主,就會出現這些插曲,
我們會緊緊抓住大腦韁繩。馬兒再橫衝直撞,瘋狂的程度都比不上大腦。
藥物上癮、精神分裂症,與許多其他病症的生理偏差,都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多數時候,主控權都在心智手裡。我們一直都握有意識的控制權。
大腦一旦受到啟發,潛力無窮無盡。有人不相信有超級大腦而背棄它,
那就太可笑了,因為如果你能看見自己尚未開發的潛力,
就會明白你已經擁有了一顆超級大腦。
💖 作者序 譚茲 Rudolph E. Tanzi
支配大腦就能支配你的現實 ──突觸,治療阿茲海默症的希望。
譚茲 Rudolph E. Tanzi
把心智與大腦連結起來是很棒的事,兩者之間失去關聯就會變得很可怕。
我的專業是研究大腦的黑暗面,在阿茲海默症基因計畫中尋找相關基因,
目前已找到一百多個與最常見、最嚴重的失憶症有關的基因。寫這本書,
讓我有機會後退一步用較寬廣的角度來思考大腦。你對心智了解得越多,
你的大腦研究就會出現更多新的形態與可能性。
癌症研究者急切想找到治癌方法,他們的時間壓力不亞於阿茲海默症。
隨著平均壽命增加,阿茲海默症患者也越來越多,美國已有500多萬名,
全球患者有3800萬。若未發展出預防療法,到了2040年,
美國的患者預計將會超過1400萬人,而全球則超過一億人。
阿茲海默症跟生活形態有沒有關係?我個人認為有此可能。
心智是我們的下一個希望,生活形態的任何改變都是從心智開始。
一開始你必須願意改變,然後帶領大腦製造新的神經網路支持你。
我們知道大腦不用就會衰退,想一輩子保持記憶力完整更是如此。
我跟狄帕克合作深入研究心智與身體的關聯,想到大腦理想形態,
並不專指阿茲海默症,也不認為患者是因錯誤的生活形態而罹病。
大部分的疾病都是基因與生活形態的綜合結果,光靠健康的生活,
也難以克服。每個人都有增加或減少阿茲海默症風險的基因變異,
這些基因變異搭配環境因素,決定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有多高。
風險因子涵蓋各種可能,沮喪、中風、大腦創傷、過胖、糖尿病、
高膽固醇,甚至連寂寞也是風險因子。
好消息是在多數阿茲海默病例中,生活形態有可能戰勝基因遺傳。
大部分與年齡相關的常見病症都有類似的基因圖譜,例如心臟病、
中風與糖尿病。特定行為能否對應大腦活動模式,進而及早治療?
民眾還不知道大腦研究最大的進展就是把焦點從突觸轉移到網絡。
但研究突觸的進展很有限。如憂鬱症形成的神經網路就因人而異。
所以才出現系統化的方法,觀察的是整個網絡模式而不只是突觸。
就像檢查電箱裡的保險絲跟檢查整間屋子的配電系統是不一樣的。
但是你的大腦不是配電系統,它的神經網絡是有生命的、動態的,
緊密交織,其中一條線路出現變化,整個神經系統都會與之呼應。
神經網絡理論確實開啟了許多的可能性。我們主張大腦是個流動過程,
而不是東西。思想與感覺都是流動過程,就像靠兩個鏡像看宇宙一樣,
無意識的心智可視為跟暗物質一樣,神祕控制這個宇宙所發生的事件。
你的神經元跟發生在你身上的任何事情同步,連你的基因也參與其中。
你的基因並非端坐在細胞裡冷眼旁觀,而會根據所發生的事件去開關,
改變它們的化學輸出。行為形塑生理機制,以這個觀念所進行的研究,
已經證實生活形態的正面改變,包括飲食、運動、壓力管理與冥想等,
會影響 400-500 個基因,說不定更多。
💖 該怎麼做才能預防或阻止阿茲海默症發生呢?
🌷第一個關鍵是遵循有好處的生活形態,是個好方法,
只要開始運動,就可以促進大腦降低乙型類澱粉蛋白的基因活性。
流行病研究證實適度運動可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臨床實驗指出,
在發病後每週做兩次 60 分鐘劇烈運動可以延緩阿茲海默症發展速度。
🌷第二個關鍵是飲食。原則是:對心臟有好處的飲食,對大腦也有好處。
初榨橄欖油、地中海飲食、紅酒與黑巧克力,可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
更簡單的預防方法是少吃。在動物實驗中,限制熱量攝取能增加壽命、
減少大腦病變;初榨椰子油能治療和預防阿茲海默症—尚待數據佐證。
🌷第三種方法是智能上的刺激,可刺激大腦生成新突觸強化原來的突觸。
生成突觸越多越不容易在罹症之前把突觸用光。比智能刺激更重要的,
是參與社會的程度,參與社會互動程度較高,患阿茲海默症風險較低;
而寂寞則被列為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因子之一。
就算形而上學與哲學難以捉摸,科學也不能漠視,
何況科學本身還是心智的產物。所有最偉大的科學發現,
通常都源自於過去的白日夢。
神經科學家不能忽略意識這個介面,堅持大腦第一只是保護地盤,
有違追求真理的精神。事實是意識不只是大腦裡的電子碰撞而已。
我投入阿茲海默症的研究是為了解決生理難關,驅動力是同理心,
發病時患者本人或親友都非常絕望,就算是早期症狀也令人害怕。
最初是輕微認知障礙,似乎沒什麼,但影響一點也不輕微,因為,
病患記不住日常活動,沒辦法一心多用。到很難記憶文字的時候,
說話和書寫會變得越來越困難。更可怕的是那種上不了岸的感覺,
舊的回憶消失,新的回憶也無法形成。病患連自己生病也不知道,
這時的照顧責任會落在近親身上,現在約有1500萬名無償照顧者。
讓許多人受盡痛苦。
但是何不將阿茲海默症當成鞭策與激勵,在老化前用最好的方式
使用我們的大腦?阿茲海默症扼殺了老年人度過充實生活的夢想。
在打敗這個病之前,我們每個人可以從童年開始就好好利用大腦。
每天都應該對大腦心存感激。你的大腦不只把這個世界傳送給你,
也創造了世界。你支配大腦就支配你的現實。心智釋放深層力量,
你擁有的覺察力更強、身體更健康、更快樂與無止境的個人成長。
關於大腦的再生與重塑能力,未來一定會有讓我們驚訝的新發現。
重塑是生理上的改變,改變是回應心智的意圖。我們有這個真相:
人因心智存在,大腦為心智服務,就像最忠心又親密的僕人一樣。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