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生病的生活
2011/02/11 23:15:16瀏覽1109|回應0|推薦2

可以讓人不生病又長壽的方法

n  〈奇妙酵素〉就是支持人生命運作的 5000 種以上酵素的原型。

n  每一種酵素只能發揮一種功能。例如唾液中含有消化酵素「澱粉 Amylase」,只對碳水化合物起反應

n  特定部位大量消耗特定酵素時,身體其他部位會出現必要的酵素不足。

n  艾德華豪爾博士 Dr.Edward Howell 認為生物一生中能夠製造的酵素總量是固定的。

n  臨床上已經證實,養成能補充奇妙酵素,及不浪費奇妙酵素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能改善胃相和腸相。

M  流行健康有許多騙局

n  剛接受完手術的病人,「為了減輕腸胃的負擔」,伙食通常先供應稀飯,是大錯特錯,咀嚼可以促進唾液的分泌,唾液中含有消化酵素,可順利分解食物,幫助消化與吸收 

     沒腸胃毛病的人,最好平時就養成咀嚼 30-50 次的習慣。 

n  牛奶是最不易消化的食物,飲用過多牛奶反而容易骨質疏鬆 

n  牛奶是〈生鏽的脂肪〉,妊娠中的母親飲用牛奶,小孩容易出現過敏

n  人的腸裡本來就存在著乳酸菌,稱為「常在菌」,優酪乳的乳酸菌一進入胃裡,幾乎都會被胃酸殺死

M  吃肉並不能產生體力 

n  肉食能加速生長,就是加速老化! 

n  人造奶油是反式脂肪,最不利健康 

n  油烹調之後易氧化,放至一段時間的油炸食品則絕對不可再吃  

M  胃藥為害腸胃 

n  日本人胃不舒服時,通常會立刻服用胃藥 

n  美國人則很少使用胃藥,但經常服用的是消化酵素的補充劑 

n  日本人的胃癌發生率高出美國人10  

n  以藥物來抑制胃酸,反而會使胃黏膜萎縮,可能發展成胃癌,胃藥越吃越傷胃,基本上藥都是「毒」 

n  應該改變觀念:活用酵素補充劑,來取代抗酸劑、制酸劑等胃藥

M  健康關鍵在「酵素」的量

n  不論動植物,凡是生命就都有酵素

n  酵素的量與活性,對健康狀態有極大的影響

n  胃相、腸相佳的人,共通點是大量攝取富含酵素的新鮮食物 

n  相對的,胃相、腸相不佳的人,共通點是生活習慣都會大量消耗酵素

n  體內酵素的量,掌握著生命體的命運 

M  奇妙酵素  自癒力

n  大部分食物的酵素,會在消化過程中將蛋白質分解成胜 peptide 或胺基酸 amino acid,然後被小腸吸收。 

n  推測飲食中若含有豐富的酵素,體內將會產生〈原型酵素〉 

n  當某個特定部位消耗了大量特定酵素後,其他部位就會缺乏必要的酵素。例如,在大量飲酒後,肝臟會大量消耗分解酒精的酵素,胃腸用來消化和吸收的酵素就會不足。

n  肝臟有較多分解酒精酵素的人,分解速度較快,常被稱為「酒量好」。「酒量差」的人則是酒精分解酵素較少。原本酒量不好的人,持續訓練可以提升酒量。

M  抗癌劑不能治癒癌症

n  任何藥物皆會大量消耗奇妙酵素,其中以〈抗癌劑〉對奇妙酵素的破壞力最大

n  癌症療法:先切除被癌細胞侵襲的部份,再排除患者罹患癌症的可能原因。 

1.   戒煙、戒酒,

2. 完全停止攝取肉類、牛奶、乳製品至少 45年。

3.    鼓勵患者每天都要抱著幸福感度過,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防止癌症復發

n  執掌免疫力、生命力,以及幫助細胞修復、再生的,正是各種酵素。

n  抗癌劑釋出劇毒的活性氧自由基,來殺死癌細胞,〈奇妙酵素〉就會變成解毒用酵素,而導致各部位酵素不足,造成食慾不振、噁心、掉髮等副作用。

M  健康長壽的飲食法

n  你的健康由你吃的食物來決定,調查發現,大多癌症患者都習慣攝取大量葷食,如肉、魚、蛋、牛奶等。

n  罹患乳癌、攝護腺癌的男女,出現大腸異常的比例也相當高。

n  飲食所引起的癌症會不斷的累積,能形成可觀的力量。

M  飲食健康法能防止癌症復發 

n  最初形成的癌細胞,不會在增殖中像火花般「飛濺」到其他器官。

n  平日在體內各器官累積的「毒素」,如同定時炸彈,哪一個會最先爆炸,依每個人的遺傳基因、生活環境等而有不同。

n  癌症不是僅有某部位遭侵襲的「局部性疾病」,而是整個身體都被侵襲的「全身性疾病」,看起來好像是癌細胞在身體其他部位「轉移」,其實是分布全身的炸彈不定時的相繼爆炸。

n  原本生命力已經下降,再切除器官、淋巴腺和血管,當然會使免疫機能大幅下降,切除淋巴腺對身體的傷害,要大於癌細胞留在體內。

n  如果癌症已惡化至末期,不論如何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或提升免疫力,都很難完全恢復身體的機能。因為這時身體的奇妙酵素已幾乎消耗殆盡。

M  多吃新鮮富含酵素的食物

n  所有的動物都需要酵素,酵素不耐熱,在 48115 時就會死亡

n  以一顆蘋果為例,採收後所經過時間,會使蘋果中所含的酵素的量出現很大的差異。

n  最好的食物就是在含有豐富礦物質的肥沃土地上,未使用化學肥料或農藥所栽培出來的作物(有機),而且收成之後必須趁鮮立即食用。

n  不論生的蔬菜、水果、肉類或魚類,越新鮮,酵素的含量越多。

M  吃生鏽的食物,身體也會生鏽

n  新鮮食物對身體有益,除了含有豐富的酵素之外,未經「氧化」也是主要原因,過期的食物可說就是「氧化過度的食物」

n  自由基具有強大的氧化力﹙使物質生鏽的力量﹚,而且是普通氧的數十倍

n  自由基雖然大多被視為有害物質,但是他也能消滅進入物體內的病毒、細菌、黴菌,防止傳染病侵襲,對身體具有重要的功用。不過,若自由基超過一定數量,就會破壞正常細胞的細胞膜或 DNA 而危害到身體

n  身體具備屬於抗氧化物的酵素,發揮中和自由基的功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超氧化物歧化 SOD-Superoxide Dismutase」酵素,40 歲以後,SOD 會急速減少。

n  吃了氧化的食物後,會在體內產生大量自由基。

n  經常攝取大量、新鮮、且富含酵素的蔬菜、水果,不但體內很難產生大量自由基,也可以防止消耗體內的奇妙酵素。

M  必須脂肪酸的最佳攝取法

n  魚類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最為穩定

n  特別是沙丁魚、秋刀魚、鯖魚、鮪魚等「青背魚」類中含有豐富的 DHAEPA 

n  不論哪一種油,與空氣接觸,很快即開始氧化。因此,最好盡量避免使用油高溫(煎、炸)烹調食物 

n  所謂保持天然型態,是指直接食用穀物、豆類、堅果或植物的種子等食物。這是最安全、而且最健康的油脂攝取方式。

M  體溫高於人類的動物肉會汙染血液

n  體溫低的動物的脂肪較佳,魚類體溫遠低於人類,以魚為肉食的人,不論腸相多麼不佳,也不致於形成「憩室」。

n  DHA EPA 等抗氧化物質,以紅肉魚含量較多,但魚剖切後與空氣接觸,很快就會氧化。 

n  比人類體溫高的動物 (牛、羊、豬、鳥) 的脂肪進入人體會凝固,對人體有害。

M  不論多麼好的食物,若攝取的量超過身體所需,反而會變成毒素

n  過多的蛋白質被消化酵素分解成胺基酸,胺基酸在肝臟內被分解後流入血液中,最後會隨尿液排出體外。 

n  但在此之前,為了中和酸性血液,必須從骨骼和牙齒中溶出大量的鈣質。 

n  血液在腎臟內過濾,蛋白質代謝物、鈣與大量的水分,一起排出體外。

n  理想食物:植物性 85% 動物性 15%

從植物性食物中,也可以攝取充分的蛋白質,海苔的營養成分中 37% 是蛋白質;大豆含有豐富的胺基酸,自古以來就有「田裡的肉」之稱。

M  白米是死亡食物

n  飲食中,榖類應占整體的 4050%

n  稻米的收穫期有限,不可能隨時取得剛採收的產品,因此最好購買未與氧接觸的真空包裝糙米,並在開封之後的大約 10 天內吃完。因為,米與空氣接觸後,也會逐漸氧化。

n  會發芽的糙米,才是蘊含著生命力的「活的食物」。

M  穀物最好熟食

n  「充分咀嚼、吃八分飽」有益健康,充分咀嚼最重要的好處,就是節省奇妙酵素。

n  消化食物所用的酵素的量減少,代表提供身體解毒與修復、供應能量等維持身體恆常性的酵素增加,抵抗力、免疫力隨之提升,並且使壽命增長。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4876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