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分享:吞火,真的很誇張嗎?
2009/11/05 00:21:35瀏覽393|回應0|推薦1

前陣子一則被炒得火熱的新聞,就是關於某未立案補習班,利用所謂的夏令營教孩子吞火以訓練膽識、耐力的事件,而「被騙」的家長絕大多數是社經地位頗具分量者。
幾天下來,我一面看新聞,其實內心真正的想法是,如果不是有那些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以至想盡辦法要揠苗助長的父母,坊間又何來這些美其名為「潛能激發」而實則無異詐騙集團的機構呢?
這事件也讓我想起以前曾在某處看過的宣傳DM:「思考能力」培訓營…怪哉!連「思考」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也得專人傳授密技?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悲哀的是,我相信,必定有不少父母對之類的噱頭趨之若鶩,只因為他們的小孩「不能輸在起跑點」上。

女兒就讀於市區一所雙語幼稚園,才中班,家長們就異常關心孩子們的「學習成就」,要求孩子要會看、會拼、會寫又會讀,還要能通過劍橋英檢。我卻認為女兒這個年齡層的發展未臻成熟,所以告訴導師不用覺得有壓力,慢慢來,沒想到導師苦笑著回,也只有我這個家長如是想。
對這些家長,我始終覺得很納悶,難道他們不明白跑馬拉松是不能一開始就全力衝刺的?必須針對全程做好體能的規畫…人生,不就是一場馬拉松嗎?難道他們不曾聽聞時下正夯的一句「提早學習,提早放棄」?

當我們在批評當代孩子們挫折忍受度大幅降低之時,是不是曾經回頭省思根源為何?
如果在孩子身心、智力的發展到達下個階段的成熟度前,便丟給他們超出能力範圍的學習任務,失敗的機率高了,當然會增加挫折,造成情緒的急躁不安。
問題是,在他們更稚幼的階段,父母卻是為了因應「新、速、時、簡」的原則,教養皆以最高指導的姿態,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告訴孩子這樣做、那樣做,不曾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做做看,不曾讓孩子從嘗試錯誤的結果中發見。
他們在缺乏「腦力激盪」的習慣下成長,變得依賴、軟弱、低抗壓,偏在此時面對父母加持的高期望,挫折忍受度要不降低,也難。
然後,父母開始感到危機、困擾,開始尋求一種管道、途徑,或者…一個機構,期待孩子能「訓練」出勇氣、耐力與靭性。
然後,一場荒謬的戲碼上演了,但…
吞火,真的很誇張嗎?



2009/10/22  作者:何琦瑜

今天各大媒體的頭條,不約而同的報導台南一群高社經地位的家長,讓小孩參加潛能開發營,付大錢去接受吞火、劈柴、公然受辱等不當體罰的新聞。看到新聞的第一個反應,通常都是不可置信,覺得愚昧至極的誇張。
但仔細想想,相較於社會上給孩子的主流教育方式與價值,「吞火」真的那麼誇張嗎?
想想多數的孩子們到了高年級或國中,在學校「被迫」所作的學習:把生命中最該要開拓探索、充滿好奇的少年時光,用在不斷寫評量卷、不斷死背這一生中可能都用不到的資訊;面對他們所不擅長的科目或知識領域,我們沒有想辦法了解學習者的需求,改進或調整更好的教學方法;或是試圖幫助孩子找出擅長與有興趣的領域,讓他有發揮的舞台、培養自信;而是要求孩子要具備「挫折忍受力」、大人們於是用同樣的考試和教學法,用更多時間的補習,持續,並加深他們的挫折。
我曾經聽到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談到自己的孩子在安親班的英文考試中得到四十分,非常沮喪,為了帶著孩子「面對社會現實」,提升孩子的「挫折忍受力」,這位認真的媽媽決定每天陪六歲的孩子讀英文,到晚上十二點;我曾經聽過一些父母們在討論,如何讓一歲半的孩子安靜下來讀「識字卡」…。這些過早、過多、不當的「學習填塞」,相較起來,難道不誇張嗎?說不定一時的「吞火」,傷害還比較小呢。
我常常聽到家長和現場老師們的焦慮:為了幫助孩子「提早準備」上小學,所以我們要在幼稚園學注音國字與英文,把國小學的提前教;為了讓孩子能「銜接國中」,我們要提前讓中高年級的國小學生多寫評量卷、增加考試,「提早做準備」;為了考好高中,所以從國一就開始趕課、國二把所有課程教完,國三一整年用來複習和考試,「提早準備」考高中……。
我很好奇,我們到底在為孩子「準備」什麼樣的人生?或許我們該想想,不斷「提早」的結果,能讓我們的孩子,「提早」幸福嗎?

 

吞火,真的很誇張嗎?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iina&aid=3447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