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外型奇特的小黃瓜
教育部的《閩南語辭典》說小黃瓜的台語是「瓜仔哖」,但是另有一本《台文華文線頂辭典》說是「瓜仔妮」。您認同哪一個呢? 「瓜仔哖」的音讀是kue-á-nî,而「瓜仔妮」的音讀也依樣是kue-á-nî。瓜仔哖的釋義如下: 小黃瓜。瓜果類。「胡瓜」的品種之一。比稱為「刺瓜仔」(tshì-kue-á)的大黃瓜體型更小,常用來涼拌或作為料理的配色。 刺瓜仔的釋義如下: 胡瓜、黃瓜。瓜果類。瓠果細長,通常為長形或卵形,表面有小刺,大小隨品種而異。 《閩南語辭典》對於哖與妮字,皆只標出音讀,沒有字義解釋。哖字一看就知道是台語的標音字,而妮字的國語字義是小女孩。對於瓜果的子房與幼果,台語唸成nî,筆者認同採用妮字。 植物會開花結果的是雌花,經過雄花授粉,會成功結果的叫做「牢妮」,音讀是tiâu nî;授粉失敗或被昆蟲叮咬變成枯萎的叫做「袂牢妮」,音讀是buē tiâu nî。 黃瓜就是胡瓜,小黃瓜是大黃瓜的幼果。黃瓜由雌花的子房所結的小果實叫做妮,音讀是nî。因此,小黃瓜的台語叫做瓜仔妮;至於大黃瓜的台語,則叫做刺瓜仔。 家父曾在菜園裡種過胡瓜,可是都採摘大黃瓜食用,不採小黃瓜。因此,對於小黃瓜的台語,我感到陌生,今查字典才知叫做「瓜仔哖」(kue-á-nî)。對於小黃瓜的台語,「瓜仔哖」、「瓜仔妮」或「娘仔瓜」(niû-á-kue),您認同哪一種寫法呢?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2)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3) 《台文華文線頂辭典》 [相關閱讀] 小黃瓜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