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媒體盼 企業 成全球百大品牌;但 不批 政府 玩兩面
2010/09/18 14:22:34瀏覽716|回應2|推薦1

引用文章品牌之路 - 經濟部玩兩面!?

>>>>>>

媒體盼 企業 成全球百大品牌;但 不批 政府 玩兩面

理由是: 姑息 讓   一堆財團聯合外商 賺自己政府的輕鬆錢!?

經濟部一方面委託外貿協會執行「品牌台灣發展計畫」...
經濟部另一方面,卻反品牌之道而行,
例如

參考品牌之路 - 經濟部玩兩面!?
http://blog.udn.com/glee/2707236

"經濟部一方面委託外貿協會執行「品牌台灣發展計畫」...
經濟部另一方面,卻反品牌之道而行,例如


1 . 政府不少補助或減稅計畫不分是國內或國外品牌業務
2.  與外商品牌業者合作,運用他們的品牌價值中的產品或服務價值(例如核心技術或品質),賺取政府振興經濟等方案,卻未提昇本國品牌業者的核心競爭能力
3. 政府各種創新計畫(如跨產業群聚),大部份做的是整合應用,外商品牌業者獲利最大,無助國內品牌業者的發展...
.... 太多...待續

為什麼品牌之路 - 經濟部玩兩面!?

誰是經濟部的智庫? 誰是行政院的智庫? 是根源問題之一嗎?

科技貪腐主環不破,沒想到也影響台灣品牌之路!?"

>>>>>>>>
政府力推的「全球創新走廊」政策...
請參考
「全球創新走廊」政策 使 台灣經濟發展 穩定下降!?
http://blog.udn.com/glee/4405626

如果沒有IBM及微軟的協助,走得下去嗎?

***********
台灣進軍全球百大品牌的挑戰【經濟日報╱社論】 2010.09.18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856516.shtml

由經濟部國貿局主辦,外貿協會及國際品牌顧問公司(Interbrand)等承辦的「2010年台灣國際品牌價值調查」,日前公布調查結果,前五名分別為宏碁(acer)、宏達國際(HTC)、華碩(Asus)、趨勢科技(Trend Micro)及康師傅控股(Master Kong),且這五項品牌價值均超過10億美元,已達成2003年第一屆設定的目標之一,即於2012年達到五家超過10億美元。就整體成長而言,2003年公布的台灣前十大品牌價值共35.6億美元,七年後的現在已達80.31億美元,平均每年成長12.3%,也不可謂不快。

台灣品牌的快速成長,破除台灣只能做代工、發展不了品牌的迷思,今年出爐的20大品牌中,除台灣實力堅強的資訊科技(ICT)產業,也有食品業的康師傅、旺旺、統一企業,輪胎業的正新,自行車的巨大(捷安特)、美利達,運動器材的喬山,及汽車零件的帝寶等,涵蓋電子、機械、橡膠、民生等各產業;在市場經營上,有些銷往全球,有些專注於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等新興市場,顯示只要有心,沒有不能做品牌的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國際品牌的推動,在2003年時還設定了另一項目標,即希望2012年有台灣品牌晉升國際百大,由目前情勢看,這是個「不可能的任務」。Interbrand公司日前公布的2010年國際百大品牌,第一名由美國可口可樂蟬聯,品牌價值高達704.5億美元,是台灣品牌價值前20大的七倍;第100名的英國精品Burberry亦達31.1億美元,是台灣acer14.01億美元的2.2倍。這代表想在未來兩年進入全球百大,acer的品牌價值得成長一倍以上才行。

儘管如此,台灣品牌業者也不必洩氣,就算未來兩年進不了百大,只要持續努力,總有機會趕上百大,因為第100大的品牌價值維持在30餘億美元已多年,進榜者價值也不一定持續增加,甚至可能在隔年摔出榜外,例如去年83名的英國石油,今年因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而跌出百大;前年排在97名的韓國LG,今年也不在榜內,因而台灣品牌仍有機會達陣。

能否達陣的挑戰在於,10餘億美元品牌的經營模式與30餘億美元的經營方式,是不能同等類比的。以LG為例,其在全球有112個營運據點服務(包括81家子公司),2008年全球銷售額達447億美元(acer2009年約180億美元),其平面電視、影音產品、手機、空調及洗衣機都已是國際領導品牌,但也僅是在百大邊緣,那台灣品牌又該如何做?

2010年全球百大品牌中,亞洲品牌只有日本六家及韓國兩家,分別是日本的豐田、本田汽車,Canon、Sony、Nintendo(任天堂)及Panasonic,以及韓國的三星電子及現代汽車兩家。這反映了一個事實,即亞洲品牌的經營模式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即使是日本、韓國,也是以產品品質來墊高品牌,而非利用品牌去創造產品價值。目前全球百大品牌中,美國占了50家,其與美國已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息息相關;但有些小國的品牌,包括瑞士的雀巢咖啡、雀巢食品、Credit Suisse、UBS及蘇黎世等金融業,荷蘭的飛利浦、Shell石油及海尼根啤酒,芬蘭的Nokia,與瑞典的H&M服飾及Ikea家具等,則都沒有廣大的自我腹地做市場,卻照樣進入品牌百大。

事實上,近年全球品牌百大的硬體品牌價值退卻,服務及應用品牌價值提升的趨勢至為明顯,即使是硬體品牌的價值差距,也是反映其服務的差距。準此而言,銷售量只是成為品牌的門檻,服務才是品牌價值的所在。因此,想要挺進全球百大品牌,得先問問台灣名列前茅的品牌企業,除了擴充銷售計畫,其服務的策略為何?掌握關鍵、對症下藥,百大品牌絕對不是夢。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ee&aid=4423768

 回應文章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那不是沒有道理的 !?
2011/05/22 18:47
【為什麼台灣沒遠見!?】看 「蘭奇:台灣沒宏碁要的軟硬體整合人才」 2011/5/11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捨本逐末政府先投資設立品牌行銷公司;還獎勵
2010/09/18 14:31

參考

產業創新條例再變身】 獎勵捨本逐末的品牌行銷及創新社論背書合理化

產業創新條例】 創新=台灣競爭力是錯誤的看法

捨本逐末政府先投資設立品牌行銷公司

產業創新條例】政府做法粗糙服務業走得出去嗎?

品牌價值NBI鐵三角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