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6 22:52:42瀏覽1119|回應0|推薦0 | |
看品牌價值 NBI鐵三角理論 無意間,翻到一本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98年度「金書獎」的書,書名是「讓台灣品牌站上國際舞台」。曾漢壽 先生提到品牌價值(Brand Value)=國家形象(National Image) + 品牌形象(Brand Image) + 創新產品(Product Innovation)。國家形象(N)、 品牌形象(B)、創新產品(I)此鐵三角圍的面積代表品牌價值,面積愈大,品牌價值愈高。 個人看法: 1. 此NBI鐵三角品牌價值可能有盲點。因為 品牌價值的元素,不是只有國家形象、 品牌形象、創新產品。例如假使品牌形象好、有創新產品,如果該產品的創新價值不高、行銷利潤不高、或品質普通,其品牌價值仍然不高。 2. 國家形象固然會影響企業的品牌價值,但必須看它影響品牌價值的那一部份,在一個國家形象不好內的企業,如果該國家形象不好不會影響企業的產品/服務的價值、品質、行銷利潤、品牌知名度,該企業的品牌價值,依然還是可以很高的。 3. 如果思維有盲點,所做的政策可能是有問題的機率也高很多!? 政府捨本逐末 先投資設立品牌行銷公司,可能就是個錯誤思維產生錯誤政策的例子。
********** 本年度「金書獎」動員產、官、學、研界菁英共40餘位評審,從276本參選叢書中,評選出15本優良的管理「金書」。「讓台灣品牌站上國際舞台」一書,分成「國家品牌篇」及「代工與品牌篇」,獲貿易局局長黃志鵬、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秘書長趙永全、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元智大學講座教授許士軍等多位品牌行銷大師寫序推薦。 該書從「國家品牌」觀念講到「代工與品牌」之關係,重點內容闡述與教導中小企業的經營策略如何走出「代工」思維,而走向自創品牌之路,從降低成本策略轉變為創造價值思維,同時針對當前台灣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困境,引證數據及旁徵台灣企業成功經營利基品牌的實例,輔以品牌經營的行銷策略,提供給台灣企業掙脫微薄代工利潤,成功轉型為利基型品牌的企業,創造中小企業永續經營的契機,實為非常難得的一本好書。 ********* 國家品牌的塑造,是為了讓國際人士對於國家的某些特質和特點,產生聯想與特定的印象。好的國家品牌可以建立國家優質的形象,消除或改變以往既存的負面印象,一般投資者與消費者,也都以國家形象作為經濟與採購決策的參考。 有的國家已經成功地形塑出國家品牌,例如,提到汽車就想到德國、日本;談到時尚商品,就想到法國、義大利;想到電子產品,就想到日本、韓國;想到觀光,就聯想到泰國、馬來西亞;想到投資,就會想到愛爾蘭與波蘭。 從專業角度,也會有與某個國家產生聯想的情形。例如想到品質,就想到日本;想到時髦就想到法國;想到設計就想到義大利;想到精密就想到瑞士;想到工程就想到以色列;想到科技就想到德國。 想到台灣,你會想到什麼? 只要是對該國的某種情境、商品、專業、文藝等,產生好的聯想,自然就會對該國產生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就能形塑那個國家的品牌形象。那麼,我們也要自問:想到台灣,你會想到什麼? 對台灣來說,要打造一個國家品牌並非全然不可行。台灣有聞名國際的電影大導演李安,讓全世界認識與瞭解台灣;台灣有美國職棒最優秀的投手王建民,讓全世界體壇不會忘記台灣,知道台灣在那裡;台灣有國際級的雲門舞集,讓台灣能站上國際藝文舞台;台灣有不亞於國家的慈濟組織,讓台灣的力量延伸到世界各地;台灣有崇山峻嶺,湍急水流,白淨沙灘,壯麗的山河,讓台灣稱得上是山明水秀;台灣有許多世界第一的產品,讓台灣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台灣有精緻的農業改良技術,讓台灣的水果與花卉舉世聞名。台灣有這麼多曾經有過的、現在擁有的,誰說台灣沒有機會打造一個屬於台灣的國家品牌! 2006年9月,福斯(Fox)電視台轉播美國職棒賽,全球目光聚焦「台灣之光」王建民,為台灣打響知名度,進而行銷到全世界。透過福斯鏡頭,很多人知道王建民來自台灣,觀賞棒球賽轉播的全球觀眾,知道台灣這個國家。王建民的優異表現,讓台灣的知名度提升,讓美國社會大眾重新認識台灣,讓台灣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品牌。 躋身國際,從哪裡找方向? 然而,向以IT產業領先全球的台灣產業,如果無法擺脫代工的宿命,讓台灣以優質產品與優勢產業,躋身國際市場,提升台灣的能見度,創造更高的知名度,恐怕在下一個世紀來到前,台灣很難有機會創造出屬於台灣的IT國家品牌,我們是否已經找到了打造國家品牌的方向? 全球前100大品牌與亞太前100大代工廠的淨利失衡,懸殊差異比是57:1。美國Truebrand品牌顧問公司針對麥肯錫報告指出,2003年Nokia品牌在手機裝置類創造的市價總值是140億美元,零組件供應商的獲利卻少於2%。 Nokia品牌廠商與代工廠商創造的利益失衡比是50:1;Apple推出iPod後,成為全球最創新、最暢銷的產品,然而Apple品牌廠商與亞洲代工廠商的獲利概念,卻相差懸殊,Apple成為最終的創造者,這才是真正的獲利關鍵所在。 代工利潤微薄,美國《大西洋》月刊「為何中國崛起對世界有利!」一文指出,產品最終價格的關鍵,是由知名品牌企業來決定的,這些企業的獲利可能高達50%以上。 最近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與外貿協會出版,筆者撰寫的《讓台灣品牌站上國際舞台》,就是從國家品牌的觀念,談到台灣產業的代工與品牌的抉擇。這本書提到台灣應利用多元優勢,例如壯麗的自然景觀,傑出創新的IT科技產業,聞名國際的代步休閒產業,創造與發展出台灣的國家品牌。 (作者是外貿協會行銷專案處副處長)
引用文章《產業提昇: 研發為本,應用為末》 本末倒置 台灣虧很大 捨本逐末 政府先投資設立品牌行銷公司 政府不先解決 台灣整體產業無法真正提昇問題, 為甚麼? 找到答案並不難... *********** 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近年推動品牌行銷,拋出成立品牌行銷公司的想法,經建會近期召開「以專業品牌行銷公司品牌台灣相關事宜」研商會議,與會者包括施振榮、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司徒達賢、台灣區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楊銀明、台橡公司董事黃育徵、百略醫學科技董事長林金源、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等,及經濟部、國發基金相關官員。 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表示,台灣未來二、三十年要走到哪裡去?必須從生產端走到行銷端,台灣成立專業品牌行銷公司的時機也已逐漸成熟。 胡仲英表示,將由政府協助,例如由國發基金投資,鼓勵民間成立品牌行銷公司,但不會變成國營事業。 他解釋,品牌行銷公司協助行銷的產業、品牌將先經篩選,有幾個原則,例如生產面利潤很低,最大附加價值在行銷、品牌,才有品牌行銷的意義;其次,生產面基本規模不大,例如中小型企業等,比較需要專業品牌公司的協助,最好能協助新興產業、新興服務行銷。 胡仲英舉例,台灣許多農業為小型家庭經營型態,本身不懂行銷,但其實只要經過專業品牌行銷,可創造明顯利潤,創造高額附加價值,經營模式也跟著升級。 經建會表示,除農業,國內製造業已累積多年國際化經驗,部分業者成功發展自有國際品牌,透過行銷,也可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又如醫療服務領域,可借重台灣的醫療基礎,成立專業品牌行銷公司,對國際目標客戶提供整套服務。 經建會表示,其他如觀光、餐飲、文化創意、教育服務等產業,也為未來值得政府與業者共同推廣品牌的對象。 經建會表示,行政院已於民國95年核定「品牌台灣發展計畫」,由經濟部執行,國發基金今年也編列新台幣20億元資金,可投資有意推動品牌的企業,未來品牌行銷公司,不排除由國發基金投資協助。 【2010/03/02 中央社】 *********** 1. 其實政府投資,鼓勵創立品牌行銷公司,時機並不成熟,因為品牌的價值,在於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品質、行銷利潤、品牌知名度等,如果沒有高的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品質,空有品牌行銷公司來提高品牌知名度是不夠的,因為品牌價值還是低。 台灣的整體產業一直沒有提昇,再加上現有的錯誤國家政策,本末倒置,把應用當研發,法條減稅及補助,無法提昇產業。 請參考 因此 此時此刻,政府若巨額投資鼓勵創立品牌行銷公司的作法是不對的,應先修改國家政策,提昇產業、提高產品或服務價值、品質等。否則幫的只是少數具有高產品/服務價值、品質的企業,還是真正幫不了台灣多數的企業。 2. 生產面利潤很低,最大附加價值在行銷、品牌,是不夠的,還需要高的產品或服務價值及品質,只有品牌行銷來提高品牌知名度是沒有意義;而且會使行銷利潤更低。 3. 發展品牌,政府應有整體完整的策略,但看看經濟部技術處每年約200億元研究發展專案,及一堆錯誤的國家政策(如雲端運算的運用政策、全球創新中心、創新走廊、輔導六大新興產業作法等政策),能使品牌價值中的重要元素、成為高的產品或服務價值及品質嗎? 空有品牌行銷公司有何用?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