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8/09 17:28:34瀏覽394|回應0|推薦0 | |
卡達斷交風暴中,土耳其為什麼當和事佬?2017/06/13 陳琬喻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2521102 自詡為中東衝突調停者的土耳其,在此次卡達斷交風波中,是否能發揮影響力?圖為2017年2月土耳其對卡達的國是訪問,右為土耳其總統厄多安,左為卡達埃米爾阿勒薩尼。 圖/路透社 就在美國總統川普結束中東訪問行程後不久,包含沙烏地阿拉伯在內的其他海灣國家,突然宣布與卡達斷交,中東政局在一夕之間分裂成兩大陣營,長期以來自詡為中東衝突調停者的土耳其,在此次卡達斷交風波中,是否能發揮影響力,成功解決危機,又或者,只是在不穩定的中東政局中,將自身利益極大化? 引起沙國與其他盟國跟卡達斷交的最大原因,是他們認為卡達政府長期資助,被埃及在內的國家認定為恐怖組織的「穆斯林兄弟會」。另外,巴林也指出,卡達政府支持其境內的伊朗武裝組織,利用媒體煽動恐怖主義,欲藉此影響他國的穩定。對於鄰國的指控,卡達表示,這是對卡達的抹黑,卡達從來沒有支持恐怖組織,同時卡達願意透過各種管道與海灣國家們,展開和解對話,並且不會對海灣國家們的斷交行為,進行任何報復行動。 斷交消息一傳出後,土耳其外交部長查悟許奧盧(Mevlüt Çavuşoğlu)迅速表示,土耳其將竭盡所能,幫助卡達與其他國家關係正常化。雖然土耳其表現出樂意扮演和事佬角色的意願,但在斷交風波後,土耳其國會馬上批准兩項在2016年時,與卡達簽訂的軍事協議。該協議的主要內容,是雙方軍事上的訓練合作,以及在卡達首都多哈(Doha)建立土耳其軍事基地。 由於土耳其在多哈的軍事基地,將會成為土耳其在其領土外,最大的軍事基地,預計會有五千名土耳其軍人駐守基地,也因為如此,土耳其總統厄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在卡達風波後,立即跳出來表示,不認同海灣及阿拉伯國家對卡達的制裁。厄多安認為,孤立卡達並不能有效打擊恐怖主義,而卡達應與其他國家盡速展開對話,早日和解才能共同對抗恐怖組織。 卡達國家持有的《半島電視台》,被斷交國指控「煽動恐怖主義」。 圖/美聯社 卡達被海灣及其他阿拉伯國家同步斷交後,不少土耳其民眾手持土耳其跟卡達國旗,上街聲援卡達。 圖/路透社 儘管土耳其想在這次衝突中扮演和事佬的角色,但一開始的態度即明顯偏袒卡達。土耳其支持卡達,有兩個主要的原因:首先,卡達在對敘利亞與埃及的政治立場上,與土耳其相同。因此,卡達不僅是盟友,其優越的戰略位置更是需要抓緊的重點國家。利用卡達與鄰近國家發生衝突的機會,提升與卡達政治上的緊密度,有益於往後雙邊的政治合作。 其次,是經濟因素。由於先天地理上的限制,卡達極度仰賴進口食物及原料,每年食物品項的進口額約有50億美元,在海灣國家切斷與卡達間貿易往來的同時,伊朗與土耳其將有機會分食這塊大餅。對土耳其來說,去年政變過後里拉幣值持續下跌,信評機構又時常將土耳其列為不適合投資的國家,現在的土耳其需要靠出口與外資,來提振國內經濟、穩定里拉幣值。土卡兩國每年貿易額約有7億美元,卡達又是土耳其重要的國外投資者,這次的外交風波,將會是提升兩國貿易量與經濟關係的絕佳機會。 但是,厄多安政府支持卡達的行為,看在土耳其在野黨眼裡,卻是相當危險的一步。 土耳其最大在野黨——共和人民黨(CHP)領袖基里達歐魯(Kemal Kilicdaroglu)就表示,土耳其應該與穆斯林兄弟會保持距離,卡達正是因為支持該會,才招來鄰國的制裁,如果土耳其要貫徹「零問題外交政策」,就必須避開敏感議題跟組織。基里達歐魯同時認為中立才是上策;土耳其的阿拉伯國家政策,應該是要與各個阿拉伯國家保持良好關係,對於他們之間的紛爭,需要遠觀,甚至盡量不要被捲入其中,才能保護土耳其的利益。 但事實上,土耳其在此次的風波中扮演的「和事佬」角色,也不在於與海灣國家對立,而是藉機圖利,因此各界也認為,土耳其對卡達的支持會控制在海灣國家能夠接受的範圍內,不會有更進一步的行為。 由於先天地理上的限制,卡達極度仰賴外國進口食物及原料。 圖/路透社 不只有土耳其打算在卡達建設軍事基地,美國中東戰產最大本營的烏代德空軍基地,就在卡達境內。卡達優越的戰略位置,不言而喻。 圖/法新社 那土耳其真的能扮演「區域和事佬」的角色嗎? 事實上,在土耳其國會批准與卡達的兩項軍事條約後,土耳其幾乎不可能中立地促成雙邊和談。 6月11日時,厄多安為了降低外界疑慮,對外表示軍事基地的目的,是要維護所有海灣國家的安全,並不是要在這次衝突中選邊站。同時,他也在會見巴林外交部長後呼籲,大家同為穆斯林國家,應在開齋節前將恢復昔日的關係。 在過去,土耳其一直都希望能夠調解中東各國間、或是與西方國家間的紛爭,但卻時常失敗。例如,之前伊朗核能危機時,雖然土耳其主動充當伊朗與西方國家間的對話橋梁,但伊朗卻認為多此一舉。又如,2008年,土耳其在以色列與敘利亞衝突中積極調解時,以色列冷不防地攻擊了迦薩,讓扮演和事佬的土耳其相當尷尬,還因此強力抨擊以色列不尊重土耳其。 但對於卡達風波問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仍是美國。川普在斷交風波過後表示,卡達應該停止繼續資助恐怖組織的行為,明確地與海灣國家站同一陣線,但美國同時也試著緩和雙邊氣氛,其國務卿蒂勒森表示斷交所造成的封鎖,已經造成人道問題,希望海灣國家能夠減輕制裁。 雖然成效有限,但土耳其勢必還是會持續努力穩定中東政局,降低衝突,因為土耳其認為,只要中東地區政局不穩,將會使得國外勢力或是恐怖組織趁虛而入,進而影響到土耳其的區域安全。因此在區域內有衝突發生時,土耳其依然會選擇積極介入,除了是要維持自身在中東地區的政治地位外,也是保護自身安全的手段之一。 中東地區政局不穩,都會影響到土耳其的區域安全,因此土耳其在未來,勢必還是仍會持續介入、穩定中東政局。 圖/美聯社
與哈瑪斯和解:阿拉伯世界的另一場「兄弟之戰」2017/08/07 The Glocal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2624003 在大國角力下,加薩走廊成為卡達斷交風波的延伸戰場。 圖/路透社 文/孫超群(The Glocal助理研究員) 前兩個月,當多數媒體把鎂光燈投射在卡達斷交風波時,以埃及和阿聯酋為首的聯盟,已默默地開闢另一條戰線,計劃重塑中東的政治勢力版圖。 今年6月初,以色列答應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的請求,對加薩走廊減少40%的電力供應,旨在對伊斯蘭抵抗組織——哈瑪斯進一步施壓,動搖其自2007年在加薩走廊的管治。然而,事情卻峰迴路轉,一位「救世主」拯救了這場加薩的人道危機——哈瑪斯的死對頭,埃及。埃及於6月24日,將近一百萬公升的燃料運送到加薩走廊,暫時舒緩了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 為何視哈瑪斯為洪水猛獸的塞西政府,會對「敵國」雪中送炭呢?事實上,加薩走廊已成為斷交風波的後續戰場,因為在他們幾乎來自同一群玩家———埃及、阿聯酋、卡達等等。埃及與哈瑪斯破天荒地重修舊好,得到阿聯酋支持,甚至以色列也樂見於此。 如此順利促成,其實是基於大家共同的戰略考量。 今年6月初,以色列答應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的請求,對加薩走廊減少40%的電力供應。 圖/法新社 為何視哈瑪斯為洪水猛獸的塞西政府,會對「敵國」雪中送炭呢? 圖/美聯社 ▌加薩走廊:埃及與阿聯酋的另一條戰線在過去,哈瑪斯與以西岸阿巴斯政府為首的法塔赫(Fatah),兩者路線向來迴異,雙方衝突一直被認為是在以巴議題上,激進與溫和兩派的路線之爭。兩派的爭鬥,最終在2006年的立法委員會選舉中,由哈瑪斯取得壓倒性勝利,時任哈瑪斯領導人哈尼亞(Ismail Haniyeh)成為巴勒斯坦總理。然而,一年後因兩派衝突不斷,主席阿巴斯下令解散哈瑪斯政府,遭到哈瑪斯頑強抵抗,並佔領加薩走廊,使巴勒斯坦出現雙重政權至今。 也因此,阿巴斯在六月對加薩限縮電力這一招,目的就是要給哈瑪斯製造危機,同時藉此加深哈瑪斯與以色列之間的裂痕,從中收取漁人之利。但阿巴斯這「一石二鳥」的策略,實為作法自斃。因爲,阿巴斯萬萬沒想到,埃及會出來援助加薩,並與哈瑪斯修補自2014年起,因埃及總統塞西上場而出現的惡劣關係。 為何埃及與哈瑪斯會在這時候突然重修舊好?或許可從以下幾點因素著手窺探。 首先是哈瑪斯。由於埃及對加薩的邊境實行封鎖造成經濟困境,同時阿巴斯又假以色列之手,製造了電力供應危機,陷入泥沼的哈瑪斯不得不重新調整策略,試圖與埃及重修舊好,以突破內外交困的窘境。 再來,對埃及、阿聯酋與沙地阿拉伯的陣營來說,把剛鬧翻的卡達和伊朗從哈瑪斯掌控的加薩驅趕出去,是重塑中東政治版圖計劃的一部分,與斷交事件相比,背後目的都十分鮮明。因為卡達是數一數二支持哈瑪斯的國家,不少哈瑪斯高層都與該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例如哈瑪斯政治局領導人馬夏爾(Khaled Meshaal),自2012年起便在卡達接受庇護。 2007年,巴勒斯坦時任主席阿巴斯(圖中白髮者)下令解散哈瑪斯政府,遭到哈瑪斯頑強抵抗,並佔領加薩走廊,使巴勒斯坦出現雙重政權至今。 圖/美聯社 卡達是數一數二支持哈瑪斯的國家,不少哈瑪斯高層都與該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圖在卡達接受庇護的政治局局長馬夏爾(Khaled Meshaal)。 圖/美聯社 伊朗與哈瑪斯雖然就敘利亞內戰,有不同的立場,前者更曾一度終止對後者的財政資助,但在阿巴斯電力危機的前一個月,伊朗與哈瑪斯在黎巴嫩會面中,恢復了對其資助。由此可見,埃及陣營在卡達斷交風波中的敵人伊朗,一直覬覦加薩走廊。因此,藉著援助加薩電力,將哈瑪斯從伊朗身邊拉攏走,成為埃及與阿聯酋的盤算。 西奈半島的安全問題,也是為何埃及政府轉向加薩的原因之一。自2014年起,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一直隱藏在這人煙稀少的半島上,不斷對埃及政府或是其他目標施以恐怖襲擊,其中最為驚動一時的,便是2015年的俄羅斯科加雷姆航空9268號班機空難事件。因此,建立一個穩定及安全的西奈半島,是埃及在國內安全議題上的首要目標;而就區域安全上,為了防止半島上的恐怖分子,因躲避政府掃蕩而遊走鄰國,埃及於是選擇與哈瑪斯的加薩政府合作。 哈瑪斯一直希望能解除埃及對其的邊境封鎖,讓加薩人民的走出經濟困境;埃及與阿聯酋陣營,則是想多一個鄰國盟友,以應付西奈半島的安全威脅,同時寄望能減少伊朗與卡達在加薩的影響力——當有互相依賴的條件,埃及與哈瑪斯的結盟便不是天方夜譚。 縱使沙烏地阿拉伯陣營於斷交發生之初,曾譴責卡達與「恐怖組織」哈瑪斯有關連,但是在其公布對卡達的十三項條件的通牒後,卻對哈瑪斯隻字不提,事後不免引人認為,是為了日後與哈瑪斯和好所留下的空間。 西奈半島的安全問題,也是為何埃及政府轉向加薩的原因之一。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一直隱藏在這人煙稀少的半島上,不斷對埃及政府或是其他目標施以恐怖襲擊。 圖/美聯社 ▌是誰促成埃及與哈瑪斯的合作?神秘經紀人,達赫蘭然而,現實情況中埃及要與哈瑪斯談合作,遠比想像中複雜。原因在於,現任埃及總統塞西之前才因為哈瑪斯是穆斯林兄弟會的分支,選擇對加薩祭出關閉邊境的禁令,如今要明目張膽地與其國內政敵的組織分支示好,甚至談合作,實非易事。在此背景下,兩國基於身份的尷尬,少有合作空間,直到一位穿針引線的紅娘的出現——巴勒斯坦前安全事務部長,達赫蘭(Mohammed Dahlan)。 這位關鍵人物一直被主流媒體所忽略,直到最近他重出江湖,才逐漸廣泛地被報導。達赫蘭為前法塔赫的核心成員之一,在1994年《奧斯陸協定》之後,被時任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任命為維持加薩安全的第一人。他以手段殘暴出名,惡名昭彰,在位時曾傳出他虐待哈瑪斯與其他伊斯蘭聖戰分子,因此被哈瑪斯視為敵人。 2007年哈瑪斯佔據加薩走廊後,達赫蘭避走西岸,並於2009年被選入法塔赫的中央委員會。但好景不常,他因被懷疑毒殺阿拉法特,而遭逐出法塔赫,後來又被控告在位時涉及貪污罪行,他於此與阿巴斯政府交惡。 達赫蘭在被控貪污後,自此與阿巴斯(圖後)交惡,是最合適的外交「白手套」。 圖/美聯社 這位前法塔赫中堅分子,除了與阿巴斯不和之外,還因為流亡而長居於阿聯酋的阿布達比,而與皇儲阿爾納哈揚(Mohammed bin Zayed)及其盟友埃及總統塞西越走越近——這些人都是斷交風波中的關鍵人物。更重要的是,「沒有永遠的敵人,亦沒有永遠的朋友」,昔日的死敵如今卻面對同一個敵人——法塔赫的阿巴斯政府,讓哈瑪斯和達赫蘭產生了合作的動機。 以上一切,都說明了為何達赫蘭能成爲這次合作的關鍵人物:埃及與哈瑪斯的關係尷尬,而碰巧地哈瑪斯和與埃及友好的達赫蘭亦有著共同敵人——達赫蘭是最合適的外交「白手套」。 據巴勒斯坦媒體《馬安通訊社》(Ma'an News Agency)透露,於六月中,哈瑪斯政治局副主席阿海雅(Khalil al-Hayya)宣布與達赫蘭組成「全國拯救陣線」,以挑戰阿巴斯政府。其實,不少中東政治的評論員皆己經指出,在發生斷交事件的這段時間裡,哈瑪斯新任領袖辛瓦爾(Yahya Sinwar)、埃及情報人員及達赫蘭,已在眾人目光之外,於開羅舉行閉門會議,商討大家如何化干戈為玉錦,促成合作。 除了如上述提及的接受援助之外,哈瑪斯與埃及已經落實的合作方案,還包括在兩國邊境設立軍事禁區,加強雙方邊境安全;而哈瑪斯亦承諾拒絕與西奈半島的恐怖分子合作。與此同時,阿聯酋則是確定撥出1億5千萬美元,在埃及邊境建立發電廠,並考慮建立港口。 在哈瑪斯倒向埃及後,加薩走廊作為斷交風波的後續戰場,之中的大國角力在未來將會越演越烈。 圖/路透社 雖說「沒有永遠的敵人,亦沒有永遠的朋友」,但整場延伸戰場中,得益的或許是以色列。 圖/ ▌延伸戰場,誰從中得益?雖然不少評論猜測,哈瑪斯將會讓近日表現高調的達赫蘭「回朝」加薩,作為對埃及的政治報酬,但現在各方仍處於試口風的狀態。然而若這陰謀成功,以色列或會成為其中一個得益者。 由於達赫蘭在負責加薩安全事務的時期,有機會與以色列利庫德(以國主要政黨)及美國情報人員交流,因此常被批評與美以兩國過從甚密。2006年,在達赫蘭勝出巴勒斯坦立委會選舉後,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更向以國及美國政要稱讚達赫蘭為「自己人」(our guy),達赫蘭因此被盛傳為美國間牒。 雖然不能斷言此政治計劃是否牽涉以色列在內,或是達赫蘭最後會否回朝加薩走廊,但可以評估的是,達赫蘭近日確實經常遊走於哈瑪斯與埃及的兩國外交事務間,或多或少能緩和以色列與哈瑪斯劍拔弩張的緊張局勢,但如此一來,亦有機會讓以色列加強對該區的影響力——透過擺脫「以色列 vs 哈瑪斯」框架的戰略新思維,哈瑪斯與阿巴斯政府的關係裂痕或許會更加惡化,導致以巴「兩國方案」漸漸失色,最終讓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管治更有利。 埃及與哈瑪斯關係修好,重開邊境指日可待,除了緩和以國因封鎖加薩而面對的國際壓力,更有望讓哈瑪斯與以國的關係正常化。早在今年5月,哈瑪斯便已軟化自身立場,其政策中不再堅持提出要消滅以國;倘若阿巴斯的宿敵達赫蘭回歸哈瑪斯舞台,對哈瑪斯與以色列都是雙贏的局面——因為對哈瑪斯來說,生存問題比能否達成「兩國方案」更加迫切。 卡達斷交事件,只是埃及-阿聯酋-沙地阿拉伯聯盟「大戰略」的一部分。中東問題不只是一個敍利亞內戰或卡達危機,就能集齊的完整拼圖,這是需要我們一眼關七,宏觀觀察每一處的地緣政治變化,才可以理解箇中的來龍去脈,事件與事件之間的關係。 在哈瑪斯倒向埃及後,加薩走廊作為斷交風波的後續戰場,之中的大國角力在未來將會越演越烈。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