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8/02 23:39:40瀏覽1038|回應2|推薦2 | |
MIT品質迷思 及 品牌因MIC品質低落的沉淪 >>>>>> 台灣技術品質與台灣精品所賦予台灣的「國家形象」,造就最近幾年的「哈台現象」,無疑也給台灣「廠商品牌」與「產品/服務品牌」帶來了高潛量的動能。「台灣製造」(MIT)在世界市場上的評價與地位似乎已能直追15年前的日本,更為值錢,也較過去受到更多的矚目。 在這樣的典範移轉過程中,上個月兩岸簽署ECFA,無疑成為一個新而重要的強力促動因素,一方面可以深化普及在中國市場的「哈台現象」,另一方面,則可以有助於升高「哈台現象」在先進經濟社會的層級地位,加速台灣得以在黃金十年後,也就是在2020年,成為一個更有市場能見度的世界級經濟體,使馬英九的國家願景目標得以具象落實。而第一個面向的發展,尤其更是第二個面向可能體現的重要基礎。 ECFA後,兩岸產品生產,無論是高階的高科技產品,或低階的傳統民生產品,其上下游與周邊的價值鏈交錯聯鎖,勢必較過去更為緊密,很多產品與服務在未來究竟要用「中國製造」(MIC)還是用MIT以面對內需市場及世界市場,當然會是一個重大的經濟政策抉擇問題。 目前其實已經有很多「台骨陸皮」的產品盛行於中國沿海都會,一些高階產品關鍵內蘊所必要的智慧型裝備,是台灣設計製造的,但其外殼外裝卻是中國製造,最後藉由MIC的價廉物美形象與品牌,暢行市場。這種情形尤其在低階傳統產品市場不乏躋身在較高價位品級的行列之中。因此我們必須優先瞭解這種「台骨陸皮」的產業項目到底有哪些,而且未來這種類型的「台骨陸皮」產品,也不僅只限賣在中國,亦可透過中國關聯而暢銷於其他國家,特別是到那些對要素成本比較敏感,而對高價「台灣產品」已漸絕緣的市場。 至於「陸骨台皮」的產品,在後ECFA將會越來越普遍,主要是因為這種低要素成本的陸骨為主要構成的產品,冠以MIT之後,自然得以在全球先進市場上大大提升其附加價值。這樣的趨勢演化,事實上也能夠大大增進台灣出口經濟的更多元構成,進一步厚實台灣「廠商品牌」與「產品/服務品牌」的深度與廣度,更是改善台灣既有國家競爭力的另類途徑。 「台骨陸皮」與「陸骨台皮」可以有力支援國際市場「哈台現象」的全球化增強作用,同時也會是台灣經濟力,使其同馳並轡於世界不同區隔市場的「台灣產品跨越策略」,得到更加靈活交替運作的新槓桿支點。 正在擴大全球招商,強化使台灣成為聯結歐美與亞之中介創新平台的馬政府,尤須珍視利用這樣一個新好機遇。 【2010/08/02 聯合報】 其實一般MIT的產品品質比起以前沒有太大的提昇,而是大量的MIC品質差的產品充斥市場,產生MIT品質較好的誤解。 品牌或許能轉移一般人對MIT及MIC的看法。 國家及社會風氣若不改變,加上差不多習性若不改,現在的MIT品質還是如同以前的MIT,現在的MIC品質還是如同以前的MIC。 MIT + MIC ,誰保證因它產生的黑心產品/服務 會不多呢!? MIT及MIC的品質高的自有品牌產品/服務 多嗎? 若沒有,憑甚麼讓消費者 相信 他們的高品質? >>>>>>> 無法堅持品質的品牌,品牌價值會快速下降中,近來品質屢遭質疑的Toyota、Lexus汽車是其中一個例子... 自有品牌不多的MIT及MIC,要想清楚在品牌價值中,自己已提昇了甚麼? 要發展品牌,品牌價值中的品質是品牌的基本元素,沒有了品質,怎可能有高的品牌價值。 MIT+MIC 哈台拚全球 是個問號!? 品牌因MIC品質低落的沉淪,錯不在中國! 錯在品牌業者! 因為MIC也可能有好的品質!?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