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11 11:04:46瀏覽689|回應0|推薦1 | |
參考相關文章不給摸就沒班上 不聽話就沒班上 >>>>>> 「官官相護」腐蝕公務體系的靈魂: 陳水扁、馬英九入公門時, 也是白紙一張... 桃園機場受旅客抱怨已不知多少年,直到近來攸關安全和紀律的重大違失連串爆發,才證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個職掌如此重要的機關,從小處的螺絲鬆動,惡化成今天的千瘡百孔,絕非一二害群之馬的「能耐」就可造成。果然,事發之後,各種不可思議的情節一一揭露:據報導,政風室早就接獲檢舉,卻置若罔聞,顯然是「吃案」;交通部風聞弊端,民航局回報「查無此事」,反而還說要查洩密;至於民航局長李龍文以「健康因素」請辭,如果因此就為這個案子「止血」,則真正必須負責、有待懲處的對象,不是反而成了漏網之魚? 可怕的不是「一粒老鼠屎」,可怕的是上下沆瀣一氣。可怕的不是弊案,可怕的是明知有弊案,卻還是沒決心、沒辦法清除!老百姓熟知「官官相護」這句話,正可見官官相護現象之淵遠流長。從古早開始,民眾在官僚體系受弊案所害,若為爭公道挺身而出,多的是「檢舉人變被害人」的下場,就是官官相護所致,所以聰明人相囑「民不與官鬥」。而民主法治雖然設下種種訴冤訴願、內部檢查的機制,台灣的行政法院還一度被叫做「行政院的法院」;但審視這次機場事件,卻連政風室也陷入暴風中心。可見官僚體制內不公正現象之「頑固」,讓規矩做事的公務員同僚、讓受公權力箝制的平民百姓,是多麼無奈。 官官相護之下,往往是惡人得逞,好人受挫,正常的規則不能運作,久而久之,就是風氣敗壞,難怪整個體系沉淪到被罵成「爛到骨子裡」。尤其公務員手裡握有行政裁量甚至執行司法的公權力,一旦濫權或失職,如果還要官官相護,自是為害更深。例如,最近爆出高檢署主任檢察官的一則違紀案,以查賄為由非法調閱私人嫌隙者的通聯紀錄。這在任何法治社會,都不是輕鬆的情節,令美國總統尼克森下台的水門案也不過就是違法竊聽的事件。但據報導,高檢署最初只打算以「飭令注意」處理,直到引起法務部同仁不滿和檢審委員反對,才改以申誡處分。 這則新聞不算轟動,但網路上網友反應之激烈,潮水一般的數百則留言痛罵「只知嚴辦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官官相護的腐敗政府」、「檢察官濫權是人民的災難」、「司法改革還有明天嗎」……,群情激憤的程度,法務部如果還是看不見聽不見,那真是坐實了「官官相護」的指責了! 台灣的公務員本來都有學歷和高普考的「身家保證」,初入公門都是白紙一張;日後如果慢慢累積出顢頇、怠惰的整體形象,甚至某些特定單位被認為違法濫權成了「通例」,那絕不會是一二人行為偏差的問題,而是整體風氣所致。官官相護成了惡人的保護傘,也讓多半奉公守法的公務員很洩氣,醬缸文化由此而來。也難怪在台灣,行政效率、司法公正度等等公部門的因素,永遠是拖累國家競爭力的首要原因,且成了製造民怨的溫床。 考試院正積極推動公務人員的考績法修正,卻受到很大的阻力。從機場事件看來,上班時在公務場地摟著女人喝酒作樂的醜行,能不嚴厲懲處、積極淘汰嗎?但反過來看,只要官官相護的情況存在一天,這種行徑惡劣的公務員,就可能是受到上級考績「保護」的對象,也難怪有人對考績制「擇優汰劣」的功能不抱信心。官官相護是侵蝕公務體系靈魂的最大殺手,行政革新務必從這裡開始做起! 【2010/07/11 聯合報】 個人看法: 高階官員的「官官相護」若不停止,中階、基層官員的「官官相護」能真正被打破嗎? 媒體喊行政革新務必從阻止「官官相護」做起! 是好事! 陳水扁、馬應九剛開始入公門也都是白紙一張;但在大財團透過政治獻金、特別揀選的政客、政府體制外專家委員會決策模式,掌握國家政策方向及資源分配環境下及「利益迴避監督力量弱」現實引誘犯罪環境下,能不染上顏色嗎 ?能不也「官官相護」嗎? 陳水扁、馬英九剛開始入公門也都是白紙一張... 誰讓他們沾上了顏色...!? >>>>>>>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