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壇經心得(1)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009/04/08 14:00:56瀏覽1765|回應0|推薦8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本原目

  悟法傳衣第一  釋功德淨土第二

定慧一體第三  教授坐禪第四

傳香懺悔第五    參請機緣第六

南頓北漸第七  唐朝徵詔第八

法門對示第九  付囑流通第十

釋經名

    「六祖壇經」是「六祖惠能大師法寶壇經」之簡稱。中國禪宗,由達磨祖師傳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而至惠能,共六代,所以六祖就是指惠能大師。

    何以稱為「壇經」?因為在劉宋朝先有一位求那跋陀羅三藏法師在廣州法性寺創立戒壇,並立碑預言「將來當有一位肉身菩薩到此壇受戒」;後在梁天監元年時(與蕭齊末中興二年壬午同年西元五○二年),又有一位智藥三藏法師,在此壇畔種了一株菩提樹,並亦預言「將來有一位肉身菩薩在此樹下開演上乘度無量眾」。唐高宗儀鳯元年丙子(西元六七六年)二月八日六祖即在此壇受具足戒,並在此壇畔菩提樹下開始傳佛心印,其後說法雖不只限在此壇,他的門弟子為了重視由此壇開始的紀念性,所以將六祖前後語錄統稱為「壇經」。胡適之以為應作檀經,從木不從土,實則從土的壇字不誤而是胡說之自誤。

    「六祖壇經」原名「六祖惠能大師法寶壇經」。既稱「祖」,當然是「大師」;既稱「經」,當然是「法寶」;所以將經題簡稱為「六祖壇經」。壇經的本子有數種:

一、法海集記本,為本經最原始的本子,早已失傳。

二、燉煌寫本,收大正藏二○○七部。

三、北宋(太祖乾德五年丁卯五月西元九六七年)惠昕改本

四、北宋(仁宗至和三年丙申三月西元一○五六年)契嵩重定本。

五、元初(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庚寅中春西元一二九○年)德異吳中流傳本

六、元初(世祖至元二十八年辛卯夏西元一二九一年)宗寶南海流傳本

七、藏本,前所流通的種本子的本,是種元初重本。

 壇經心得(1)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經文

【悟法傳衣第一】

             時1大師2至寶林3。韶州4韋刺史5名璩,與官僚6入山。 請師於大梵寺7講堂為眾開緣說摩訶波羅蜜法8

師升座次9,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10三十餘人,僧11121314一千餘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15

大師告曰:善知識,總淨心念摩訶波羅蜜16

【愛徒老師引言】

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淨心;靜心也。」(唐朝淨與靜通用)【四書,大學經一章:大學之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能靜下心,是聽聞生命之法的先決條件。所以惠能大師透過大眾口唸「摩訶般若波羅蜜」這幾個字,將心「止、定」在這幾個字上面,而能「靜、安、慮、得」。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了解生命的真相,知道活著是為什麼?要如何活?這才是真正的「大學問」。聖賢提醒我們,大學之道在「明」白每一個人都本自具足的「明德」,第一個「明」是動詞,明白之義。第二個「明德」是指每個人裡面都有一個「天生」「能明白的能力」。若能明白了裡面這個「能力」,並且拿出來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樣您會是一個「新造的人」(親民),而您依循著您所發現的生命法則(依止於至善),產生一切的作為,就接近聖賢所說的「真理大道」了。 

【唐一玄教授經文白話】

【悟法傳衣第一】

一時(古代唐朝高宗時,惠能大師從廣州法性寺,來到曹溪南華山寶林寺。韶州府的刺史官韋璩與其部屬進入南華山,禮請惠能大師,到城裡的大梵寺講堂,為眾人廣開佛法因緣,而演說法要。

惠能大師登壇昇座時,聽眾有刺史官及其部屬三十多人,儒宗學士也有三十餘人,再加上僧、尼、道、俗一千餘人,同時向惠能大師敬禮,希望能得聽聞佛法要義。

惠能大師告訴大眾說:請大家先能靜下心來口唸「摩訶般若波羅蜜」這幾個字,將心「止、定」在這幾個字上面,而能「靜、安、慮、得」。一起來聽聞生命之法。

經文名詞注釋】

1.時:時,同於佛經上的「一時」,龍樹論師叫做「時成就」,是指時間,但未確指是某一個時間;也可以說是指六祖來乘到寶林寺而韋刺史入山來請的當時。其年份,可依據法海舊序推定為唐高宗儀鳳二年丁丑〈西元六七七年〉之春。

2.大師:大師之稱,是由佛的十種尊號中「天人師」簡化而來的尊稱,通於凡聖,是指德學堪以做群生模範的人。能善於教誡弟子一切應作不應作的事,乃稱大師,不是凡鄙所可僭稱得的。這裡的大師是指六祖惠能。

3.寶林:此指寶林寺〈舊唐書列傳作廣果寺〉,位於廣東省韶州府曲江縣南六十里之南華山中,梁天監元年壬午〈西元五0二年〉智樂三藏所創建,落成于天監三年甲申〈西元五0四年〉。唐中宗神龍元年乙已〈西元七0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敕改寺名為中興寺,後又改名為法泉寺〈見傳燈錄五〉。北宋太平興國三年戊寅〈西元九七八年〉敕改名為南華寺,後又改名為華果寺〈見宋高僧傳八〉。

4.韶州:府名。隋朝改東衡州為韶州,唐改韶州為始興郡,不久又回復舊名。元時設置韶州路,明初改為韶州府。屬廣東省,府治即在曲江,管轄曲江等六縣。民國以來廢州府為縣,曲江縣即韶州舊治。

5.韋刺史:刺史是掌管州府的官名,是知州府事刺舉不法的專員,韋刺史是指韶州刺史韋璩。〈見景德傳燈錄,璩一作據,注音作ㄐㄩ\,御韻。〉佛學大辭典根據廣東通志作韋宙。宙是韋丹之子,與盧鈞同時,鈞興宙先後任嶺南節度使,為文宗宣宗間的人〈見中國人名大辭典〉。即使韋宙在盧鈞節度嶺南時曾任韶州刺史,但是上距六祖遷化的開元元年癸丑〈西元七一三年〉已經約在百年以上,若以六祖初出韶州大梵寺說法之時推算,絕不可能是由韋宙入山來請的。因此可以論定韋璩與韋宙不是同一個人;此時此地的韶州刺史是韋璩而不是韋宙。韋璩的官職,神會語錄中稱為「殿內丞」,歷代法寶記中稱為「大常寺丞」,曹溪大師別傳中稱為「殿中侍御史」,傳說之不同如此。曲江張九齡撰有「故韶州司馬韋府君墓誌銘」,〈見全唐文卷二九三〉,或者即此使君,乃官司馬而曾攝刺史者之稱也。

6.官僚:同在一起做官的部屬。

7.大梵寺:位於廣東韶州府曲江縣的河西。開元二年甲寅〈西元七一四年〉即六祖遷化的翌年,改名開元寺,後又稱為大梵寺。北宋崇寧三年甲申〈西元一一0四年〉稱崇寧寺,政和中〈西元一一一一年至一一一八年〉改稱天寧寺,至南宋紹興三年癸丑〈西元一一三三年〉敕名報恩光孝寺。

8.開緣說法:為眾人廣開佛法因緣而說法要。

9.師升座次:師,指六祖;座次,即是所坐之處。

10.儒宗學士:儒宗,學術界的領袖。學士,一般讀書人。儒宗學士亦可合解為儒門碩學之士。

11.僧:具說「僧伽」,是梵語Sangha的對音,華譯作和合眾,為出家眾四人以上的通稱。此處在習慣上單指比丘,比丘是梵語Bhiksu的對音,即出家的男眾。

12.尼:具說「比丘尼」,是梵語Bhiksuni的對音,即出家的女眾。

13.道:佛教以外崇奉其他教派的人士。

14.俗:一般俗家人。

15.法要:佛法的要義,即簡約而樞要的法義,叫做法要。

16.摩訶般若波羅蜜:〈佛學辭典1693頁〉譯曰「大慧到彼岸」。六度之一。大慧為到涅槃岸之要法,故曰到彼岸。心經法藏疏曰:「般若是體,此云智慧,即神悟玄奧妙證真淨也。波羅蜜多是用,此云到彼岸,即由此妙慧翻生死過盡至真空之際。…」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dnews&aid=282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