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30 00:54:33瀏覽810|回應0|推薦3 | |
政治家應如何指導戰爭未作較詳盡與較深入的分析, 只是寥寥數語. 主與將的適當關係, 也未發表比較積極的意見. 軍政關係未給予較多的注意. 將道分析較深入, 君(主)道則幾乎很少論及, 比較從純軍事的領域之內為限, 有重將輕君之嫌. 孫子雖然重視戰爭與經濟的關係, 但在書中並無富國強兵的論. ( 與其他諸子百家不一樣) 平時如何厚植國力完全不曾加以討論. ( 孔子足食足兵之教 ) 始終站在將的立場上發言. 兵的層次, 不企圖提升到政的層次. 慎戰觀念實為安國全軍之道, 但孫子假定戰爭是一種無可避免的命運, 所以除了事先作周全的準備之外, 更無其他良策. 明末清初唐甄 : 孫子十三篇, 智通微妙, 然知去疾, 而未知養體也. 薄富爾與唐甄想法不約而同, 他認為戰略的主旨是防避, 而不是治療. 只知除疾而不知養體實乃捨本逐末, 非善之善者也. 全書以如何求勝為分析的主題. 如何立於不敗之地, 未作詳細和深入的討論. 從邏輯上的觀點, 不敗可能比求勝還要重要, 至少是立於平等地位的. 戰略家對於利害, 得失, 成敗兩方面至少應作平衡的思考. 不反戰也不好戰. 孫子對於戰爭保持完全中立的地位, 他只把戰爭視為一種政策工具而已. 沒有義戰觀念存在. 孫子不反道德, 但又認為道德的考慮不能有損於國家利益. 荀子認為用兵乃濟仁義之窮, 只是不得已而用之, 孫子則認為仁義乃補用兵之不足, 僅在必要時使用之. 雖然求先, 但未來導向似乎仍不太深遠, 孫子只希望在知識和行動上都領先敵人, 以發揮致人不致于人的功效. 但對於較遠程的未來則並未予以重視, 甚至也未將其列入思考範圍之內. PS: 以上內文分享主要摘自紐先鍾的孫子三論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2980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