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4/21 02:24:50瀏覽1864|回應3|推薦18 | |
中華民國在國際的正式名稱為Republic of China,翻成中文就是『共和』的中國,共和是修飾語,主體是中國。換言之,沒有中國就沒有中華民國,因為中華民國只是中國的國號名稱,就如同大漢朝、大唐朝,都是代表當時中國的一個朝代名稱,主體都是中國。 其實不只大漢朝、大唐朝,甚至女真人建立的大清朝也認為自己是中國的一個朝代。最好的例子就是發生在康熙60年的禮儀之爭。 明朝萬曆年間,有位天主教的教士利瑪竇到中國來傳教。原本天主教的教規不許信徒們祭拜教外的一切神靈,但他發現中國人因為儒家文化的關係,有祭祀祖先、祭拜孔子的禮儀後,為了傳教的方便,特別允許中國的信徒可以保留祭祀祖先、祭拜孔子的傳統禮儀,從此天主教就在中國流傳了一百多年。可是到了清朝康熙年間,當時的羅馬教宗本篤十四世下令中國信徒必需切實遵守教規,不得再祭祀祖先、祭拜孔子。本篤十四這個命令惹得康熙大為震怒,認為這與中國禮儀不合,為了捍衛中國的禮儀 ,就禁止天主教在中國傳教了。當時他下的傳旨是「中國道理無窮,文義深奥,非爾等西洋人所可妄論」。可見大清朝康熙大帝都認為自己大清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自己是中國的皇帝。 再看看1895年的馬關條約,裡面九款牽涉到領土與主權的問題時,都是以中、日兩國互稱,而不是以日、清兩國互稱。其中的第二款是說把中國的台灣割讓給日本,並不是說把大清朝的台灣割讓給日本,因為大清朝只不過是當時中國的國號,只是代表中國跟日本簽約而已,這也就是為什麼開羅宣言裡說要日本把從中國竊取的台灣歸還給中國的原因。 大清朝傾覆後,中華民國接替了大清朝掌管了中國,中華民國也就成為中國新的國號。這中華民國四個字是由孫中山先生於1905年8月20日,在同盟會成立大會時提出來的,但在他心目中中華民國只是中國的國號而已,主體還是中國,他臨終時念念不忘的還是中國兩個字,在彌留時最後的幾個字就是『和平。。。奮鬥。。。救中國。。。』 國家要有國號,就如同一個人要有外衣一樣,但外衣畢竟是外衣,主體還是人,不能只認外衣而忘了衣服的主人。今天中華民國這件外衣已被人盜取了,已經不能再代表原來的主人了,已經背叛了當年孫中山先生設計時的本意了,我們為何還迷戀這件已被盜走的外衣,而忘了它原來的主人---中國呢?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