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3茶農守護土地 足感心 志工賣賓士 60隻貓住豪宅 老榮民濟弱 慨捐820萬、3棟房
2012/07/06 07:14:35瀏覽307|回應0|推薦0
觀念平台-3茶農守護土地 足感心

 

近來每遇颱風豪雨,台灣人不免提心吊膽一番,八八風災的陰影猶揮之不去,六月水災又毫無預警的從南部襲捲至北部。地球生病了已成人類共業,淹水、農損、土石流則成為台灣新聞版面每年固定出現的詞彙。地球很小,物流、金流、人流都全球化了,災難當然也免不了。每逢雨天泡茶,就想到有些朋友在山上種茶討生活,也正學著怎麼面對災難。

 

嘉義縣梅山鄉太和村,海拔在七○○至一六○○公尺間,常年山霧籠罩,雲海變化萬千;不僅擁有美麗的自然景觀,也造就近三十年來茶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幸的是,二○○九年的八八大水造成走山滑坡、路毀橋斷、屋舍傾圮、茶園崩塌的嚴重災情,讓茶農成為氣候變遷下的難民。

 

經歷風災衝擊,有些茶農的想法改變了。譬如茶園種樹這回事,災前即有駐村藝術家鼓勵,卻無茶農響應;災後在莫拉克風災社區藝術家行動聯盟、台中市石岡人家園再造協會、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推動工作假期的協助下,部分茶農參與了「土地公樹種植計畫」,雖減少茶葉產量,卻讓台灣的高山茶扣連上經濟產值之外的生態意涵|提升水土保持,重塑山林紋理。

 

其中三個茶農|郭俊男、葉人壽、簡嘉文,更令人「足感心」。面對家屋傾圮、茶廠崩毀、茶園流失、茶葉滯銷的困境,他們重新思考人與土地的關係、茶的種植與經營;希望從土地再出發,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和平共處,尋求產業與生態之間的平衡。因此他們突破茶農長期來對慣行農法的迷思,放棄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開始嘗試種植有機茶與自然農法耕作。

 

在災後重建的漫長過程中,他們體會出人需要休息,土地也需要休息的道理。這樣的思考和實踐必須面對重重的困難,家人的反對、產量的銳減、其他茶農的訕笑在在打擊他們的信念;更大的障礙則來自市場的挑戰,他們到哪裡找到願意付出更高價格購買茶葉、支持理想的消費者?如果茶葉的販售無從換取他們的生活資源,追求產業與生態的平衡又談何容易?

 

傳統的台灣人務實又好客,所以見面問候語是「吃飽未?」客人來訪先「奉茶」,但現在的台灣人卻不關心茶、米是怎麼來的?付出了多少土地與環境成本?犧牲了多少農民的健康?要改變台灣的土地利用現況,除了盡速通過研擬中的國土計畫法外,不能只在生產端倡導有機種植與自然農法,而應在消費端設法擴大公民參與,否則只能眼睜睜看著極少數的有志之士犧牲奉獻。在許多民間團體提倡「消費改變世界」的同時,政府部門必須在綠色消費、降低食物碳旅程等政策層面創造有利條件,提出具體落實的機制、辦法!

 

紀錄片導演張志聰、吳平海二年多來在太和茶村記錄了三位農民從「土地利用者」成為「土地守護者」的感人過程,片名曰「人在草木間」,正是一個「茶」字。見證了災後重建的另一種思考和實踐,或可為台灣社會累積出未來人與土地關係重建的能量。

 (作者為台灣社造聯盟副理事長)

 

志工賣賓士 60隻貓住豪宅

  好命貓 ▲愛貓人陳姊的「貓咪樂園」最多曾養60隻貓咪,有些貓咪只有一個月大,相當惹人憐愛。(陳振堂攝)

 台北市東區這間五十坪華廈內,貓咪們「喵嗚、喵嗚」撒嬌聲此起彼落,從凌晨開始,她每三小時醒來巡視一次,替貓咪換藥餵奶、檢查體溫。乳貓半夜血糖過低,她則熟練地進行心肺復甦術,看著牠安穩入眠,她才能再蜷縮回沙發上。為籌錢照顧流浪貓,她不惜變賣賓士車、勞力士表,如今已廿一年。

 瘦小的身軀滿滿的使命感,從狗志工做到貓志工,她是動保界人稱「陳姐」的愛心媽媽。為了帶貓即時就醫,甚至選擇在繁華的復興南路租房子,不僅醫藥費、節紮費、飼料、紅外線保溫燈她自掏腰包,連火災時的「逃生籠」也一應俱全,每月至少負擔十五萬,最多同時養六十隻貓。

 陳姐回憶,年輕時家境不好,母親想養一隻被遺棄的流浪狗,她為維持生活品質百般不願,雖然最後讓步,沒多久母親卻突然因病過世,臨終前一句「替我照顧牠」,讓她一頭栽入流浪動物志工行列,「就此誤入歧途。」

 廿一年來,她學會與鄰居、警察維持良好關係,在街頭餵貓、救貓時還「兼顧」清潔,維護周圍整潔,不讓人有說閒話餘地。回到家,面對滿屋子的病貓、傷殘貓,她學會急救術,接生、剪臍帶更難不倒她,就連獸醫搖頭的乳貓,總是能在她手中奇蹟般存活。

 有如「貓咪樂園」的陳姐家,傷殘貓咪存活率高達八成,送養人家也都經過她「嚴格檢視」。台北市貓志工都知道,撿到初生乳貓、傷殘貓咪,「寧可送到陳姐家,也不願帶進台北市動物收容所。」

 陳姐笑說,投身動保是一條不歸路,但像她們這樣心腸軟的人,救活每隻貓的快樂,是別人無法體會的。看盡貓狗生老病死,她秉持著只有一個「同理心」,近日她著手培養接班人,希望讓更多流浪動物受到尊重與關愛。

 

老榮民濟弱 慨捐820萬、3棟房 79歲呂振誠一生未婚 每日僅花2-300元 捐出近4千萬照顧榮民遺孤與植物人 退輔會近年第二高捐款

 ▲79歲榮民呂振誠日前捐出820萬元給退輔會台北榮服處,並把台北市石牌的3間房產捐給創世基金會。(王英豪攝)

 ▲79歲榮民呂振誠日前捐出820萬元給退輔會台北榮服處,並把台北市石牌的3間房產捐給創世基金會。(王英豪攝)

 自小失親,隻身來台,士官出身的老榮民呂振誠,平日生活節儉,每天只花兩、三百元,行善卻不落人後,昨天捐出畢生積蓄八百二十萬及名下三棟房屋,分別捐助給台北市榮民服務處遺孤照顧基金,及創世基金會用以照顧植物人。

 退輔會主委曾金陵特別辦感恩茶會,對具有悲天憫人的胸懷及關懷社會的心意的呂振誠致意。

 呂振誠民國廿二年出生,十六歲即投入軍旅,民國五十二年上士退伍後,服務於台北榮民總醫院擔任技術員,直到民國七十七年才從職場退休。

 平日省吃儉用的呂振誠老先生,幼年失親的孤寂,讓他對與自己有同樣遭遇的幼童,更能感同身受;因此,他主動詢問臺北市榮服處轄區內,榮民清寒遺孤的生活情形,發揮愛心,自去年起每月定期捐款一萬元,認養榮民遺孤;同時,也捐助台北市失親兒福基金會認養十二名孩童。

 最近看到社會許多默默行善的好事,感念政府長期照顧及關懷弱勢,呂振誠更將他六十多年的積蓄八百二十萬元,指定捐贈給台北市榮服處清寒遺孤,希望能提供他們有更好的成長環境、教育機會與妥善照顧;另外,呂振誠在榮總工作期間,看到植物人的病痛與無助,為支持植物人照護工作,也將早期購置位於北市的三間不動產,都捐贈創世基金會,希望能夠協助推動植物人的安養工作。退輔會估計,呂振誠的三棟房子,市值總價約三千五百萬元。

 呂振誠一生未婚,平日生活節儉,不僅吃得清淡,只吃早、午餐,不吃晚餐,衣褲更是破了再補,家中的幾套衣物都是十多年前買的,他說每天花兩、三百即夠生活,而辛勤工作所得不是早期的置產,就是全部存下來,現在退休後最大的興趣,是到附近的圖書館看書、散散步,有空也會在家裡打打電腦。

 退輔會主委曾金陵表示,退輔會近年中,接受最大單筆照顧榮民遺孤的捐款,約一億多萬元,是一位在新竹工作的科技資訊業人士,其父名下有市值近一億多元的股票,他替父親全數捐給退輔會,用以照顧榮眷遺孤。退輔會官員表示,呂振誠捐的八百廿萬現金與約三千五百萬的三棟房子,合計捐四千餘萬元,是退輔會近三年第二高的單筆捐款。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660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