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12 10:47:40瀏覽316|回應0|推薦0 | |
資深媒體人:江靜玲》不確定年代 誰主天下2017/7/12 下午 07:37:40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712005263-262104 2017德國漢堡20國集團(G20)峰會可說是自2008年峰會召開以來,最錯綜複雜的一次,反映了當前世局瞬息萬變,從亞洲、美洲到歐洲,誰將成為引領世界的領袖,在這次峰會中,也隨著美國川普總統和其他與會國家在主要政策上唱反調,而變得益發混沌不明。 不同於2008美國華府峰會,當時在歐債危機襲擊下,與會20國集團主要國領袖雖各有一把算盤,但大家尚能維持共榮共存、利害與共的基礎;或像2014澳洲布里斯班峰會,面對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半島,與會領袖一致杯葛俄國,刻意與俄國總統普丁保持距離,迫使普丁不得不提前離開峰會。這些,在甫結束的漢堡峰會上都出現新轉折。最重要的變化之一,是從2008到2014年美國在G20峰會上展現的領導力,以及美歐協力抗衡俄國的勢力,出現明顯質變。 20國集團峰會是多國領導人共同溝通的平台,領袖們的雙邊會晤和場外晤談同樣引人關注。但像此次這樣在議題上涉及防衛、朝核、貿易、氣候變遷;在雙邊和多邊關係上觸及中美、中俄、美俄、中歐、美歐,以及美國和新歐洲與舊歐洲間的關係,甚至中國和印度、德國和土耳其間角力,全都一次浮現,可說前所未見。各國步步為營,暗潮洶湧;與會領袖們握手之餘,其實都在比手勁。 從這次中、美、俄3國的布局和互動可以預期,未來數月到明年,世界政局還將出現震盪。 習近平在峰會前訪問莫斯科,中俄擺明在朝核議題上聯合抗衡美國,中俄間並首次界定了「戰略夥伴關係」,層級僅次於關係與中國最緊密的巴基斯坦間的「全天候戰略夥伴關係」。中俄敵友界限難定,非朝夕之事,但在此刻,此一發展值得玩味。 川普和普丁藉這次峰會,首次晤面舉行雙邊會談。具體的成果是美俄共同送給敘利亞西南一個停火協議,而烏克蘭危機則仍無進展,俄國介入美國2016年大選的「通俄門」疑雲依然存在。美俄關係未因雙普晤面出現突破;從美俄雙方在兩普晤面後,各說各話的情況看來,美俄關係若不再陷入更深的泥沼,就是最好的結果。 中美關係在這次峰會上,則反映了雙方了解在對抗中保持合作的重要性。儘管川普在峰會前推文表達對中國在制裁北韓未盡全力的不滿,美國政府批評中國人權、軍售台灣,但習川漢堡會晤如期舉行,未受影響。 中美兩國領袖均表現出高度節制和友好,反射出中美雙邊對控管分歧和風險的共識。一如美方專家在此次峰會前的分析:美國不能遏止和孤立中國;中國也不能把美國趕出亞洲。但雙方非注定對抗,必須尋找建設性控管方式,否則將帶來災難性後果。 關於中美關係,鄧小平曾說,「好不到哪裡去,也壞不到哪裡去。」這種看法迄今仍然成立。不同的是,崛起後的中國比過去有信心和耐心,面對朝令夕改的川普,表現得更具大戰略思維,也比任何國家都賣力去了解川普和美國。 至於歐洲,繼英國選擇退出歐盟後,歐洲也面臨重新布局的路口。德、法是否成為新聯盟中心,要看今年9月德國大選結果。 在世界政局變得愈來愈缺乏持續性和可預期性,川普的「美國第一」可能會變成「美國孤立」時,誰將引領世界,逐漸成為一個巨大的問號。
喪屍揭G20序幕 各國領袖懷鬼胎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2569964圖片來源:美聯社分享 G20峰會7月7日在德國漢堡登場,但是因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和巴黎氣候協定,在這情況下,G20成員團結程度受到高度關注。場內過招,場外也不平靜,這次預估有10萬人湧進示威抗議,用「驚嚇」來迎接世界各國的重要領袖。 圖片來源:美聯社分享 這次抗議活動中,最受「矚目」的是一群喪屍,這個情節宛如電影《陰屍路》重現,這場名為「1000 Gestalten」的藝術表演,主要是呼籲大眾不要對政治冷感, 同時也是對資本主義發出無聲的抗議。另外趁著夜幕低垂,抗議活動也越來越火爆,不少人趁機鬧事,放火燒車又砸毀店家,其中一家保時捷經銷商停放在戶外的12輛跑車,疑似遭人蓄意縱火全數燒毀,估計損失超過130萬美元(約台幣4000萬)。 場外煙硝味四起,場內也暗潮洶湧。由於北韓在4日成功發射洲際彈道飛彈,使得原本的美中關係也隨之發生變化。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峰會期間會晤。這是繼4月「川習會」後,兩人將再度會面,但在川普6日抵達德國的時候,隨行記者詢問:是否放棄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 川普表示:「永不放棄」。看來這次G20的棘手問題是北韓議題。 這次峰會另一個受矚目的焦點是,美國總統川普將首次與俄羅斯總統普亭會面,川普對普亭很少說重話,但就在兩人於G20峰會王見王的前一天,川普口吻突然變得嚴厲,呼籲俄羅斯停止顛覆活動,重申美國支持北約的集體防衛承諾。普亭則是投書德國報紙公開跟川普唱反調。對於今年G20峰會東道主德國總理梅克爾來說,川普、普亭與近來跟德國交惡的土耳其總統厄多安等三大強人來訪,她一方面必須挺身捍衛原則,一方面又要避免跟川普當面衝撞,還要設法撲滅各國領袖之間的火花,確保G20峰會的公報可以順利發出,這對身為全球最被信賴的領導人梅克爾而言,是一大考驗。 這次G20在德國漢堡舉行,梅克爾已經把保護氣候列為這次峰會最優先議題,誓言與歐洲盟國在峰會捍衛此協定,氣候變遷、北韓威脅和貿易戰都是關鍵議題, 川普也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這些世界重要領袖們,在握手的背後怎麼過招,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G20大合照按資歷排位子 川普被排到邊邊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2571473?from=udn_ch2cate7225sub6811_pulldownmenuG20領袖團體照,美國總統川普(左二)上任不到半年,不能站在中間。5月上任的法國總統馬克宏、南韓總統文在寅分別站在畫面最左、最右位置。 新華社分享 美國總統川普向來喜歡當眾星拱月的焦點人物,不過7日在G20峰會領袖合影時,卻被擠到邊緣,因為根據規矩,領袖們根據資歷排定位置。 這次合照的中心人物是東道主德國總理梅克爾,兩邊是主辦下次峰會的阿根廷總統馬克里,以及上次峰會主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 美聯社報導,川普被擠到外側,夾在印尼總統佐科威和法國總統馬克宏之間。川普今年1月上任,5月才當選的馬克宏資歷更淺。5月上任的南韓總統文在寅也站在最外側。 川普5月間參加北約組織高峰會,在各國領袖走進北約新總部準備合影時,曾粗魯的伸手把蒙特尼哥羅總理推開擠到前面。這個畫面在社群媒體瘋傳,蒙特尼哥羅人民也群情憤慨。 川普這次在漢堡似乎順其自然,不過他至少占到前排位置,因為他是國家元首。擔任政府領袖的總理只能站第二排,國際組織領袖等貴賓更退到最後一排,不論他們峰會經驗多豐富或國際勢力多大。 G20峰會去年在中國舉行時,英國首相梅伊也淪為邊緣人,因為她那時還是新人,不是因為英國決定退出歐洲聯盟而遭到排擠。
黃介正/G20峰會前的美中關係 2017-07-08 03:58聯合報 黃介正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570960?from=udn_ch2cate6643sub7340_pulldownmenu 去年九月三日,身為「二十國峰會」(G20)東道主的習近平,在杭州與美國總統歐巴馬一起,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交存了兩國各自批准的《巴黎氣候協定》。 歐習二人隨後又在西湖國賓館,共飲上等的龍井茶,平湖秋月散步交談中,應該想不到一年後的巨變。 包括美國資深政治分析家在內,當時很少人預測川普會當選總統,如今美國退出TPP,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亞太再平衡」已成歷史名詞。 去年亞太安全關注焦點的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結果,如今也已經被北韓導彈與核武危機所取代。 朝核危機、美中大國關係、以及台美關係三個看似相對獨立,卻又彼此牽連的事件發展,肯定讓前往德國漢堡參加今年G20峰會的習近平,不太輕鬆。 川普總統多次表明美國處理朝鮮半島危機的所有選項都不排除,政府官員也異口同聲過去錯誤政策不能再持續,美國的戰略耐心已經結束,然而川普卻將迫促北韓改弦更張的大部分責任,壓在習近平身上。 在G20峰會前三天,金正恩選在美國國慶日,成功試射足以威脅美國本土的洲際導彈,挑明試探華府的決心與北京的能耐。 有論者認為川普就任後的中美關係,進入了合作與競爭同時增強的「新常態」;習近平與川普四月在佛羅里達的峰會,達成了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後續並多次熱線通話;駐美大使崔天凱與川普女婿庫許納也有直通管道並常會晤,兩強應有增進合作與管控風險的認知。 然而,美中在西太平洋的較量並未稍歇,首輪的外交與安全對話頻見機鋒。 在總統交接期間與台灣蔡英文總統通電話,讓川普真實的感覺到北京所稱:「台灣問題是中美兩國之間最重要,也是最敏感的核心問題」之說法,果然不假。 近來兩黨參議員寫信敦促川普支持對台軍售,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表決支持美台雙方軍艦相互到訪靠泊,以及白宮通知國會價值十四多億美元的對台軍售,三箭連發,無論真否為府會雙簧,台灣仍為「王牌」無誤。 對川普與習近平而言,帶著各自內部眾多挑戰出席漢堡G20峰會,將是雙方再次試探誠意與過招較量,共同定義新型大國關係的場合。川普或許因北韓問題懸宕,而認為北京仍有「未完成的答卷」;習近平或也將因美艦南海自由航行與對台軍售,而認為華府還真是「屢教不改」。 對中國大陸而言,北韓核武危機與飛彈威脅當為首要之挑戰,有急尋解決方案之緊迫性。美中大國關係牽涉甚廣,堅持與讓步,先行與緩辦,均須透過雙方秉持耐性交涉,實不可以蜜月期衡量。 兩岸關係冷僵持已逾年餘,創意未必引得出善意,構想總是敲不出迴響;相對於今年中共十九大領導換屆的重頭大戲,對台事務本非北京當務之急,卻必然受美國對台政策的磁力牽引。 北京目前在全世界遍地烽火地折辱台灣,既重傷兩岸人民情感,亦實非眼下必辦之急務,大陸的外事部門與對台部門是不是也應該多聊聊。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聯合筆記/G20前的抗議浪 2017-07-04 02:40聯合報 蕭白雪潮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61988?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歐盟希望藉由本周G20峰會機會,與日本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圖為德國總理梅克爾(左)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3月的檔案照。圖/美聯社 今年G20峰會預計本周末在德國漢堡舉行,今年主題包括氣候保護、經濟發展、反恐等,身為東道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打算藉峰會期間,向美國總統川普表達她在自由貿易、全球氣候變遷等議題上與川普的不同立場。 諷刺的是,這幾天漢堡的示威遊行活動中,不分男女老少的示威者,高舉「地球優先」、「公平的全球貿易」等標語,遊行群眾不只抗議背棄巴黎氣候協定的川普,環保團體更要求梅克爾在峰會上宣布全面放棄煤炭發電,才可能讓德國實踐氣候保護的目標。 川普上台後,歐盟與美國洽談多年、被視為影響全球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在川普上台後喊卡;歐盟希望藉由本周峰會機會,與談判多年的日本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同樣是為向川普「美國優先」的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指出全球化時代難以避免的趨勢。 梅克爾在川普當選總統後,被視為自由世界的新領袖;日前她在德國國會提到,如果有誰認為這個世界的問題,可以透過保護和孤立主義解決,顯然是大誤解。這席話不只代表她被視為右派的自由貿易立場,而且是針對著川普的「美國優先」而來。不只德國,全球都等著看她在G20峰會時,要如何向川普表達她對這些議題的關切。 只不過,環保、農業、消費者權益、人權等各種團體及工會,在峰會前一周預計發起超過三十個抗議行動;峰會前的周日,在漢堡聚集上萬人的遊行中,市區馬路上的人群、阿斯塔運河上的船隊,都高舉著抗議訴求的標語。 除了在川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之際,率先喊出「讓地球再度偉大」諷刺川普「讓美國再度偉大」的法國總統馬克宏,在這次峰會如何與川普交手,頗受關注外;德國環保團體更對梅克爾提出嚴苛的要求,呼籲她在峰會期間宣布德國全面放棄燃煤火力發電,否則德國將無法達到預定的氣候保護目標。 德國雖然身為再生能源大國,有越來越多火力發電廠提出退役計畫,但是比起歐盟其他早已宣布放棄燃煤、甚至天然氣發電的國家,德國對火力發電的仰賴仍不低,這不只成為梅克爾政府在能源議題上屢遭環保團體批判的目標,更是德國面對巴黎氣候協定的一大挑戰,各方都在等待解方。
G20將登場 川普與歐洲領袖談移民貿易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2562587?from=udn_ch2cate7225sub6809_pulldownmenu 2017-07-04 12:14中央社 華盛頓3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在20國集團(G20)峰會召開前與德國和義大利領袖通話,討論到諸如氣候變遷、貿易與移民等棘手議題。G20峰會本週登場時,可能暴露出強烈的政策差異性。 路透社報導,川普準備前往為期兩天的G20峰會,會議7日將在德國漢堡召開。七大工業國集團(G7)1個月前才在義大利西西里(Sicily)舉行,當時川普與其他西方領袖在這類議題的歧見便展露無遺。 與川普舉行的首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火爆峰會,也讓歐洲盟國不禁忖度,這個軍事同盟下一步該怎麼走。 川普將在漢堡與不同領袖各別舉行會議,包括東道主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以及與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間可能難熬的首度會談。 白宮官員今晚表示,川普與梅克爾通話時「討論到廣泛主題」,聚焦於包括貿易與氣候變遷等議題。 1個多月前,川普才表示美國將退出致力降低全球碳排放量的國際協定。碳排放造成氣候變遷。 川普政府也向G20集團施壓,要求採取措施降低全球過多的鋼鐵供應量,以及這個市場的其他扭曲現象。 白宮表示,與義大利總理簡提洛尼(Paolo Gentiloni)通話時,川普「強調他對義大利的感激,感謝努力解決嚴重的利比亞移民危機」。 梅克爾上週提到,可能將在漢堡的G20峰會與川普槓起來,不過,一些川普政府官員淡化不睦的氛圍。 前共和黨籍總統小布希政府的國務院官員康利(Heather Conley)說,由於川普對華府與盟國的關係種下懷疑的種子,在G7與北約峰會結束後,美國的歐洲盟國至今仍驚魂未定。 目前任職於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康利說:「這是他可以化解的顧慮,但也可能造成進一步傷害。」
經濟/G20峰會 中美德大角力 2017-07-12 01:2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7794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國集團(G20)峰會日前在德國漢堡落幕,各國領袖針對經濟、金融、貿易、氣候多條陣線交鋒,不過《金融時報》報導,這次的G20峰會,其實是美國總統川普、德國總理梅克爾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競逐全球領導地位的賽場。此一評論觀點相當到位,且讓我們從習近平在峰會中發表的關於世界經濟形勢的講話談起。 習近平在題為《堅持開放包容推動聯動增長》的演講中針對當前全球經濟提出四點看法與建議: 一、全球應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大方向。因為只有開放,也就是全球化,才能帶來更多的貿易及投資,進而促進更高的經濟增長。 二、全球應共同為世界經濟增長發掘新動力。這個動力首先來自創新。 三、全球各國要攜手使世界經濟增長更加包容。處理好公平與效率、資本和勞動、技術與就業的矛盾,要繼續把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有機結合起來。 四、全球應繼續完善經濟治理。特別應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改革國際金融機構、完善國際金融監管。 習近平還提到不久前在中國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特別提出全球治理的「五通」新理念,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及民心相通,並以此期許G20峰會的努力與成就。 去年的G20峰會在中國杭州舉行。從杭州峰會到今年元月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到今年5月中國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再到這一次G20漢堡峰會,習近平對全球經濟發展的看法與主張一以貫之: 首先,堅持對經濟全球化的肯定。認為全球化應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唯一正確選擇;與此同時,不迴避及正視全球化帶來的相關麻煩與困擾。「一帶一路」的倡議正是中國針對21世紀的全球治理,從「坐而言」到「起而行」。 回顧九年前G20峰會誕生的背景,當時(2008年)全球爆發世紀金融海嘯,全球主要機構如IMF及G7等,全都束手無策,一陣倉惶中,乃匆匆將G20財長峰會升格為G20峰會,並於當年11月舉行了第一次會議。G20峰會的誕生因而有三個特質:(1)針對及因應全球化所帶來的問題;(2)在原有的機制無能為力下必須建構一個包括中國在內的新機制;(3)短期任務在於化解極可能惡化為世紀大蕭條的金融危機。 過去九年,一眾發達國家在持續擴張性的量寬(QE)貨幣政策下,雖然避免了經濟大蕭條的出現,但也埋下了日後可能爆發新一輪危機的種子。更值得關切的是,導致全球經濟陷入長期「L」型發展的結構性因素──即全球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情況並未得到矯正,甚至還因長期大範圍的QE政策進一步惡化。 就在此刻,一向高舉全球化大旗的美國,在總統川普上台之後,開始揚棄了全球化,重回保護主義,全球經濟因此正走到了十字路口,這也意味著發展了才九年的G20峰會也正走到了十字路口。一股質疑全球化、棄守全球化甚至反對全球化的力量被美國主導,一股肯定全球化、堅持全球化並主張完善全球化的力量由中國主導。對中國而言,幸而吾道不孤,出現了另一西方大國德國的力挺。這即是《金融時報》看到及描繪的場景。 然而這或許只是本屆G20峰會的一個面相。世局錯綜複雜,各國在各個不同問題上的態度、立場及選擇也因此有不同、有一致、有矛盾、有合作。比如在朝鮮核武問題上,中美之間既有合作又有分歧,在IS問題上,美俄之間既有合作又有分歧,在一帶一路問題上,中印、中日、中美,也是既有合作又有分歧。 總括言之,G20成員彼此之間存在著諸多合縱與連橫,但無疑,中、美 、俄、德之間的博弈還是最受關注及影響最為深遠的,而其中,從杭州到漢堡,觀察G20峰會的氣象,中與德這一對最新的G2關係,或許是一個最值得關注的新形勢。
社論-G20峰會之後各大國的經貿政策走向2017年07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
主筆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712000049-260202 日前G20峰會在德國漢堡舉行,為期短短兩天,然而會前和會後發生幾件重要的政治動作與政策宣示,都和經貿全球化與氣候變遷有關,也將因此影響各國的政治互動和各國經貿政策走向,值得我們正視並持續觀察。 首先,在G20峰會召開之前,歐盟與日本歷時4年所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雙方同意開放政府採購市場,取消99%的關稅項目;雖然具體的落實仍然需要時間的檢驗,但雙方對於取消非關稅障礙的國際經貿投資之認知,則是無庸置疑。對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來說,自己在國內的政治醜聞不斷,以及執政的自民黨上周在東京都議會選舉的慘敗,重創即將做為日本戰後任期最久首相的政治聲望甚鉅。且在面對一個沒有美國、又不希望中國加入、進退兩難的TPP劣勢局面,安倍可以說是扳回一城。而對於歐盟而言,和日本達成的自貿協議,可以達到對美國總統川普來訪的政策宣示,也等於向美國朝野各政黨宣告,所謂的「歐美」先進國家,已經是形同陌路。 其次,新當選不到兩個月的法國總統馬克宏誓言,將遵循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所簽署的巴黎協定,法國政府在G20會後宣布,要在2040年禁止銷售任何使用汽油或柴油的汽車,以履行巴黎協定,並且要在205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的目標。此外,法國也要在2022年將所有燃煤發電廠加以除役,停止核發新的油氣開採執照,在2025年讓核電使用量減少到50%以下。這樣的政策宣示,無異和就職快屆滿半年的美國總統川普「對作」,也更顯示出歐盟和美國因為對氣候變遷的基本理念不同,從而在核能、汽車、再生能源的產業發展政策形成更大的鴻溝。如果連結到目前世界各國對於電動車和無人車的努力研發和大力投資,則此等歐洲和美國的「政策落差」,對於政府和企業無疑是「政治影響經濟」的重要趨勢觀察。 再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峰會前,有兩個重要的政治動作,對於新的國際政治格局也有重要的影響。習近平先到訪莫斯科與普丁會晤,他再次強調「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要性,中國大陸推動的「一帶一路」,以及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在2014年基於關稅同盟和統一經濟空間、由俄羅斯主導所推動的「歐亞經濟聯盟」,兩者無論是在投資、能源、經貿、地方人文方面都可以相輔相成,在處理國際事務方面也可以彼此協調合作。此外,習近平在G20召開的前兩天到德國進行國是訪問的期間,也強調「中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希望雙方在去年杭州峰會的基礎上再深化,合作共贏並且為世界經濟成長注入新的動能。 最後,相對於歐盟、日本、中國大陸領導人對於經貿全球化和氣候變遷的堅持和落實,美國總統川普則更加著重在,嘗試扭轉G20地主國德國所設定國際經貿和氣候治理相關議程的主場優勢。川普這次在參加G20之前造訪的是波蘭,他罕見的批評俄羅斯政府從干預美國選舉、默許敘利亞阿塞德政權使用化學武器、乃至於俄國在2014年佔領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等等,「拚政治」的基調和G20期間與歐盟主要國家領袖的互動身影,都顯示出歐盟和美國表裡不同的矛盾。雖然川普並不反對自由貿易,但他堅決反對多邊貿易協定,其自由貿易的理念是基於雙邊協定,他相信,以美國做為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一個又一個的雙邊協定能夠給美國創造出來的就業機會,勢必會比像TPP或美國和歐洲的TTIP要來得更多。 簡言之,國際社會的情勢瞬息萬變,二戰之後由英國和美國高度參與、甚至主導的歐美先進國家,也將因為此次G20的結束而隨風而逝。從去年六月英國保守黨政府前首相卡麥隆舉辦脫歐公投的政治豪賭失敗下台開始,去年十一月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並在今年一月就職,再到英國首相梅伊五月錯估形勢提前三年改選下議院,所形成工黨席次大幅增加,如今朝不保夕的英國首相在此次G20期間完全被邊緣化,而美國總統川普的處境則艱困且尷尬。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習近平到訪莫斯科和前往柏林的國是訪問,在經貿全球化和氣候變遷,這兩個當前國際治理最重大的議題上,中國大陸所採取和美國完全不同政策立場在未來對於國際政經形勢的深遠影響。在不斷與世界主要國家領導人確認在氣候變遷與經貿全球化的政策共識,此等「外交上合縱連橫,經濟上拓展國力」的「拚經濟」舉措,著實令人為台灣未來的發展感到憂慮。「兩大之間難為小」,在大國博弈的世界棋局裡,面對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記者會在G20結束兩天後所宣稱,中國大陸和ASEAN(東南亞國家協會)「雙方達成了共識,共同推動RCEP談判在年內結束」,如何因應後G20時代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大氣候的改變,政府實應該具備更宏觀的國家發展戰略之視野。 (工商時報)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