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2/15 01:34:08瀏覽791|回應0|推薦0 | |
悲慘世界約莫是我國中開始聽的音樂劇。拜當時就讀高中的姊姊之賜,幾部頂尖而雋永的音樂劇都能在這麼早的時候接觸到。悲慘的故事性和音樂性往往讓人心迷神醉。每一個不同的版本,都能因為不同的詮釋者而帶來新的驚喜(當然也有驚嚇啦〜〜〜)。以警長一角為例,這邊先舉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十週年版本和二十五週年版本來看。 十週年版本的警長讓人感受到,他對於自己的那份“所謂的正義",有一種近乎極端的偏執。這樣的思維,推動他追求自己、以及他所觸及的世界的完美。這樣的表現方式,是由Philip Quast所呈現出來的。 而在二十五週年版本的Javert,Norm Lewis則是表現出不可侵犯與妥協的正氣。偏執的感受則相對沒有過分被強調出來。這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感受之別(這句話感覺很葉問啊~~)。 那也比一下,角鬥士版本好了。角鬥士也有他的堅持!就是堅持無感、堅持歌聲平直、還有堅持一個現在還不能講的東西(XD)。角鬥士大人閣下還充份表達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特色!就是一個一個愛唱KTV、而他的手下也說他唱得很好,而導致很愛唱、一天到晚唱歌的警長!!這是在所有版本中,"完全"沒有看過的全創新版本!也就是說,角鬥士大大是演出一齣電影,其中角色特色是愛唱歌。而不是一齣電影,電影的世界是用音樂交流、並表現情感(話說後者的說明怎麼反而像科幻電影了起來〜〜〜)。
不過回歸這篇網誌,本來並不打算去作版本間的比較。畢竟我只是個愛碎碎唸的人。內容既不是專業影評、也只能代表我個人自己的感受而已。再加上版本比較文應該早就滿天飛了。所以就沒必要再多我一張嘴了(雖然不保證我全部不會拿來比較〜〜〜〜)。 這次電影版的導演我個人十分佩服。過去的電影版,常常會流於主角、配角們、與與路人們的敘事模式。主角、配角的重要性自然不用說,不過這次的畫面呈現,部份的過場路人們是擁有一個自己的畫面和框框的。某種程度,不再只是呈現場景的活道具。最明顯的表顯是在at the end of the day這首曲目時的表現。在街道兩側的人們,有群體在牆邊的瑟縮、推擠;也有著一幕一幕地獨自的快速交替。透過眼神、表情、光影的描寫來強調每一個不同的個體。個體之外,路人整體也比對出整體時代環境下的一致性。我很喜歡這樣的表現方式。如此,也透露出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隱藏在那短短一閃而過之下。時代感因此而鮮活了起來! 接下來要說的,是過去一直被我遺忘的的Cosette小公主!很久之前,我必須承認我一直把她視為一個必要之花瓶。因為她連接了Valjean的溫暖人性面、Fantine的悲傷、Marius的愛情、Eponine的衷情(其實還有酒館啦〜〜〜但是先不討論到這個部份)。不只歌曲其實不是很多,角色戲劇性也略為薄弱。而且還要被切成大小Cosette雙人組〜〜〜〜其實某種程度來說,有點悲慘啊! 不過在在下敝人我年過三十好幾的現在,終於有了一些新的體悟。看完電影和朋友的大討論以及自己的思潮起伏之後,我覺得Cosette的角色代表的是一個希望。當Fantine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下,忍受著身上所背負著的時代烙印下,獨自撫養Cosette。心中始終期待著所愛的人能回到她身邊。Cosette代表著她心中所存在的美好以及希望。直到死亡來臨,Cosette依舊帶給她最終的平靜。 在劇中,這時Cosette被托付給了Valjean。Valjean這個角色,一生都充滿了衝突。他選擇最直覺的方法來面對眼前的選擇。不管是偷麵包、跑路、逃獄等等。而這樣的個性,導致人生路上的曲折。主教的仁慈帶給他第一次的重生與希望,也開啟了他初步的自省。因為自己的無意,而間接導致Fantine的苦難。虧欠感以及"熱血"的本性讓他感受到責任的重量。也促成他接下Cosette這個對他而言未知的存在。 我覺得在這次電影版加了一個部份很好。就是狼叔(電影版Valjean)帶走小Cosette時,在馬車唱的歌。印象中,三片裝國際版是用啦啦啦〜〜〜帶過(感覺很像來追我、來追我的橋段)。但是電影版這首歌,狼叔唱出了對未知的疑惑、不安、恐懼、以及責任。在這裡,我感受到Cosette不再只是一個用來表彰Valjean的寶石,而是從Fantine手中,接下了一個希望。這裡有趣的地方在於,同樣Cosette,對不同的人,也代表不同的希望。甚至更誇張一點來說,誰說酒館夫婦沒有在Cosette身上得到些許的希望呢?或是說Javert何嘗不在Cosette身上得到抓Valjean的希望(這個嘛•••••好像略微有點牽太遠了••••)。 未完待續~~~~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